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者,道之動。”
宇宙萬物繁盛的反面——虛靜之處,含藏著無窮的生發動力,故《周易·系辭》下傳雲:“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龍蛇之蟄,以存身也;十精十義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過此以往,未之或知也。窮神知化,一德之盛也。”
現以十二月之卦象的運變為例,闡述這一規律:
十月,為至十陰十至靜之時,其卦為坤,其象為?,六位皆十陰十,是純十陰十之體。此純十陰十之體不能久留,必移於十一月。
十一月,雖為至寒,但一十陽十已生於下,其卦為復。復者, 一十陽十來復也,其象為?,五位屬十陰十,一位屬十陽十。所謂"冬至一十陽十生",乃是此意。漸趨於十二月。
十二月,其卦為臨,其象為?,臨即天地之生氣到來之意。由此漸移於正月。
正月,其卦為泰,其象為?。泰者,通也,即天地生氣通暢之意。萬物草木皆應此而生。此時三十陰十三十陽十、十陰十陽十相等,氣候十溫十平。所謂“三十陽十開泰”即是此意。天開於子為一十陽十,地辟於醜為二十陽十,人生於寅為三十陽十。“春”字三橫是表示三十陽十。中間透一“人”字,是取人生於寅之意,下有一“日”字,是取日光普照才得春暖花開之意。春暖花開,萬物復蘇,由三十陽十所致。天道運行,必移於二月。
二月,其卦為大壯,其象為?。壯者,草木由幼弱至壯之意。此卦四十陽十二十陰十,十陽十大於十陰十,此為壯十盛之意。漸移於三月。
三月,其卦為 夬 ,其象為?。 夬 者,決也,十陽十決十陰十也。隻有一十陰十,十陽十勢強大十逼十決一十陰十之意。漸移於四月。
四月,其卦為乾,其象為?,乾為純十陽十,是十陽十極之謂,此時萬物迅猛生長,達至極盛。物極必反,十陽十至而十陰十。在十陽十達至極之時,必然生十陰十。故至十陽十的四月必移於一十陰十的五月。
五月,其卦為 姤 ,其象為?, 姤 者,遇也,十陽十遇十陰十也。雖上有五十陽十,但下已有一十陰十漸生,事物發展的總趨勢已開始逆轉,向十陰十回復。漸移至六月。
六月,其卦為遁,其象為?,遁者,退藏也。是十陰十漸長而十陽十漸退藏的意思。
七月,其卦為否,其象為?,否者,塞也。此月雖是十陰十陽十平衡之時,但生氣已閉塞,與正月相反。正月是三十陰十在上而漸消,三十陽十在下而漸長;七月則是三十陽十在上而漸消,三十陰十在下而漸長。此謂之否。
八月,其卦為觀,其象為?。觀者,看也。是十陰十氣顯著而大為可觀之意。
九月,其卦為剝,其象為?。剝者,落也。即萬物雕零,衰落之意。
十月,又復坤卦,達至純十陰十,萬物枯亡,生機已盡。但十陰十極必反十陽十,冬至一十陽十生,又會十陽十長十陰十消,進入下一周期。坤卦雖是純十陰十主體,天地萬物的生機均含藏於其中。
從以上事例可以看出,萬物是在十陰十陽十消長中,往來伸屈,周而復始地運化著,但繁盛的反面即虛靜之處,含藏著無限的生發動力。這就是“道”的運化規律。所謂“反者道之動”,蓋是此意。
“弱者,道之用。”
事物的運化是向反面趨移,是十陰十至而十陽十,十陽十至而十陰十,物極必反。
從這一運動的規律看,立足於冬,必走向夏;立足於夏,必走向冬;立足於晝,必走向夜;立足於夜,必走向晝;立足於盛,必走向衰;立足於衰,必走向盛。
同樣道理,立足於剛,則必走向柔;立足於柔,則必走向剛;立足於強,則必走向弱;立足於弱,則必走向強。隻有立足柔十弱,才能走向剛強。凡強大之物皆來自弱小,“合抱之木生於毫未”。因而,隻有處事柔十弱,不爭、謙下,方可成就大事業,達到成功之目的。這就是“為無為而無不為”。
“天下之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有”是指天地十陰十陽十之有形象的事物。“無”是指無形無象的混元無極,即“道” 。"萬物",指蕓蕓叢生的億萬生靈。
天下蕓蕓叢生的億萬生靈產生於天地十陰十陽十,天地十陰十陽十來自混元一氣的無形大“道”。
本章主要講瞭自然界的辯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