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許多人與人之間,所以古人的話講個人:是非終日有,不聽自然無。一聽是非,明白的人(就曉得)有它的來源的。好人他會說壞話,壞人有時候也會說好話,這個不一定的呀!你說這個是壞人,壞人問到壞人:哎!你的父親怎麼樣?“我的父親好得很啊!”壞人一定那麼講,他有也親十親之義啊!你說該聽不該聽呢?所以難哪!人的修養是很難。你要曉得,當父母也是難哦!你的女兒好幾個、兒子好幾個,嘿!兒子女兒在爸十媽十父母面前他也會拍馬屁耶!爸爸十媽十媽十就是他的馬耶!他有時候也拍得很厲害的。你如果父母不聖明啊,老大就吃瞭虧;再不然老么就上瞭當,經常有的事哦!這個是同樣的道理。所以“去讒”多難!
“遠色”,一樣的難。你說我不好色,天下人哪裡有不好色的啊?好色,人之天十性十也。誰又不好色呢?說我絕不好色,除非你是說假話,你自己十愛十聽。個個好色!看到那個好看的多看一眼,不是罪過啊!好色不是罪耶!所以有些女同學給人傢追得討厭:老師!某人討厭,拼命追我!我說追你不是罪撒!你十愛十他不十愛十他是另外一個問題的。人傢十愛十你,十愛十你不是罪吧?你不十愛十他不是就好瞭嘛!而且十愛十你呀,你還要謝謝他,最好送個禮給他,總是不錯,他是能夠曉得十愛十你,對自己很光榮嘛!(眾笑)這個不是罪。所以好色不一定是罪。你的好色曉得禮義、曉得范圍,不能亂。所以“發乎情,止乎禮”。
所以“去讒遠色”這個“色”字,孔子的用詞啊,同“鬼”一樣的用詞。孔子對於鬼啊,“敬鬼神而遠之”撒!鬼神並不是壞事,你敬他,距離遠一點,保持一個距離;所以你好色的事情上、感情上保持一個相當的距離。所以叫做“遠色”,這個“遠色”是同那個“敬鬼神而遠之”一樣的遠嘛!就是這個道理。
“賤貨而貴德”,“貨”是什麼貨呢?“賤貨”是一個什麼傢夥呢?“貨”就是物資,古人所謂“好貨”就包括瞭十愛十錢。上古的文字裡頭經常有一個字,你看,齊宣王跟孟子倆談話,這個皇帝是很爽朗的皇帝,孟子講瞭半天他不好意思推辭,“寡人有疾”,我有十毛十病啦!孟先生你不要多講瞭,“寡人好色”。孟子這個人他像是叫花子打蛇——跟著棍子就上來,他說:好色不要緊啊,你使天下人都好色。他說:哎呀不是這個啦!實在太……“寡人好貨”,他又十愛十錢。(孟子)他說:十愛十錢好錢也不要緊啊!——他碰到孟子,一點辦法都沒有!(一笑)所以這個“貨”字過去是代表“十愛十錢”;也代表瞭物資。這個是“好貨”。男十性十的好貨是十愛十錢;女十性十的好貨是真好貨。所以街上那個百貨公司西門汀啊、寄賣行啊,那些貨品都把它給女十性十準備的,因為女十性十天生容易好貨,對吧?這個東西好!本來這件衣服還不錯,有一件新的比這個更好,實在舍不得,不過還是收不住,明天還是給它買來;到門口想想,皮包裡不舍得拿出,又回來;第三天總歸把它買來為止!這就是好貨。(眾笑)“好貨”跟“好色”倆一樣的厲害。所以啊,要“賤貨而貴德”。
“所以勸賢也”。這個“勸賢”,使社會風氣走進賢人的社會、賢人的風氣,進入良善的風氣。可是理論講起容易,在我們今天電風扇之下、在十一樓悠哉遊哉談談滿有道理的,身臨其境做起來很難哪!所以教育與修養、道德與修養不是容易的事。理論容易、批評人容易,要求自己就很難!所以要“知恥近乎勇”,不要忘記瞭自己。光是講理論,看人傢、批評人傢都很容易,自己到那個……你說“我絕不好貨”,因為你口袋裡經常隻帶五十塊錢,當然不好貨!而且好貨的地方你還沒有看到過呢!那些貨品是什麼價錢?你看都沒有看到過。那些好的東西硬是好,好的手表就是好!我都停留,眼睛都看兩眼,怎麼不好呢!這個所以“勸賢”。
尊其位,重其祿,同其好惡,所以勸親十親也。
這都是講“勸”的,勸就是感化、感動,尤其是確實要求自己。“尊其位”,將來你們做老板啊、辦工廠啊、當董事長都一樣,你請的人,哪怕請一個打字小十姐,哪怕請一個小弟來給你跑街的,你要尊重他。他的職務不同,他的人格跟你倆一樣的;他的人也許長得比你還好看,不過你的命比他好瞭一點,如此而已!所以要尊重人傢,尤其尊重他的“位”、他的職位,你不能幹涉他的職位,“尊其位”。
“重其祿”,待遇要高。你又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那怎麼做得到啊?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會快跑、這樣馬兒永遠不吃草,那怎麼行的啊!不可以。你必須要給人傢足夠的待遇。足夠還不行啊!超過瞭足夠,他心安理得,他安於其位(職務)瞭。所以呀,“尊其位,重其祿。”
“同其好惡。”還能夠做到瞭解他的心理,他所喜歡的事、他所討厭的事。並不是叫你跟著他跑。譬如說有人,人是很好的,他就是討厭某一點,那麼你做一個領十導十人、做個老板,隻好將就他這一點十毛十病。譬如他什麼都好,晚上不敢下去,為什麼?他怕鬼。“鬼有什麼可怕?你給我滾下去!”那就不對瞭!那你隻好說:你既然晚上怕鬼,我自己去。隻好如此。你看什麼,我去看!我回來告訴你:沒有什麼鬼嘛!我去拿來給你看嘛!他慢慢給你訓練他。比方啦!“同其好惡”要善於應用。那麼你說他好的是什麼?好的是溜班出去跳舞;討厭的、惡的是什麼?惡的呀,懶得工作——你也去同其好惡啊?!那就不行瞭。所以“同其好惡”這是個教育道理。
“所以勸親十親也”,這個對付尤其是你兄弟姊妹之間,同仁朋友之間。往往這個朋友是互相規過、互相勸善。比如他有不對的地方,朋友之間隻有一個字哦:勸。勸導,不是勉強哦!你過分勉強:你非要這樣不可!那不是朋友。那你教育兒女都不可以這樣教育。有許多人對朋友之間就失態,就超過范圍,那就犯不是勸導。像我們過去對於這個“勸”字,我們過去跟父母倆講話,連“勸”字都不敢講啊!如果說我給爸爸十媽十媽十講話:“爸爸,我勸你這樣——”一個耳光過來瞭:你讀些什麼書啊?!“勸”隻能對朋友用。“爸爸,我建議你這樣——”對皇帝那個“諫”。所以說“我告訴你怎麼樣”,是對孩子、對自己兒女講的。現在人的啊,“爸爸,我告訴你!”“爺爺,我告訴你!”嘿,他比爺爺還大!(眾笑)這是我們五千年禮義之包撒!禮義之包,不是那個包裹的“包”,我把它改一個字——包起來的“包”,禮義早早包起來、放起來瞭,叫做禮義之“包”瞭。(我們今天講不完,隻好到這裡為止。)
……“治天下國傢有九經”的“親十親”的道理,這都是講的領導學。
官盛任使,所以勸大臣也。忠信重祿,所以勸士也。
下面,“官盛任使,所以勸大臣也。”就是對於高級的部下,就是對一般部下也是一樣哦!重點在於高級的幹部。“官”的意思古代所謂“管”,管理的事情、主管這個人。盛,就是說主管的責任十十交十十托給他,就是考察清楚瞭,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官盛”,對責任,“盛”是完全信任他,加重的。“任使”,給他的任務、給他的使命,給他的使命恰恰合於他的任務。換句話說,他的任務所擔任的,正是可以達到他的使命。這個道理,就是完全信任人、信任高級幹部。“所以勸大臣也”,這個“勸”不是勸導,就是感動、感化的意思。用人的道理最怕是防之如盜賊、用之如牛馬,又用他,又防他;又懷疑他,又想使他為自己忠心。甚至於說,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又要馬兒跑,這個是絕不可以的。所以“官盛任使,所以勸大臣也。”
下面對一般的部下、對一般的幹部來講,“忠信重祿,所以勸士也。”對於用人之道,要“忠”。我們都曉得中國文化後來的解釋,有下面對上面絕對要忠——忠實、忠誠。同樣的,大傢忘記瞭上對下也要忠。“忠”字在古文的解釋,對任何事情、對任何人無一而不盡心的謂之忠,盡心、盡力謂之忠。對朋友也好,假設朋友托你的事什麼不盡心、不盡力[斷錄]就是“忠”。所以忠實這個“忠”字的意思,盡心盡力謂之忠。“信”,信任,能夠言而有信。所以做人,對下面做人的幹部,乃至做人的長上、做長輩對下面,要做到“忠信重祿”。“重祿”現在講待遇足夠。當然你要人傢做事,人傢有後顧之憂,傢裡孩子的十奶十粉錢在哪裡還不知道,這邊還要人傢拼命地去做事,對國傢社會或者對個人事業盡忠,那是不可能的,違反天理,也違反道理。所以要“忠信重祿”,使他有足夠的待遇。“所以勸士也”,這個“士”就是對一般的知識分子、做幹部的,彼此這個風氣、社會的風氣、政治風氣自然帶好瞭。
時使薄斂,所以勸百姓也。日省月試,既稟稱事,所以勸百工也。
那麼對於老百姓,“時使薄斂,所以勸百姓也。”就是需要老百姓出力、國民盡力的時候,所以孔子在《論語》上講過“使民以時”,一個命令下達、一件事要合時、合理,恰合那個時間。“薄斂”,對於繳稅,稅對於公傢的貢獻,盡可能地對國傢的財政夠瞭的時候“薄斂”,盡量地負擔輕。這樣,“所以勸百姓也”,使這個國民走上優厚的、厚道的路子上。
那麼對於公務員,拿現在來講工教人員,以及各種技術人員,農業的、工商業者,“日省月視,既稟稱事,所以勸百工也。”我們都曉得世界的文化,考試制度是中國文化特有,也是中國文化所建立。甚至於說,十六、十七世紀以後英國人仿造中國人的制度創立他們的考試制度。所以考試與監察兩種制度是中國政治歷史上特有的一種制度,這個十精十神由來甚久。在過去上古的時候有“日省月視”,一個月要考察,負責單位、負責人每一個月要省查,每天都要省查,反省自己。在上面領十導十人每一個月有一種考核、考試的辦法。
“既稟稱事”,這個“稟”現在寫的是這個“稟”,這個稟字我們大傢學古文都曉得,向上面說話、稟告用這個稟。實際上,“稟”就是秉受那個秉,就是稟賦,接受那個命令、秉受。這個秉是同樣的,通用。“既稟”,考核下面,上面人下一道命令、一個任務十十交十十代給他,考核他,他能夠承受、秉受這個命令,的確能夠達到完成的任務。“既稟稱事”,這件事情十十交十十待給他,他做到瞭,恰到好處。
譬如像我們經常發現到做事的時候,尤其是現在青年,使人至少在我們這個年齡十習十慣上看去很看不慣,往往就做不到“既稟”。既不能秉承命令,又不“稱事”,做的事情又不合適、不對。每一個現在青年都曉得創造,創個什麼啊?你沒有東西創個什麼啊?創造要基礎的,你沒有基礎怎麼創啊?你說試試看,你對於個人拔個牙齒試試看可以,牙齒是你的,不過好牙齒還是拔不得。天下大事做事情有時候試不得啊!你試瞭,失敗瞭再改過,那來不及瞭。所以就要學問、經驗。最可憐的,現在我們社會一般青年犯瞭一個什麼十毛十病?據我所瞭解的——也許我所瞭解不對,或者是不瞭解,很少跟外面接觸——但是一切出道就曉得現代青年既不能令,又不受命;自己也不能當瞭不起指導人,下個命令這個事情要怎麼樣做,我判斷做下來一定對——沒有這個本事。沒有做一個領十導十人的本事。那麼你聽人傢的好不好呢?哎,不服氣,又不受命,不接受命令。所以現在青年每一個人搞得一塌糊塗。自己也苦悶,苦瞭自己,也苦瞭人傢、苦瞭傢庭。都在創,尤其鄉下跑到臺北來創,結果什麼都沒有創到,撞到瞭計程車、摩托車瞭,骨頭撞斷瞭,如此瞭事!所以這就是學問。
學問要做到有才能。光文章寫得好,不一定會做事啊!要有才,“既稟”,能夠秉承一個主官下的一個計劃、一個命令,通盤瞭解它。做起事情來“稱事”,寫一個條子也好,寫得像個樣子。現在青年們寫一個條子、寫一個報告、寫一個計劃,那些字啊寫得龍飛鳳舞,已經看得很煩瞭;中間的內容啊,不曉得講些什麼,亂七八糟!坐在辦公室上、書桌子上想的,用到事實上都不通;辦起事來更不行。然後你叫他上街辦事,看不見瞭,坐那裡吃冰淇淋去瞭;然後說“沒有碰到人”,實際上坐在那裡吃冰淇淋,遲到瞭,當然那邊人碰不到瞭。像這樣情形,既不能秉承命令,又不能稱事,達不到任務,這就不對瞭。所以,對下面要做到“既稟稱事”。“所以勸百工也”,百工是技藝,一切社會上每一個人修本位的崗位都要做到這樣。
送往迎來,嘉善而矜不能,所以柔遠人也。
外十十交十十方面懂得禮貌。“送往迎來”很難哦!大的外十十交十十,我經常感覺到,現在世界各國專業外十十交十十官很多,像你們大專畢業考進外十十交十十系,或者最後考進外十十交十十官訓練所,考完瞭派到外面做事。學識基礎、風度教養不夠,連衣服都不曉得穿,穿長袍怎麼穿的?短褂怎麼穿?穿時髦衣服怎麼穿?連打扮都不曉得打扮,這個就很差瞭。職業外十十交十十官好手已經很難,大外十十交十十官更難瞭。大外十十交十十官不一定靠送往迎來啊!天下大事,他就代表一個國傢,到時候三言兩語就給你解決瞭、否定瞭,乃至能夠忍氣;如果外十十交十十的時候受一切的氣、忍一切的污辱,而把任務達成,這是真正外十十交十十官。
外十十交十十是外十十交十十,我們普通做人的社十十交十十禮貌,現在發現這一代的青年社十十交十十都不懂。客人來,禮貌也不知道,反正招呼(師示),這也算是打瞭招呼瞭,也不錯,這個也算禮貌之一。然後怎麼樣請坐、怎麼樣站起來、怎麼樣走路,都不懂。然後搞得我們站在那裡隻好看著,不曉得怎麼辦。你跟他有禮貌,他不懂,那隻好對他無禮貌。“你貴姓是什麼?”“我貴姓王。”(眾笑)我們心裡就涼瞭一半瞭。然後,“你請坐!”“我知道請坐!”哎呀我的阿彌陀佛啊!那真是沒有話講。你們青年註意呦!寫一封信也寫不來,下面稱呼也不知道,上面稱呼也不知道。再麼就太恭敬瞭,有一位同學(好多年前瞭,現在不同瞭)跟我講瞭以後,信封上寫的是:“南公懷瑾夫子大人老師”,一看好像送到殯儀館一樣的!(眾哄笑)把所有官銜都加上,又太過分瞭。然後我告訴他,信封上是給郵差看的,不是給你看的,你叫“南老師”,郵差不一定叫老師啊!你說我寫給爸爸“南爸爸”,郵差不是叫你的爸爸也叫爸爸啊!所以你寫給你祖父也好、寫給爸爸也好,也是寫“某某先生”,沒有錯。信封這個東西是給郵差看的,不是給你看的。所以古代中國是禮義之邦,這些不曉得學校裡有沒有教育過。我一問學生,都說有教育過,事實上很多都不懂,奇怪得透頂!所以講“送往迎來”四個字,不容易做哦!
譬如這一個門,送客人怎麼樣送?送電梯又怎麼送?送上汽車又怎麼送?就是說,我們上汽車,跟青年人一出去,往往把老師或者爸爸坐在那個最痛苦的位置、最低級的位置。就把你汽車中間按進去,就把那個杠杠上,最苦的地方。那個不是給人坐的,或者是主人帶狗出去,給它坐在中間,怕狗兩邊跳出去瞭,所以兩邊人來看著。結果啊,拼命把人:老師啊!你這樣坐!他又是很恭敬啊,所以也隻好當狗窩囊坐在中間!(眾笑)你不要說他失禮,他不懂嘛!他心裡是很恭敬:中間位置還不好啊!汽車中間那個位置是最不好的,中間那個杠就在中間,走起來 “嗊嗊嗊”,就在那個地方。所以“送往迎來”四個字,接待賓客是大學問。他這裡當然講外十十交十十,第一個禮貌要知道,“送往迎來”。
“嘉善”,講話應酬之間有人比如人傢的好處盡量地表揚。看看這個傢夥十十交十十際場合實在沒有什麼好說,哎,某人一笑:他這一笑笑得好!笑得非常和平,像白鴿一樣!和平鴿子,呵!你總要想辦法講些“嘉善”。再沒有好處,他一聲也不說話:“你看他就是好!你看某人這位先生沉默寡言啊!就是好!你這個瞭不起!”等他說話說多瞭:“你這個滔十滔十不十絕啊!”這樣總是有一套。(眾笑)“嘉善而矜不能。”怎麼叫“而矜不能”?是說自己有長處不能夠傲慢,不能夠在人前處處表示自己的長處,壓住人傢的短處。
“所以柔遠人也。”就是說當一個在外十十交十十上的主官,在外十十交十十上使別人都願意跟你倆十十交十十往,很遠國、遠地的人都願意歸順。
下面就是我們整個民族文化的十精十神,要瞭解自己國傢民族文化,這個什麼民族文化:
繼絕世,舉廢國,治亂持危,朝聘以時,厚往而薄來,所以懷諸侯也。
你們要講中國文化的國際思想、世界思想,代表我們這個民族的,幾千年的十精十神就在這裡。“繼絕世”,人傢國傢要亡瞭,幫忙他復起,不使它斷絕,不使他絕後。人傢世界上別的民族也許要想消滅別人的民族、消滅別人的國傢,自己稱霸。中華民族的國傢民族的思想不是。我要存在,所以希望世界上一切的民族、一切的國傢、一切人民永遠平安下去。所以“繼絕世”,哪一個人傢傢庭要絕後瞭、國傢要滅亡瞭,幫助他,不能使他滅亡。
“舉廢國”,乃至周代文化,古代有些國傢、上古的國傢已經廢瞭,沒有瞭,歷史上有這個名稱,已經沒有這個國傢瞭;可是當我們周武王統一中國以後,周公、薑太公連封瞭三百多個國傢,有許多幾百年前都沒有瞭,找出他的後人來,把他輔助起來。所以“舉廢國”。所以中國人做人有時候別人(親戚、朋友、鄰居)傢庭有危難的時候,為朋友不遠千裡萬裡跑去幫忙朋友傢裡,使他興旺。這個在古人很多,現在很少。所以“繼絕世,舉廢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