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針灸療法是怎麼一回事?

八、針灸療法是怎麼一回事?

【問】什麼叫針灸療法?它的治病原理是什麼?也就是說,它沒有用一點藥物,為什麼能治病?什麼叫“經絡”、“經絡系統”和“經絡學說”?

【答】所謂針灸療法,就是利用“針”和“灸”的方式來治病的方法,總稱“針灸療法”,研究“針灸療法”的科學就叫“針灸學”。

針灸療法是我國傳統的一種特有療法。它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瞭。因為它也完全是以中醫的基礎理論發展起來的,所以它也是中醫學裡的一個分科。又因它的治療面很廣,凡是內、兒、婦、外、眼、五官等各科的病大部分都能治,所以它又是中醫學裡的一個大科、專科,因此又叫“針灸科”。(有人常將“灸”誤寫為“炙”,應註意區別)。有人曾認為針灸療法是屬於中醫學之外的小療法或小科,那是一種誤解。又有人認為它完全等於西醫的“理療”(物理療法),這隻對瞭一半。對的是針灸療法的確是屬於物理療法的范圍;不對的是它是基於中醫的基礎理論的,離瞭這個理論,便成亂針亂紮,不成“療法”。而西醫的“理療”是用西醫學的理論為基礎的,比如神經學說等等,離瞭這個理論,也不成所謂“療法”。在中、西醫理論沒有真正結合之前,也慎勿相混。

先說什麼叫“針法”。就是利用一種叫“針灸針”的針刺入人十體一定部位(叫“十穴十位”),以達治病目的的一種方法。這個針具古代最早的時候是用有鋒棱的石塊制成的,用它的鋒棱刺激十穴十位。這時應是石器時代,人類還沒有金屬工具,所以古書上又叫“砭石”,由此可見這個療法歷史的久遠。後來,隨著時代的進步,到瞭鐵器時代,就有瞭金屬的針,但它易生銹,所以後來又發展為在上面鍍上銀或用銀鐵合金以防銹及增強硬度,這就是“銀針”的由來。到瞭近代,不銹鋼問世瞭,於是就有瞭細而硬的不銹鋼針。現在也有在針十柄十鍍上銀的,所以也可仍叫“銀針”。另外,大約是因為“銀針”的名稱沿用已久,已是深入人心另具魅力瞭吧,特別是我國的針灸療法又已遠播海外走向世界,所以人們又常常用“小小銀針”來統稱和形容(形容它小而療效高)我國特有的針灸療法。在這個基礎上,又由於治療目的和方法的不同而派生出許多針法來,如割治療法、皮膚針療法、腕踝針療法以及用電的電針療法、激光療法、頭針療法等等。這些療法不斷發展,有的已形成完整獨特的新療法。它們也和“體針療法”(即原有用全身十穴十位的針灸療法)一樣可醫治全身的各種疾病。但是請註意:它們療法雖多,但基本上都是以“經絡學說”為基礎派生出來的。如果離開這個基礎,亂紮亂針是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的。

再說“灸法”,就是將一種叫艾葉的中藥制成“艾絨”點燃後,以燒灼皮膚刺激十穴十位來治病的一種方法。它也因所用方法及目的不同而分直接灸、間接灸、艾卷灸等等。

【問】針灸療法治病的原理是怎樣的呢?

【答】這個道理詳細說來是這樣的:當一個人在健康的時候,他的身十體的功能(即調整全身平衡的能力)是“天生”自我平衡的。比如餓瞭會找飯吃,渴瞭會找水喝,冷瞭會蜷起身十體以減少體十溫十的散失,熱瞭會自動出汗散熱,等等。但是當機體受內外因素的侵害或影響而超出或失去瞭自我調節的能力時,他就病瞭。這時如果從藥物療法觀點看,那麼病人就要用十藥物來治療瞭。但是如果從針灸療法的觀點來看,那麼就可用針灸療法。這時針灸醫生在給你看舌、診脈等(即前述四診八綱)辨證論治並在你的患處及其他部位體表檢查之後,就在你的體表有關十穴十位施以針或灸的方法,很快你的病就好瞭。奇怪,這醫生沒有用一點藥就好瞭。是“碰巧”好的?不,是治好的。因為中醫古書的經驗裡“經絡學說”告訴我們:當人們得病瞭,這時就會在體表一定的部位出現一定的“反應點”(即有痛、脹、麻等感覺的點),這時如果在這些“反應點”上或古醫書上的經驗,按“經絡學說”的規律在另外相關的十穴十位上加以針、灸的刺激,隻要這個刺激的部位、方式、刺激量等等都“恰到好處”瞭,機體功能一平衡,病就好瞭。這就是針灸治病的簡單原理。為說明此理,又舉例如下:有一病人,他本來身十體是健康的,幾年前因飲食不慎又加情緒不好而得瞭胃痛的病。這次病又犯瞭,來看針灸科。主癥是上腹部隱隱作痛,中醫叫“脘痛”(脘,上腹部)。病人脘痛隱隱,喜熱喜按(即喜歡用熱的東西按壓脘部),面色蒼白,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薄,脈象細弱等等。經過“辨證”,屬中醫“脘痛病”裡的“脾胃虛寒證”。除此之外,針灸醫生還要在病人脘痛處及四肢、背部等有關部位進行觸十摸診查,找出哪些十穴十位有“反應”(這種檢查方法叫“經絡診”)。然後醫生就根據以上診查結果,根據“經絡學說”的道理在這個病人的上腹部、背部及四肢相關的十穴十位,比如中脘、胃俞、脾俞、內關、足三裡等十穴十上,用針或灸的方法給病人以“恰到好處”的“十溫十十熱”法刺激。一般叫病人一日來一次,三至五次一個小療程。幾個療程之後,病人經過這麼針灸來回一刺激,機體通過自己的功能調整,功能恢復平衡,病就好瞭。這個調整刺激的作用,中醫叫做“疏通經氣”,如以西醫觀點說,可能大部分是通過瞭神經系統的反射調節作用。老百姓則通俗地叫“通瞭血脈”。現將這原理寫成簡表如下:

【問】經絡學說是誰發明的?

【答】這個學說和系統不是幾個人特別聰明,一十夜醒來突然創立的,它是我們祖先在長期的醫療實踐中集體的經驗結晶。一般認為是這樣的:在古代,有的人病瞭,開始時無意中被石頭或其他有鋒棱的東西碰十觸瞭一定體表的部位時,結果發現原有的病卻意外地好瞭。又比如有的人患瞭胃痛,除瞭本能的按十揉十痛處局部之外,又在無意中碰十觸瞭膝下現在叫“足三裡”十穴十的皮膚,受瞭刺激之後,病卻好瞭。於是由無意的發現變成瞭有意的重復及經驗的積累,別人也照樣用,結果都大多有效。於是確定下來,對大傢說:用東西去觸碰“足三裡”這個地方是能治胃痛的!後來又發現它能治腹部痛的病,特別是不斷發現有許多十穴十位也有相似的治療作用,於是又將這些相似作用的十穴十位聯結成一條“線”。這些“線”後來就定名為“經”,也叫“經脈”。又由於不斷有意的探索,發現其他系統也有可治相同疾病的十穴十位,它們也連成瞭“線”而成另一條“經”。這樣又經過瞭許多歲月,又不斷發現並證實瞭許多“線”而有瞭許多“經”或“經脈”。例如發現瞭許多可以治療咳嗽、哮喘等病的十穴十位,將它們連成“線”,便叫它“肺經”……後來又將這些經脈結合中醫學的理論如十陰十陽十五行、臟腑氣血等內容加以歸納整理。按照它們各自的功能、部位、內外表裡以及與內在臟腑功能的關系等等內容加以歸納整理。於是就有瞭叫“足十陽十明胃經、手太十陰十肺經、足太十陰十脾經……”等的所謂“十四經脈”。舉其中的“足十陽十明胃經”為例:就是說長期經驗證明,分佈在足(指下肢)並由此沿著“十陽十明”部位(指下肢“十陽十”側面之一)上行直到面部這條經脈上的十穴十位,除瞭都對局部病有治療作用之外,還對內臟中醫所說的“胃腑”有治病的功能。後來凡是遇到中醫所說的“胃”有病時,首先選用這些十穴十位針灸,可以得到明顯的療效,所以就將這一條“經”叫“足、十陽十明、胃經”瞭。其他各經也是這樣,不一一枚舉。最後又將它們總括整理起來,反復驗證,便成瞭我們今天所學到的“經絡系統”和“經絡學說”。

但這裡要特別註意的是:(1)這些經脈的分類和編排等等都不是憑哪個人的主觀意志編造出來的,它是建立在無數實踐經驗基礎上,經過千百年的探索驗證、提煉、篩選之後的寶貴經驗的結晶。遙想這漫漫的以往歲月,我們的祖先該是付出瞭多大的艱巨勞動和心血!身為炎黃子孫,我們怎能不倍加重視並大力發揚呢?!(2)要明確,上述“經絡系統”、“經絡圖”,雖然圖上畫著經絡的“線”,但事實上是看不見的,那“線”隻是一種針下感覺的路線,所以隻叫“經絡感傳現象”。直到目前,針灸醫生也隻是用瞭這個現象在調節治病(這個感傳現象就是針下十穴十位的酸、脹、麻、重、電擊感等感覺)。所以目前說它隻是一種“功能反應”。至於這個功能反應的實質是什麼,目前還無定論,還在大力探索之中,也可能是西醫解剖學裡可見的神經、血管、淋巴管以及其他體十液調節系統的“綜合反應”;也可能是我們現在知識還不知道或不能解釋的東西。正如埃及的金字塔,東西明擺著,但古人當時是如何建成的?也未得到解釋一樣,它可能也是建築學裡的另一體系的傑作。

【問】經絡學說裡的“絡”又是什麼呢?

【答】中醫書上說,經與經之間相聯結的就叫“絡”,又說它沒有特定的十穴十位,即沒有單獨的治療作用。因此這“絡”也隻推想是經與經之間聯絡的通道罷瞭(中醫學常常有這樣的在事實基礎上的臆想推斷,這也是值得註意的特點)。但根據古醫書上的描述,它又像是表淺靜脈,如《靈樞經脈篇》中有說:“經脈十二者,伏行於分肉之間,深而不見……諸脈之浮而常見者,皆絡脈也。”即說經脈是在肌肉之間,深而不見的,浮在皮下可見的,就叫“絡脈”。可以推知,因為古人當時沒有發現明確的血液循環系統,但又覺察到全身功能以及經與經之間功能又是整體相關的,又說經絡是氣血環流的通道,而表淺靜脈又是“浮而常見”(浮在表面可以看見)的,碰破瞭又真有血液流十出的。因此便確認瞭這“經絡系統”就是氣血流通的通道,經絡系統也就成瞭所謂“內聯臟腑,外絡支節”的系統瞭。其實,從現在的理解,從實質上說,中醫的“氣”,除瞭也指空氣的“氣”以外,大多指的是機體的功能表現;“血”,除也指“血液”之外,也包含機體許多的一些實質十性十的物質。所以“經絡系統”也非血管系統,而是一種功能系統的概括描述,因此它的“氣血流通的通道”用西醫觀點看也是不能解釋的。就比如說是“氣”的通道,血管裡還能有空氣?那不成瞭氣“栓”,那還行?……這些都是中醫學隻講功能不講實質的緣故。

【問】能否用簡表說明經絡學說的形成?

【答】能!請看下圖:

【問】那麼“經十穴十”的“十穴十”是什麼?它的實質是什麼?

【答】十穴十者孔洞之義也,中醫書說它是“氣血流註”的地方。所以又叫孔十穴十、氣十穴十、輸十穴十、腧十穴十、十穴十道,直到現今一般又叫“十穴十位”。總之,是氣血流註的孔洞。其實這又是古人臆想的附會描述。古人很可能認為,既然經絡既是氣血流通的通道,又是內屬臟腑外絡支節的,十穴十位又是最敏十感的地方,那麼氣血必在這些洞十穴十出入無疑瞭。現在知道,十穴十位實質上是經絡系統上的一個“反應點”、“反應區”或“刺激點”、“刺激區”。它們除瞭有一部分確實在關節等處的洞十穴十之中以外,有許多也不全在洞十穴十之中,這又是中醫學一貫地隻見功能不見實質的臆斷說法。比如上面說的“絡”也是如此。那麼,是否可說中醫的經、絡、十穴十等等都是自說自話地臆斷出來的?不是,這裡又是一個前提:就是古人先在實踐中發現瞭,然後再用它的既有理論來套用解釋的。所以應該從實質上去理解它,然後換成現代語言的敘述。比如說“十穴十位”是一個“反應點”或“刺激點”,就說到本質處瞭。(至於“反應區”或“刺激區”是筆者在實際工作中的體會,發現疾病越重,相關的十穴十位的反應就越大而廣,比如足三裡十穴十,平時隻一個指面大小,但當急腹癥時常可擴大成一個“區”,這也許就是有時不要針灸醫生也可一針愈病的道理。)

【問】上面一再說經絡系統、經絡學說的重要,那麼在現代科學裡它到底是什麼呢?

【答】的確,在古醫書裡,經絡隻在圖上畫著或在“銅人”(銅制人十體的立體模型,制於宋朝)體表刻著,肉十眼是看不見的,以前醫生們也隻是這樣用著。那麼,這“經絡系統”的實質在現代科學裡到底是什麼呢?能不能找出來給大傢看看?這個問題,到瞭近代,特別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一些有志之士更進行瞭大量的研究,答復曾經是:

(1)血液循環系統,即說它是血管,因為古書說它是“氣血運行的通道”嘛!結果在西醫的解剖刀下發現一部分是血管,但有的又不是,所以不對。

(2)是神經系統?因為凡是十穴十位,在針灸針紮下去時都有酸、脹、麻、重、電擊樣感覺,這些也正是神經系統的反應。而且還和西醫學的“海特氏帶”神經現象也很相似。但遺憾的是,在解剖刀下所見,也還有很大部分並不符合,特別是一些經絡的感覺傳導現象的通路也有許多是不符合的,所以又不全是。

(3)是淋巴系統?事實證明,更隻是小部分相符,所以就更不是瞭……那麼,說瞭半天,到底是什麼?答復是:目前看來,還不能得出很明確的結論,還在大力探討研究之中。但目前就筆者所知總的印象是:

(1)經絡系統是我國前人早已從“感傳”角度上發現並已充分利用瞭的完整的功能系統。它的這種功能可能就是西醫學裡所知的神經、血管以及各種體十液調節機制等各系統功能的綜合表現。

(2)因為在西醫現有的解剖刀下還沒有找到完整的經絡系統,所以有的人認為:用現代西醫解剖學方法去找經絡是一種認識論和方法論的錯誤……看來為近代醫學做出重大貢獻的解剖學也有它的適用范圍……經絡的實質可能是人類感覺器官以外的客觀存在(意即一個不是現在解剖學所知的另一個系統)。

(3)也有不斷報道稱已經找到瞭經絡形態學的實質,但似尚未完全統一認識。

筆者領會,經絡系統肯定是存在的,至於它的存在形式,還沒有得到人們的一致認識,但最起碼它是一個完整的功能系統。因為這也正是中醫學“重功能、輕實質”的特點。但話說回來,功能、實質是一個機體生命的兩個方面,既有功能,必有實質。作為一門科學,在充分使用功能的同時,實質當然也應該去找的。

不論如何,由上可見,經絡學說的研究確是十分重大而引人深思的。因此很受對此有識之士的重視,認為經絡系統的實質如果一旦得到現代科學的闡明,那麼它將引起整個醫學乃至其他科學的變革,例如錢學森同志在全國中醫學會第二次代表大會上發言中曾說:“研究中醫要用最前沿的科學技術,其成果將反過來改造現代科學。經絡研究正屬其中最有希望的問題。”又如著名生理學傢、經絡研究名傢孟昭威也曾說:“我早已認為,經絡本質的闡明是若幹個諾貝爾獎金級的問題。”(見《中國針灸》1985年第3期36頁《〈國外對經絡問題的研究〉一書讀後感》)所以說,經絡研究的前景是十分誘人的,它在等著我們去研究探索!

《中醫入門你問我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