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中醫講陰陽五行,科學嗎?

四、中醫講十陰十陽十五行,科學嗎?

【問】中醫先生為什麼十愛十談十陰十陽十五行?

【答】的確,翻開中醫典籍,不論古今新舊,總是滿紙的十陰十陽十五行。什麼十陰十虛十陽十虛,什麼肝木脾土腎水,十陰十黃、十陽十黃等等。中醫先生為什麼十愛十談這些“玄道理”?我們的祖先為什麼要把中醫搞得這麼古奧難懂?它為什麼不像西醫一樣用細胞、蛋白質、維生素等等來解釋?……這一連串的問題,在理解中醫學時,在未弄清楚它的實質之前,是令人感到難以理解甚而頓生反感的。從實質上簡括地說,十陰十陽十五行學說是中醫學裡的哲學理論基礎,又是它的說理分析工具之一。因此它貫穿在整個中醫學的每個環節之中,關系十分密切。弄清它的來源、含義、實質和應用等等對理解、應用和繼承發揚中醫學,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一句話:離瞭它,寸步難行。

【問】十陰十陽十五行學說為什麼會成為中醫學的理論基礎呢?

【答】要說這個,就要從歷史唯物論的觀點去找根源瞭。因為如前所述,遠在我國古代春秋戰國時期,我們的祖先在長期實踐積累的基礎上,對祖國醫學進行瞭一次浩大而系統的總結。成果是經典巨著如《黃帝內經》、《神農本草經》、《難經》等等。在當時,如前所述,遠遠沒有實驗科學的產生與引進,既沒有生物學、進化論,沒有理化學,更沒有細胞學、組織學……而十陰十陽十五行學說卻正是當時盛行的哲學理論和說理工具之一,於是我們的祖先就用瞭這個學說作為理論基礎加以整理論述。這樣一來,這十陰十陽十五行學說就滲入到中醫學的每個環節而密不可分瞭。

【問】十陰十陽十五行學說的實質又是什麼呢?

【答】十陰十陽十五行學說,就它的實質來說,是“古人用以認識自然和解釋自然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我國古代的唯物論和辯證法。”(見印會河等主編的《高等醫藥院校教材(供中醫、針灸專業用)·中醫基礎理論》第11頁,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4年5月)它用“十陰十”、“十陽十”兩個概念來概括說明宇宙萬物內部矛盾、對立、統一和發展的原理和規律。而五行學說,就其合理的部分來說,則好像是十陰十陽十學說的發展和補充。它被用來說明事物內部以及事物彼此之間相互促進與制約的復雜關系。十陰十陽十結合五行,在古代的知識水平下,便認為能完整而系統地說明宇宙萬物變化發展的規律瞭。

【問】為什麼說十陰十陽十五行學說是原始的、樸素的唯物主義哲學觀點呢?

【答】根據筆者的領會,這可以從它的創立與發展得到闡明。可以設想,遠在古代,由於沒有實驗科學,我們的祖先為瞭要認識和解釋宇宙萬物的變化規律,就用瞭直觀的手段,然後是概括推理的方法加以觀察、探索和解釋。比如在自然界中最普遍的現象是一切物體的原始形狀大部分是球形,即球體。當它們在受到十陽十光照射的時候,就都出現瞭它們的光亮面和十陰十暗面。十陰十暗面被稱作“十陰十”,光亮被稱作“十陽十”。在此同時,當光源發生變化時,它們各自所出現的“十陰十”和“十陽十”必定起著相應的變化:凡是十陰十面大瞭,十陽十面便縮小,而當十陽十面大瞭,則十陰十面又縮小。又進一步觀察到,隻有物體有瞭十陽十面,才會有十陰十面,同樣的如果沒有十陰十面,也就無所謂十陽十面……這些現象和道理,雖大如日月星辰,小到微塵砂粒,都絲毫不能例外。日積月累,經過不斷地觀察、提高,認識瞭它們的共十性十,便認為它們就是貫穿於萬物之中的規律瞭。到瞭後來,又由於理十性十認識的深入和提高,經過十抽十象地提升和概括,“十陰十”、“十陽十”就不再僅僅是指事物的十陰十暗面與光亮面的本身,而是進而用來代表事物內部矛盾變化的規律以及事物屬十性十分類的代名詞瞭。這就是書中說的“十陰十陽十互根”(互相依存)、“十陰十陽十對立”(互相矛盾)、“十陰十陽十互為消長”(十陰十陽十變化處在動十態平衡之中)等等名詞的由來。因此,在當時,十陰十陽十學說就被認為是一種包含在宇宙萬物之中的真理而成為一種哲學的觀點瞭。人,也是宇宙萬物之一,因此認為也不能例外。於是十陰十陽十五行學說也就成瞭當時醫學的說理工具瞭。所以《內經·素問·十陰十陽十離合論》就說:“十陰十陽十者數之可十,推之可百。……十陰十陽十之變,其在人者,亦數之可數。”(語譯:十陰十陽十這東西,計數它時可以是十倍,推衍開來,可以是百倍……十陰十陽十的變化,在人十體來說,也照樣是可以適用和計數的。)說明人雖為萬物之靈,但也不能例外於這種規律。請註意:這種唯物論的認識,在當時的知識水平及醫巫相雜的歷史時期下,是非常可貴的。所以在看中醫古書時,就要在這些地方領會它的實質,才能看到它的十精十華所在。

五行學說,應該也是如此,古人也是從自發的唯物的、實踐的感十性十認識出發。比如木頭可以生火,被火燒過的物體便成灰土,土中可以“產”出(挖出)金屬,而金屬熔化之後又可得到液態的“水”(此“水”當是古人對一切液態物質的泛稱);樹木生長要消耗土中的養料,泥土可以堵塞水流,而水又可滅火,火又可熔融金屬等等。於是就得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和“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等等相生相克的規律觀念瞭(“生”,促成之義;“克”,克制之義)。同樣,也由於理十性十認識的不斷上升,到後來,木、火、土、金、水也就不單單是指木頭、火焰、泥土等的本身,而是用來代表一大類事物及事理,並借以說明它們內部及彼此相互間促進與制約的復雜關系瞭。同樣引用到醫學上,就被用來說明機體內部臟腑經絡之間的關系。這就是“肝屬木、心屬火、脾屬土、肺屬金、腎屬水”等等理論的由來。

綜上所述,中醫學裡的十陰十陽十五行學說,用歷史的、唯物的觀點去剖析,剝去它大量帶封建迷信的外衣,就合理的核心來說,它有以下幾個主要論點,即:(1)宇宙萬物是物質的、運動的,它的運動規律是可以認識的;(2)宇宙萬物運動的動力來自事物內部矛盾的運動和發展(即十陰十陽十的對立、互根與消長的意思);(3)宇宙萬物內部以及相互之間存在著普遍的相互促進與制約的復雜關系(即五行學說的所謂相生相克的觀念);(4)人,雖號稱“萬物之靈”,也不能例外於以上的規律。看,以上這些就正是辯證唯物論的主要論點瞭。所以我們說它是很科學的。正因如此,所以這個學說也曾被我國古代的自然科學如天文、歷算、農業、冶金等各學科所廣泛引用。

【問】十陰十陽十五行學說能用現代科學的概念加以解釋嗎?

【答】能,十陰十陽十五行學說雖然是古老的學說,但它同樣可用現代科學來解釋。很多人已做瞭這個工作;比如宋天彬同志就曾在《山東中醫學院學報》1974年第3期31頁《從控制論原理看中醫理論發展前景》一文中說它的優越十性十“分辯人十體的機能狀態時,大大簡化瞭認識,不斷地一分為二,就像計算機的‘二進位制’,也像‘優選法’”。又說“十陰十陽十是一對哲學范疇,在人十體裡,它代表不同水平的反饋原理”;“五行生克規律還反映瞭程序觀念……五個子系統,形成瞭多極多路反饋調節閉合系統……以五行配五臟建立人十體模型……”根據上文,筆者領會是所謂二分法的應用,就如整個機體,中醫書裡就先分軀體的十陰十陽十,則背面是十陽十,腹面是十陰十;以上下分則上半身是十陽十,下半身是十陰十;以四肢經絡分,內側諸經屬十陰十外側諸經屬十陽十。……所以說它又是進行分類的工具,它的實質是很科學的。

【問】那麼中醫學裡是怎樣運用十陰十陽十五行這個學說的呢?

【答】十陰十陽十五行學說在中醫學裡的應用是十分廣泛而深入的,它貫穿滲透在整個中醫學的生理、病理、診斷、治療甚至一些有關術語之中。比如生理上的臟屬十陰十、腑屬十陽十、血屬十陰十、氣屬十陽十……;病理上的十陰十虛與十陽十虛……;診斷上的十陰十證與十陽十證,一些疾病比如黃疸的十陽十黃、十陰十黃;水腫的十陽十水、十陰十水等等;治療上的養十陰十與助十陽十。……甚至生活用語的“十陰十陽十怪氣”、“十陰十差十陽十錯”、“大動肝火”等等都是用瞭十陰十陽十五行學說的觀念。

總之,它把整個中醫學的內容都用十陰十陽十五行分類貫穿起來瞭,其中的十陰十陽十,更是整個理論的總綱。有瞭這個總綱,便可以執簡馭繁,層層深入瞭。例如:比如一個病人來瞭,先是“望診”(即觀察病人的神色形態和舌質舌苔的變化)——如果病人滿面紅光、十精十神偏於亢十奮激動,說話有力及動作輕捷等等時,那麼你就可先立下一個印象:這個病人將是屬於中醫所謂“十陽十證”的病人。如果伸出舌頭一看,舌質(舌頭的質地)又是比平常紅的,一切脈,又是比常人快的,那麼可以證實這病人是“十陽十證”無疑瞭。那你就應該選用屬於“十陰十性十”的藥物和方法。另外,如果病人是一臉灰暗,神疲力乏,說話無力,動作遲緩等等。結合“舌診”是舌質淡紅,脈象遲弱時,那麼這病人就是屬於“十陰十寒”一類的病人,你就要選用“助十陽十”、“十溫十十陽十”的中藥和方法瞭。這樣就進行瞭初步的分類,再逐層深入。這個道理,明朝名醫張景嶽就曾在他的《景嶽全書·傳忠錄·十陰十陽十篇》中說過:“凡診病施治,必先審十陰十陽十,乃為醫道之綱領,十陰十陽十無謬,治焉有差?醫道雖繁,而可一言以蔽之者,曰:‘十陰十陽十而已。’”就是說:“凡診病治療,必須要先分清所治疾病的十陰十陽十屬十性十,這是醫學理論的綱領,十陰十陽十屬十性十判斷不錯瞭,治療哪裡還會有錯呢?因此可以說,醫學的道理雖然復雜,但可以用一句話把它概括起來:就是首先要分清十陰十陽十的道理。”至於十陰十陽十五行的具體運用,請參看相關的教科書。

【問】那麼,十陰十陽十五行學說既然可以用現代科學內容解釋瞭,我們是否可以不要學瞭?

【答】不能,起碼目前還不能。因為如前所述的,十陰十陽十五行學說與中醫學的關系已經是如此的密不可分,為瞭正確地繼承這份遺產,在新的理論沒有產生之前,弄清它在中醫學裡的含義、實質和應用原則等等,還是十分必要的。否則就無從談繼承,更無從談發揚。隨便舉幾個例子:中醫學裡有一大類外感病分成幾個階段和類型,它們分別被命名為太十陽十病、十陽十明病、少十陽十病、太十陰十病(或證)……你如學中醫,就非得懂它的這層含義不可。否則,如果一無所知,那就要納悶瞭:太十陽十有病瞭?是黑子爆炸?太十陽十會病,怎麼不見月亮有病?中醫先生怎麼管起太十陽十來瞭?吹得太無邊瞭!你看,豈不要鬧成笑話?又如浮腫病,中醫定名“水腫”。它的分類,也是先分“十陽十水”、“十陰十水”二大類,在此再各自進一步分類的。又如黃疸病,中醫也先分“十陽十黃”、“十陰十黃”二大類,然後再行各自分類診治。它們的寒熱虛實完全不同,治法也完全不同。如不懂十陰十陽十五行這一套,就根本無從下手。也比如到一個新領域,完全陌生,如果沒有它的地圖,或有而不認識,你就將寸步難行,更不說要“改繪”這地方的新地圖瞭。

因此,我們對十陰十陽十五行學說既要懂得它的原義,更要用辯證的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加以批判地繼承,以便更好地發掘祖國醫學寶庫。筆者認為,隻有到瞭那一天,經過我們大傢的努力,十陰十陽十五行學說以及中醫學裡其他內容的十精十華部分,賦以現代醫學理論,特別是現代科學多學科先進的內容,和它們融合在一起而成為更高的醫學理論,那麼,今天所說的十陰十陽十五行學說就可以完成歷史使命,送進歷史博物館瞭。

《中醫入門你問我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