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兩極相通

湯之問棘也是已:窮發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我們先把它截斷,文章其實是連著的。商湯問當時很有學問、很有道德修養的“”,“是已”,有這件事情可以來證明,並能說明莊子自己講的“北冥有魚”,突然變成大鵬鳥向南飛,這件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什麼叫“窮發”?“”,地下的頭發是什麼?草!“窮發”,沒有草。中國上古什麼地方叫做“窮發”呢?蘇聯到北極一帶。這要研究《山海經》輿中國的上古史。所以中國上古時叫北方的民族,北方的人類,譬如叫俄國人為“窮發之民”,就是這個意思。因此,在這一段文章裡頭,深切地證明莊子所講的“北冥”就是北極。“窮發之北”有個地方叫“冥海”,就是《莊子》開頭所提到的“北冥”。我們註意,《莊子》前面提過,大鵬鳥向南飛,到瞭南極“天池”,現在又轉過來,為什麼講北極又是“天池”呢?

研究中國上古的科學物理思想,我們早就知道,由北極到瞭極點,一直再往北走,走到瞭頭就是南極,南極走到瞭頭就是北極,南極跟北極連著的,因為地球像個皮球一樣是圓的。不過沒有一個人敢去走,也許有人走到瞭,據說走到的人到地球中間去瞭,他永遠不死,不回來瞭。但是真到瞭北極、南極那個地方,你回不來瞭,地心有一個吸風把你吸進去瞭,出不來瞭。據說地球內部很鬧熱的,還有個世界比我們還好,進去瞭以後永遠長生不死,還不止活一萬六千年。傳說,中國甘肅我們老祖宗黃帝的墳後有一個洞,從那裡可以到地球裡面去,西藏高原裡和四川以及陜西華山,也有可以達到地心去的這種洞。

我們不管那些神話,可是,莊子在本篇的文章裡頭確實提到,“北冥”叫“天池”,“南冥”也叫“天池”,猛然一看,沖突瞭。如果我們瞭解瞭中國上古文化的地球物理的思想,曉得南極輿北極相通,就一點都不稀奇瞭。那麼,這段文章看起來是在重復運用,什麼意思呢?莊子上面是講人的知識有限,壽命有限,經驗不夠,小境界不知道大境界,說瞭半天以後,然後說,用現在話講:你不相信啊,我用考古的經驗,引用歷史證明,在我們上古時,商湯當年就向棘問過這個問題。可見上古就流傳這個大問題。

有魚焉,其廣數千裡,未有知其修者,其名曰鯤;有鳥焉,其名為鵬,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雲,搏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裡,

重復上面的故事。“”就是寬,“”就是長,這一條魚不曉得幾千裡大。“扶搖”是上古大風的名稱,是從海底裡面出來吹遍瞭大地的風,現在叫做臺風一類的;“羊角”也是風,不是現在生病昏瞭過去,躺在地上嘴歪手腳十抽十搐的“羊角瘋”,“羊角”是龍卷風一類,由地下冒出來向上旋轉,形狀長得像羊角;這兩種風不同。“”,把風裹進來謂之 “”,不是搏鬥,搏鬥是跟風鬥爭。大鵬鳥的翅膀把大風都包裹瞭,超過瞭九萬裡的高空。

絕雲氣,負青天,然後圖南,且適南冥也。

大鵬鳥到瞭最高處,大氣層都在它的下面,所以叫“絕雲”。高空上面沒有雲,到瞭太空的邊緣,連空氣也沒有瞭,“絕氣”。但是太空上面還有的,在中國文學中叫“青天”,也叫“青冥”。講到這裡,我們想一想,中國的文學與上古的文化很妙,怎麼妙呢?現在科學發展到人類可以到達月球,在超過地球以外時,有一段黑暗,其實不是黑暗,它什麼都沒有,是空的,這是地球與其它星球之間,就是中國上古所講的“青冥”、“青天”。“然後圖南,”“”是企圖,大鵬鳥準備向南極飛,它到南極去幹什麼?乘涼休息去。

斥鎢笑之曰:“彼且奚適也?我騰躍而上,不過數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間,此亦飛之至也。而彼且奚適也?” 

斥鎢”就是小鳥。這隻小鳥笑瞭:大鵬鳥何必到達南極去呢?何必飛得那麼辛苦呢?像我一樣,一跳,跳瞭幾丈高;一飛,飛瞭幾丈遠;好得很瞭嘛!就是飛下來,在那個“蓬蒿之間”,亂草之間一站,這不也是飛嗎?也飛得很痛快瞭。這個大鵬鳥,何必要飛那麼高那麼遠到南極去呢?

那麼莊子在這一段的結論:

《莊子講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