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講(3)

我們大傢年輕同學想想看,幾十年當中,世界上多少的名人?別的名人不大容易見,譬如羅斯福啊、邱吉爾啊,大概再過二十年,問你們生下來的孩子,什麼叫羅斯福?管他邱吉爾!邱我爾、邱你爾都不管,都不知道瞭。這些煊赫一時,他並沒有——還不是小說上的什麼諸葛亮啊、關公啊,大傢還在——孫悟空,沒有這個人——反是給人傢人口流傳,靠小說傢來維持。就是功業的一時畢竟不是千秋,所謂千秋的功業不是你的聰明才智就能做到的,必須有真正的基本道德的修養、那個中心,此所謂“九經”。賢者是代表這一類有道德、有學問、真修養,這個是賢者。那麼,領導天下最難的是不肯尊賢,尊賢是很難的。譬如我們講小說《三國演義》大傢看過,劉備三顧茅廬求孔明,並不是尊賢哦!那不是尊哦!那就是想用這麼一個人才,一個領十導十人想用這樣一個人才不是尊賢。尊賢在歷史上另有榜樣,譬如說周文王、我們歷史上的文王,找到呂尚(就是普通講薑太公),那是敬與尊賢;商湯找到伊尹——敬與尊賢;但是還不算是最高的尊賢。尊賢的標準在中國文化、政治的哲學道理上,要講三代以上,譬如堯去找許由,讓天下,請他來當皇帝,許由還覺得耳朵聽臟瞭去洗耳朵,那一類的歷史上的經驗與故事,算是“尊賢”。所以尊賢很難。

第三點,是“親十親”。親十親的道理如果拿心理學的研究,一個人絕對做到天下大公是不可能,大公是有范圍。所以人,要使他能夠部分地、有限度地、有修養地發展他的個人自我,甚至於個人的私心,所以“親吾親以及人之親”。你說一個人發瞭大財以後,我是大公無私,通通大傢用、世界上的人用,我的爸爸十媽十媽十都不要用,沒有關系,因為你不需要用,世界上的人要緊!這個人不一定算是大公,大概算是個瘋子!說:我的父母也要用,我的兄弟姊妹也要用,不過你們也同我父母兄弟姊妹一樣需要用。因此發出來這樣的大公的心理,就是親十親之義。由私的出發點,因為想到我要自私、他也要自私,天下人人人皆要自私,我不侵入別人的范圍,真自私才是真自十由。所以我們現在講自十由是要求我的自十由,你犧牲瞭沒有關系呀!我要自十由啊!碰到你是應該,我要自十由過去嘛,誰叫你站在這裡!啊,那個不是真的自十由。所以親十親之義,同自十由民十主的思想是合在一起研究的,這個裡頭發揮起來道理都很多。

總而言之,他這九條道理,我們現在隻解釋文字,如果正式要研究,每一條道理每一個題目都是一本專論,都是一本專書。第一,要找他哲學的理論的根據;第二,搜羅古今中外歷史的經驗,歷史的故事作說明;第三,你做一個結論。這樣,每一個題目這樣一本書,起碼有三十到五十萬字可寫,所以我們隻講簡單的原則。

第四點,他提出來要“敬大臣”,這完全講領導學。一個政治上的領導、政治上的經驗,敬大臣也是非常難的。尤其是中國古代對於帝王政治的經驗很多。歷史上每一個朝代真正敬大臣的朝代,比較起來,最好嘛,對大臣的尊重還是宋代、宋朝,趙匡胤兩兄弟乃至宋仁宗,那麼對大臣是很尊重。所謂中國歷史的宰相制度,宋朝對知識分子文人非常尊重,所以宰相跟皇帝兩個可以並排坐起來商量事情。明朝就不行哦!不但要站著,還要跪著。皇帝有時候不高興宰相也可以打哦!這個是明朝最失禮的。所以在歷史上說宋朝最敬大臣,所以宋朝這些大臣知識分子對於這個趙傢的王朝政權最後結束的時候,忠臣為國傢、為趙匡胤子孫盡忠報國的非常多。譬如我們歷史上有名的忠臣嶽飛——宋朝的;文天祥——宋朝最後的;陸秀夫——最後的,最後能夠背著三歲的小皇帝就在廣州的鹽門大海裡頭就跳下去瞭,寧肯不給敵人抓住,背著這個小皇帝一起跳下海去,那很不簡單哦!叫我們背著自己的小孩願意不願意下海還要考慮半天。你看在海上逃生的時候是求生的意識誰不強?他願意為忠臣。

所以宋朝敬重大臣是歷史上最特殊的一個朝代,也是真正敬重知識分子在過去的歷史上表達得最嚴重的一個朝代。但是宋朝最後的結束,所謂知識分子文化人對宋朝的趙氏的政權報答得也是最清楚、最有力量,忠臣的所謂忠義之氣從宋朝以後於中華民族建立瞭一個國魂,知識分子的國魂。所謂忠義之氣就是這一代表達得很清楚。這是一個文化教養上的一個結晶。

但是你要研究歷史的因果,我們這樣一討論這個題目啊又變成專論,這樣一個專論就是寫一本書。我現在告訴你們瞭,很簡單,你用這個法則去找資料又是一部專論瞭。其原因,就因為趙匡胤兩弟兄開始,就是宋太祖尊重知識分子、尊重文化的那個結果,所以歷史絕對是個因果的,逃不掉因果律。但是大傢不要忘記瞭,歷史如此,個人的創業也是如此。你們諸位青年將來自己的創業,乃至做個小生意,乃至做個小工廠當個小老板,所謂敬大臣,你帶夥計們,你自己要曉得怎麼樣帶人,怎麼樣待人傢好。換句話,如果不講道德,那是你最高十壓榨人傢的本事的手段!但是你如果誠懇的、誠心的,道德上的出發,它不是手段,它是真道德啊!道德與手段它兩個東西不隔一張紙的,其理由是看你的內在的動心、動念。你如果當手段用,仁義道德都變成手段的工具瞭;你如果是待人以誠,以道德出發點的,乃至你嬉笑怒罵、打罵人傢那都是最高的道德。就是心的問題、心念的問題。

我們現在不想為這些問題耽誤太多的時間來發揮,隻講原則給諸位同學們將來自己加上讀書,加上人生的體驗、做事的體驗,慢慢去發揮這個學問。現在聽得很多,生活沒有經驗,理論很高,你自己一做事業,通通用不上瞭,那就是白上瞭這個課,也白研究瞭,沒有用。

第三,敬大臣這一個階層,拿中國古代的制度,所謂除瞭宰相——宰相在歷代的名稱不同瞭,所謂周朝是“總宰”,後來秦漢是宰相、丞相,以後乃至宋朝沒有宰相的制度,明清有這個制度,叫做樞密史啊,乃至到瞭清朝的軍機大臣啊這些等等,一代一代的名稱有不同,就是種種體制不同。我們研究政治課,今天在座的假使在大學研究所、政治研究所,那麼給大傢講法又不同,發揮得又不同瞭,絕對要瞭解每一個朝代這個政治的體制為什麼有這樣的變革,代表瞭每一個時代的思想,代表瞭每一個時代領十導十人的那個觀念,這個中間因果的差別非常大。

所謂大臣就是大當傢的,我們做個比方,大當傢的那是另外,等你們將來假使做個公司,董事長請的總經理,這個總經理是大臣。大臣可不能你當隨便做個小工一樣:“哎,你給我倒茶來。”董事長說,“哎,你站著,聽我的!”如果我是總經理啊,我離開,望望然而去,辭職都不辭,眼睛瞪你一下就走瞭;甚至還可以訓你一頓!那不是敬大臣的態度啊!不是地位的關系。你這麼一個職務,譬如一個工廠的形成,你這個老板當瞭董事長,你所有的生命需要賺錢回來、事業的成功、一切的計劃,總經理是第一個要緊,那你不能夠當成隨便啊!你說玩十弄人,不行的啊!所以大臣是要敬。這是比方瞭,隨便比方瞭,這我們不做專論。

下面第二個“體群臣”就不同瞭。這個“群臣”,古代這個“群”字分好多種,大臣是大臣,群臣是一般的幹部。你辦一個事業,乃至於你的科長、科員,甚至於說工廠裡乃至於說管理員啊,乃至一直到工友階級都算是群臣,一般的。那麼群臣也雖然說沒有一個禮上敬的,也要敬哦!不過敬得啊比敬還厲害哦!我告訴你。你看到,不是敬字啊,“體”群臣。怎麼樣講?你要體驗他,你待他就是待你的兄弟姊妹一樣,你待下面一般人像待你的兒女一樣。你老板曉得在房間裡覺著熱得很,趕快要冷氣;你要曉得他們在工廠裡也熱得很,比你還更熱呀!你想他更需要冷氣。你說那做不到,我們資金沒有,隻好自己也熬一熬不裝冷氣,我跟你們一樣,那沒有話講;這是體群臣。說我老板應該裝裝冷氣,你們是什麼東西啊,該熱的!啊,那我來做你的下面,我寧肯褲帶縮緊一點,不吃飯都可以,我走瞭,不幹瞭!這就是說在人道上也違反。因為我的工作盡管低賤不同,人格是平等的。所以啊,一個真正的做一個領十導十人,要體恤群臣、體恤一般的,也就是儒傢的恕道,我需要喝、他也需要喝,我需要吃,他也需要吃啊!我需要涼快,他也需要涼快啊!你也是人,他也是人,不過你運氣好點多兩個錢而已嘛!總算這一回打牌,你贏瞭一點。這個人生本來像個賭場一樣,這個牌跑到你那裡去瞭你總算贏瞭嘛!呵,我是下傢倒黴瞭,沒有你錢多隻好向你借用嘛。可是你要曉得自己的做人,這不是對人傢的要求,自己要有。

再下面就是“子庶民”。拿天下來講,全世界人類你是個領導全世界的人,這所有的人類合起來就是個大傢庭,你是個當傢的。當傢的人你看天下人都同我的兒女一樣的十愛十,這是“子庶民”。你說都同我父母十愛十一樣,好不好?不要吹大牛瞭,本來你對父母、沒有幾個人對父母真正十愛十的。我們大傢講笑話,雖然是笑話,是真理啊!講用錢方面,我們老一輩子就講,這個兒女問爸爸十媽十媽十問父母拿錢用啊,躺著來要,早晨一醒,“爸爸要上學瞭,拿錢來,買點心”,躺著來要,父母還乖乖的:“哎,你趕快起來拿到書包放好瞭。”等到長大瞭,或者問兄弟、太太問先生、先生問太太要錢啊,那是站著來要的。等到瞭父母問兒女要錢拿來用啊,要跪著來要!雖然講得人生太可憐瞭,但是也是真的。你說像我們當兒女的,我也經常想,假設問兒女拿錢,兒女好的,說借兩個錢給你用——非常感謝!我覺得這個兒女多好!對我有多孝順!也舍不得:“哎呀,你都留到自己用吧,我老頭子還夠用!”結果真有一天我天天要寫信啊,或者問兒女拿錢來用,三次以後,大概我就“知恥近乎勇”瞭(眾笑)!趕快拿一個子彈把自己結束瞭算瞭(一笑)!那個味道不好看。倒是我回想小的時候問父母要錢用,很大方,我還記得我小的時候問十媽十媽十,用不著問啊,十媽十媽十已經把錢給我準備好放在枕頭瞭。我說我用錢從來沒有數過的,一把抓出來就一放就走,不問多少的。可是問兒女,說一把把他的錢抓來就跑,不行的啊!

所以對下面人,你看文字用得多好,“子庶民”,你要挑剔他,為什麼說親百姓呢?把百姓天下人都當成父母,做不到的啊!對父母孝順一樣做不到的。“子庶民”,十愛十自己兒女一樣十愛十天下人,才足以領天下人。當然,你們甚至於說辦一個事業、成立一個公司,你公司裡的職員,你要十愛十下面人,如兄弟姊妹一樣十愛十護他、子女一樣十愛十護他,必須要做到這樣。這些都根據修身來的哦!做一個領十導十人修身,你本身這個修身的修養都沒有,什麼都免談瞭。那麼,在中國的文化、中文上講,我們年輕的時候,讀瞭古書出身的人都有這種(體會),像某一類人,自己對自己沒有教養好,我們都是講“望望然而去”,我們對他眼睛就那麼看兩下——不是這樣看哦!那麼看!好像不屑於看你,咪著眼睛晃兩下就走瞭,“望望然而去”,就看你一下已經很客氣瞭。換句話,你人影子都沒有,就是不行。現在不同,現在社會的教育啊,不是這樣。這個呢,所以講我們幾千年文化十精十神在什麼地方啊?現在隻能夠,除非要很好的演員,把過去我們所看到的告訴你,是怎麼樣一件事。用現在史距裡的幾十年,中間距離很遠。那麼這些道理都由修身而來。

然後講到用世,國傢天下“來百工”,“百工”上面加一個“來”,就是現在講建設開發,能夠開發建設,所有科學的專長,所有專長有能力的,都跑到你這裡來,願意跟到你來開發這個國傢,開發這個局面。假設你做一番事業、公司工廠,都願意幫助你開發,因為大傢共同利益,幫助你就是幫助瞭自己,福利平均瞭。

“柔遠人”,你看“遠人”上面加一個字“柔”,就是外十十交十十上。外十十交十十硬不起來的啊!這個“柔”並不是叫你軟弱,就是十溫十柔、厚道十溫十柔,有真感情、有真道德,要做到使人傢自然跟你兩個講戀十愛十一樣的分不開。這就是外十十交十十的真正的道德與外十十交十十的才能,所以這個“柔”字形容的。專門談外十十交十十這個柔道,怎麼叫做柔,這又是一部專書,就是一個“柔”字。你說外十十交十十上處處向人傢請送禮啊,請吃飯啊,看到人話都不敢說,那不叫做外十十交十十,那不是柔,那是沒有用哦!這個柔就是代表那個感情啊,就是絲一樣的纏到,不會放棄你。所以萬國來朝,就是唐代的名詩叫唐朝我們歷史上的“萬國衣冠拜冕旒”啊,那個才是真正的柔。這是柔遠人的道理。我們詩的文學裡頭形容唐朝,唐代的我們這個國傢民族的鼎盛的盛世,“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世界各國都來朝貢。這就是柔遠人。

最後一條:“懷諸侯”,這個諸侯上面加一個“懷”。在周朝的制度,地方分治,由中央統一總合指揮,周朝初年的政治各個地方分地方自治。可是呢,真正重要的政權由中央指揮的,聽命於中央,所謂天子、周朝的天子。可是有許多地方因地制宜,就是分地方自治,每個地方的首長,就是王侯,所謂叫做諸侯。那麼等於後來我們拿西洋政治制度來研究,就是聯邦的,聯邦的政治。不過同美國的、同各地的聯邦政治不同,他中間有個文化正統的中心,代表宗教、代表政治、代表文化的中央天子,他有這麼一個不同的。所以隨便拿中國的政治哲學、政治的體制,拿外國的政治思想、政治體制做隨便的比較啊,很好玩。怎麼叫好玩?好玩是客氣話,一看就是不行、不懂。懶得看瞭。對外國的懂瞭,尤其中國自己一般的研究,對自己中國的歷史沒有搞懂,政治體制的十精十神沒有搞懂,所以隨便翻譯做一個比較啊,哈,剛剛相反,完全錯瞭,不對的。剛才我講周朝的政權這個道理啊,我們大概可以向大傢提一點。所以研究文化研究歷史之難。我們太多瞭,有五千年,書也太多,資料太多,你非要遍讀群書,讀破萬卷——那是古人吹牛的,現在讀破十萬卷書還不懂事呢,起碼要讀破百萬卷書,然後馬馬虎虎可談,隻能說。越到後來書越多、越難。所以這個“懷諸侯”,使全國的諸侯永遠是懷念這個中央最高的領十導十人,是懷念。懷念等於我們孩子們大傢到國外去瞭,對於自己的國傢、自己的傢庭、自己的父母,隨便你怎麼變;在國內有時候對父母還不高興呢,一出去瞭,慢慢懷念之情不能去懷,丟不掉的。這個十精十神中心啊,始終是聯系的、一體的。所以才算是“懷諸侯”。

所以這九條,文字非常簡單,我們沒有好好地讀它。讀它沒有用啊!光背得來、唱得出來,沒有去思想它的內涵包容、包含都是什麼,那你就覺得這個書很容易讀懂。你真想一下這九條,就是我們現在今天做瞭這樣的研究,可以說還是沒有懂。每一條的內涵都是非常深、遠、豐富。這個他說“治天下國傢有九經”的道理。

修身則道立,尊賢則不惑,親十親則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則不眩,體群臣則士之報禮重,子庶民則百姓勸,來百工則財用足,柔遠人則四方歸之,懷諸侯則天下畏之。

那麼下面他引申這個原則,說明這個原則是什麼。“修身則道立,尊賢則不惑”。我們一條一條來。

一個做領十導十人,不管你是領導國傢天下政治,或者你是做老板開小店,或者辦工廠、開公司都一樣,第一個你本身必須要修身。自己本身不能站起來,沒有用的。不光是站起來,還要道德的站起來才有用。所以“修身則道立”,並不是說你一修身站起來你就得道瞭,可以成佛坐在蓮花上,不是這個道。這個道是人生的大道、人道,就是說你做人有做人、人道的原則建立。

第二點,“尊賢則不惑”,你能夠尊賢。有學問有道德的人,他不一定喜歡你哦!你說他不喜歡,我也不理他,那就違反瞭尊賢。要你去將就他的哦!所以尊賢的難處在這裡。

有學問有道德,你說這個老頭子有學問有道德,我去看他,他不理我,好討厭哦!你討厭他,他還正討厭你呢!還不想見你呢!所以你怎麼樣做到尊賢、尊重他,使他跟你兩個建立瞭真的感情。“尊”是很難,這個尊字就很難。尊賢是個痛苦的行為哦。因為人都有傲慢,講好聽點都有自尊心。

所以你看張良的尊賢,你們大傢都曉得歷史上的故事,張良年輕出來,學問好、氣派夠、人又長得漂亮,然後呢一切都是,又是韓公子,古代的公子不是現代的公子哦,現代的公子晚上在中山北路啊什麼小咖啡廳都跑一下都是公子——那個不是這些公子。那個是戰國時候的大公子,那還得瞭啊!形如王侯,你看國傢亡瞭以後當刺客,他本事並不大哦,他可以使一般人都聽他的,買來刺客要刺死秦始皇,做不到。這一下,有個賢者(當然這個老頭子也不願意,道傢的人物始終不講姓名的),就看中瞭他,就觀察他。道傢的人隨時隨地、每一個時代,他要找後來的青年培養,替國傢替社會做事情,要找傳人。他看中瞭他。所以你看,故意碰到他,使他建立一個能夠尊賢的辦法,第一步,所謂圯上老人坐在橋上,故意把鞋子掉下去,然後老人傢故意逗他的。張良開始並沒有尊賢,老人傢故意逗他的。然後等他註意瞭這個老頭子,老頭子說:“我的鞋子掉瞭!下去,幫我撿來!”張良一聽,那個態度——心裡也罵:“格老子個老頭子!”——哎,第二步他想到瞭:不對!老年人,不管如何……“好!是!”下去給他撿瞭,撿上鞋子來,(老頭子)把腳一翹:“給我穿上!”他還能夠跪下來給他穿上。所以老頭子講:“孺子可教也!”這是古文,拿現在說:“嘿!你這個娃娃,倒有點不錯啊!”“孺子可教也”你看文字很好,讀來很好聽,現場是很難受的啊!就是:“你這個娃娃,你這個年輕人,還不錯,啊!”那個味道很難受啊!“告訴你,明天三更到這裡等哦,給你東西。”那個時候還沒有表,明天三更,三更是半夜啊!張良這一下,嘿,他也不舒服啊,歷史上記載他很不舒服啊,這個老頭子好怪啊!不過想想總有道理,所以半夜就起來瞭,跑去瞭,一去老頭子已經坐在橋上瞭:年輕人,那麼不懂事!不尊重老人傢!老人傢都先在這裡等你啦!年輕人貪睡懶覺!不行!明天夜裡早一點來!

這個磨練很難哦!到第二天他早一點起來,當然也沒有鬧鐘,很難瞭!早一點總是比昨天早,一去老頭子又坐在那裡,又罵他一頓:“年輕人!……”大概老頭子一十夜都坐在那裡瞭(眾笑)。所以第三次,他再去,那真是啊,吃瞭或是打瞭強力膠啊,不睡覺瞭,就是一十夜等著,早早就跑去瞭。老頭子:“嗯,這還可以,差不多。”然後就教一本書給他,“好好讀,不要亂跑,讀會瞭可以為王者師。”可以做皇帝的老師,領導天下思想,造出來一個皇帝,這就是王者師。

所以講這是圯上老人的故事,拿這個說“尊”。我們說這個故事,歷史上這種故事很多,我們的歷史上有幾千年經驗,所以尊賢這個尊字並不容易啊!不要說現在人,過去的人也很難做到尊賢啊!都是要賢來尊我的啊!當然我們有個資格大傢相同,我也做過年輕人來,年輕人那個頭翹到半邊雲裡頭去,去找那個老前輩請教,坐在那裡,頭還翹翹:“你看怎麼樣?”或者“我聽聽你老頭子意見是不是同我差不多”(眾笑)!哦,那個味道!那像我現在的脾氣不是給你一拳打下樓去算瞭!這樣沒有尊的意思。就是他自己修養不夠。剛才我們拿歷史上講張良來比啊,張良他就做到瞭“尊”。當然張良還不是第一個榜樣,還不夠尊,他遇上這個老頭子曉得他有這個脾氣,非要把你這個脾氣把你磨下去。因為你那個脾氣動不動要打架,拿個鐵錘啊、鐵餅啊拿來丟那個秦始皇,秦始皇腦袋就是給你丟開花瞭也沒有什麼大用,這個國傢還是沒有救得瞭的。還有李斯啊,還有其他的人。你要做就做大的,他所以非要把他這種粗十暴的脾氣磨練到真學問、真修養。教育一個人才如此之難!啊,所以尊是很不容易的。(我們先休息。)

剛才講到“尊賢”的問題,在《中庸》的原則告訴我們:尊賢,為什麼要尊賢?“則不惑”。不惑是什麼呢?自己的智慧、人的智慧有時候容易受自己感情的蒙蔽,他說人的智慧有時候容易受自己思想上的蒙蔽。思想跟智慧中間有個界線的,這個界線很微妙的,那麼這些就牽涉到形而上學去瞭,我們隻能說一個原則。所以必須要賢者的指導,那麼,才使自己的智慧不受普通的思想、知識、感情的蒙蔽,對於事理觀察得透徹清楚。所以尊賢是有這個道理,“則不惑”。

“親十親,則諸父昆弟不怨”,這個道理,為什麼人要提倡?在我們表面上看起來,這是非常自私的一個問題。一定要親十親嗎?一件事業一定要自己的人、要親人,一定是這樣嗎?不一定是這樣。這個親十親是狹義的。當然最好自己的兄弟姊妹親人共同奮鬥是最好。但是兄弟姊妹親人有時候不一定會共同思想、共同奮鬥,所以五倫裡頭有朋友,朋友也等於兄弟、姊妹、尊親、父母、長上。尤其是朋友啊,他概括瞭上面四個倫理、四個倫常,父母、夫婦、……

《話說中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