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大國若烹小鮮。”
“小鮮”:小魚。
常言道:善於烹調者,可以治國。大國民眾,風俗有殊,三教九流,其旨各異。若一一檢點,必難辦到。有道之君,欲治者,不論大小,均以投之於釜,掌握好火候。不輕舉妄動,而能一心一意,文烹武煉,使火候不過、不及。先後緩急得宜,則魚雖熟,其形大小自然齊全,不會攪爛。治國者,如不知此道,恣情縱十欲,妄用機智,其政察察,法令滋彰。猶如烹魚之在釜,不慎火候,十胡十亂攪動,魚肉不待熟而潰散,愈攪愈混,愈治愈亂。
“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民。非其神不傷民,聖人亦不傷民。犬兩不相傷,故德十十交十十歸焉。”
“蒞”,當臨解。“鬼”:不務正業,禍國殃民的愚頑之徒。“神”:神通。
天地間一切事物由道生、德蓄。故萬類無不尊道而貴德。聖君以清靜、虛無妙道、天地好生之德臨天下,治國理民,不但賢仁君子能盡其力,輔國安民。而且那些愚頑刁民,不會興妖作怪,玩十弄神通,並非那些刁頑者沒有神通可耍,而是他的神通反於國民效力。其因何由?是因為有道可以一正壓百邪。若聖人以道蒞天下,視百姓如手足,十愛十萬民若骨肉,對生靈不懷傷害之心,那些刁頑者,在聖德感化之下,便不會十胡十作非為,擾國亂民,聖君體天地好生之德,亦不傷害國民,兩者均不傷民,其道同德合,同歸於大順。所謂“兩不相傷,故德十十交十十歸焉”。即是此意。
此章是說,以道蒞天下,仁者,不仁者,智者,愚頑者,正者,邪惡者,在聖德的感化下,其德互為十十交十十歸,互不相傷,同為國民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