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傾,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為始,生而不有,為而不持,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直譯】
天下都知道美是美的,而不知道有醜這就壞瞭。都知道好是好的,而不知道有惡這就不對瞭。所以,有無互相生化,難易互相成全,長短互相形成,高低互相影響,音聲互相和諧,前後互相照應。因此,“聖人”作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法,萬物自然發展而不必由自己去開始。(不是采取自主的、主動的措施)生成萬物而不據為己有,(當時的統治者以天下為己有)幫助萬物的發展而不自持有功,成功瞭自己不居功,由於不居功,所以其功不可殆。註:一、“有無相生”是在說明自然現象的從無到有。 二、“不言”是針對“多言”而言。見第五章“多言致窮,不如守中。” 三、這裡的“聖人”是指行“道”之人,而非指聖賢之人或統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