孟子所提出的這個養氣的確有道理,同時也很簡單,隻看你肯不肯做。有一次,當代的名畫傢某先生來看我。他每次到臺北,都很禮貌地拜訪,這是他做人處世的美德,我對他非常敬佩。某先生自幼信佛,吃長齋,一輩子沒結婚,現在幾十歲瞭,還是一個人。他規規矩矩,寫起信來也是一筆不茍,那些信真可以裱起來,一字一字地欣賞。這一次見面我就問他:“聽說你要出國去啊!”他說:“是啊!人傢兩次要我出去,可是都去不成。”我說:“怎麼去不成呢?”他說:“病啦,中風啊!”我說:“咦!中風?中風怎麼好得這麼快?”他說:“四月間有一天朋友到我傢,我坐在客廳裡陪客人吃西瓜,吃下去以後啊,就感覺脖子下面這個地方不對,就坐在沙發上不動,靜一靜。過一下子,一個東西,好像一股氣,一麻,就到瞭舌頭,於是半邊臉就麻瞭,不能講話瞭。但是手還能動。”他因為沒有成傢,單身一人,所以平常有位朋友同他住在一起照應他。當時這位朋友一看,馬上要去請醫生,可是這位先生對他搖搖手,因為來不及瞭。好在他一輩子搞修養,吃長齋,念佛,所以他說:“我那個時候心裡非常平靜,既無憂悲也無恐懼,冤親平等,清清爽爽,準備就這麼走瞭,心裡瞭無牽掛,反正要走瞭嘛,心裡什麼都不管,所以特別寧靜安詳,一切放下。這麼一放下,喔!那個‘麻’就往下消,過瞭一下子,又會說話瞭。這個時候看一下時間,事情前後經過大概有兩三個鐘頭。”我說:“對!就是這個樣子!”這位先生感慨地說:“唉!這個時候可真是平常修養的一個考驗。”
我說:“真的啊!老兄,我還有一個朋友年紀比你大,也是學佛打坐多年,有一天忽然難過得渾身出冷汗,覺得忍不住,要去廁所,往馬桶上一坐,屙瞭半馬桶的血,緊接著又要吐,又吐瞭半痰盂的血。他也是想,好瞭!這下子要走瞭。平常學佛做工夫的,這可是個考驗啊!看看自己在生死之間是不是有點領悟。這個時候他一點都不害怕,內心非常安詳、坦然,就坐在馬桶上,腿也沒盤地做起工夫來瞭。他心這麼一靜定下來,什麼都不想,結果就不吐瞭,也不屙瞭,當時就這麼停止瞭胃出十血。”
我說瞭這件事,就對某先生說:“老兄啊!你不要再跑瞭,年紀這麼一大把,頭發也都白瞭,該放下來,好好專修吧!”他說:“我哪裡想跑啊!各方面拉著我去講課,我把聘書退回去,可是人傢硬是又塞回來。”我說:“你一輩子就害在一個‘情’字上,切不斷!”他說:“對啊!對啊!我平生最佩服弘一大師瞭,弘一大師他有把慧劍,可以慧劍斬情絲;我就沒有這把慧劍。”我說:“你錯瞭!你也有一把慧劍,你一輩子隻背著那一把劍。”他說:“哈!對!對!”我說:“弘一大師有個工夫,他拔劍而起。你老兄呢,拿著劍,就是不忍拉出鞘來。”他說:“就是嘛!”我說:“你啊!號稱在傢僧,我勸你幹脆做個全僧,也不必剃頭當和尚,隻要心出傢就好瞭嘛,修行主要就是修心。”
說到修心養十性十,“心”、“氣”是一體兩面的啊!常常有年輕同學要學這一套,可是年輕人學瞭這一套沒有用,因為道理沒有學通,結果都學得愣眉愣眼的,一天到晚坐在那裡兩眼發直,這不是變成廢人瞭嗎?這怎麼叫學道呢?!“浩然之氣”修煉成瞭,是充塞於天地之間!而他卻變成充塞於愣眉愣眼之間。修心養十性十的道理真正明白瞭,是天機活潑潑的,永遠是生機蓬勃的。真正懂得瞭“浩然之氣”的道理,生命永遠年輕,盡管外表的形態會老,肉十體的生命會死,但是此心、此氣永遠青春祥和,無憂無慮。
這次,我和某先生談瞭半天,從他的病情談到修養問題,我問他:“你現在每天靜坐念佛幾次啊?”他說:“每天早上一次。”我說:“不夠!不夠!每天起碼要靜坐三次。你現在可以把劍拔十出來,不要拔瞭一下又套回去,管他什麼人情;過不去是那麼回事,過得去也是那麼回事。”專志修養是最重要的,也是人生最現實的問題。
我拉拉雜雜地說瞭這麼多,提出這兩件事實,就是說明養氣對身十體健康是絕對有利的。那麼大傢一定問我:怎麼養氣呢?其實很簡單,用不著學那些稀奇古怪的氣功,隻要保持內心平靜,不拘在什麼地方,不論是在辦公室,或者是在馬路上,走路走疲勞瞭,停下來,做兩下養氣工夫,十精十神就來瞭。怎麼做這養氣工夫呢?不要用鼻子吸氣做氣功,馬路上灰塵大,空氣臟,所以我們在都市千萬不要用鼻子呼吸做氣功,隻要心境寧靜,不必用耳朵去聽,隻要感覺到呼吸的往來就好瞭。我們本來就有呼吸,不必再用意去練十習十,或者對呼吸加以控制管理,隻要感覺到我們原有的呼吸狀況就好。如果感覺到什麼地方不順有阻礙的話,隻要思想繼續寧靜下來,靜上一段時間,自然就調和順暢瞭。這是最好的方法,不要再特地做什麼工夫。
要說做工夫嘛,初步的辦法很簡單,你早晨起來深吸一口氣,試試兩個鼻子通不通氣,如果左鼻子不通,就表示身十體有問題,尤其是中年朋友們更要當心。如果右鼻子不通的話,身十子雖然有問題,不過不要緊。如果感冒,兩個鼻子都不通,當然問題就更大瞭。這裡要註意!兩個鼻子的學問可大瞭!
嘿!這也是鼻科吧!(眾笑。)再說早晨左鼻子容易通,中午以後呢,右鼻子容易通。所以,從前我們在大十陸當軍人的時候,沒有鐘表,不知道幾點鐘,有些老兵或者鄉下的老百姓都懂。如果問:“現在什麼時候瞭?”他們會把鼻子十抽十一十抽十,好像聞什麼東西似的,然後說:“恐怕中午過瞭!”嘿!他們這鼻子對時間的敏十感好像比貓的眼睛還靈。
怎麼鼻子會聞得出時間?後來曉得這個鼻子在一天十二個時辰中,通氣的情況各有時間上的不同,所以我們呼吸起來感受也不同。譬如古代點十穴十功夫,認為每個時辰我們身上十穴十道的作用都不同。如果和人傢打起架來,一邊打架,一邊就體會一下呼吸,馬上就知道大概是什麼時辰,應該點哪個十穴十道。鼻子就有這麼大的學問!
現在講一個瑜珈術,你們最好能練單鼻呼吸,尤其是坐辦公桌用腦筋的朋友,很傷神的,中午以前最好常練十習十用左鼻子呼吸,沒事的時候你就用手很自然地托住右邊面頰,拿食指不著痕跡地堵住右鼻孔,這樣子同事們根本不會知道你在搞什麼氣功。過瞭中午,反過來多用右鼻子呼吸。我這裡隻是教你們多用,可不是教你們一直用啊!要不然你們幹脆拿棉花球把鼻子一堵,不是更省事嗎?這個方法你們不妨試一試,包你們身十體健康。這是一般道傢、密宗們自認是不傳之秘的初步方法。盡管有些人反對這樣說出來,但我認為是對人類健康有利的事,用不著守密,應該公開。而且我素來認為既然是可以助人之道,就是天下的公道,不是屬於哪個私有的,也不是屬於哪一門、哪一派的。道既然是天下的公道,為什麼分這個宗、那個教;這個我的、那個你的?這還叫什麼宗教?!而且鼻子是人傢自己的,你又不能傳給人傢一個鼻子,你不過告訴人傢一個經驗罷瞭,可是許多人真把這些當秘訣瞭。
你們不要因為我這麼輕松地告訴瞭你,你就不稀奇、不好好去體會。如果能經常這麼註意呼吸的話,脾氣會變好,心情也會開朗。而且慢慢你能體會得出身十體什麼地方不舒服,什麼地方難過,什麼地方發脹、發酸,什麼地方發麻發十癢,很容易就能發現自己身上的問題瞭。這時候一方面找醫生,再一方面最好的辦法是用鼻子做氣功,慢慢把鼻子弄通。註意啊!這可不是孟子的養氣,這隻是普通的氣功,如果說孟子養浩然之氣就是這麼養法,那真是冤枉瞭孟子,也冤枉瞭我。
還有一點要再提起大傢註意的,就是養心養氣不一定要盤腿,像大傢現在這麼坐著就可以。如果說盤腿很有道的話,那就叫“有腿”,不叫“有道”瞭。這個道理我們要搞清楚。還有,坐的時候,背脊骨不要靠在椅背上,我們身十體背部和椅子中間最好空一點距離,不要靠緊。
養氣的工夫,大概就如上面我們所說,當然這些不夠詳細,不夠具體,因為我們現在主題是在研究孟子的學理,下面還有要點要討論。總而言之,我們要註意,養氣就是養心。所以儒、釋、道三大傢歸納起來,儒傢標榜“存心養十性十”,佛傢主張“明心見十性十”,道傢提倡“修心煉十性十”,都是“心”啊、“十性十”啊,在“心”、“十性十”兩個字上面換來換去,雖然表達方法不同,實際上目的是一個,都是養心的工夫。
總之,要怎麼樣去修?隻有“養”,這是急不來的事,急進不行,用功太多也不行,會成為揠苗助長的結果。無論儒傢、佛傢、道傢,人世、出世,心十性十之學也好,氣脈之學也好,都是如此。
即使是個人的學問、事業,也是如此,都需要慢慢地培養,那是急不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