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三

“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知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惑,孰知其故?是以聖人猶難之。”

剛強橫暴,冒然從事者,謂之“敢”。柔十弱謙下,審時度世,探其深淺者,謂之“不敢”。逆天理、背人倫、逞剛強,十胡十作非為,肆無忌憚,輕生粗十暴的這類人,不是遇毒手以傷身,便是遭刑罰以殞命。故稱“殺”。時懷仁慈之心,體恤生靈,明於盛衰之道,通乎成敗之數,“審乎治亂之勢,達乎去就之理”,見義勇為,謙虛謹慎之人,天下共服,人人擁戴。 此乃“活”。

“敢”與“不敢”,兩種結果不同:勇於“敢”,因剛強而喪命,是“害”;勇於“不敢”,持之以柔十弱謙下,可以保身,是“利”。當然天道循環,仍然厭惡的是勇於恃強, 橫暴不體仁慈者,但常人有所不知。此兩者,即便是通曉事物情理的聖人也感到尚難把握。

“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繟然而善謀。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四時運行,有生有殺。秋冬不爭,萬物自然凋零而收藏;春夏不言,自然冰消雪融,萬物生長。不須召喚,寒暑十十交十十遞,晝夜往來。天道運行,寬緩平易,萬物自然而生化。由此說明,天道的運化規律,自然法網的孔雖大,卻粒米不漏。“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或正或邪,或善或惡,無論大小多少,隻要為下,定有所報。

《道德經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