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課以後有朋友說,古文很難念,我說古文很好念,繁體字更好念。中國的方塊字,有邊讀邊沒邊讀中間;你這樣讀下去隻要半年一年,古文也就懂瞭。有人聽瞭很高興,一個老同學李慈雄博士,就拿這個話來當笑話,也是真話,勉勵人傢。我們這個老同學,是斯坦福的老博士,我聽瞭哈哈大笑來糾正他。我們在座的,好像也有人民大學國學研究所的同學,他們聽瞭也笑我老頭子亂講話。
其實這個話很有道理,你們現在研究古文,中國方塊字認識瞭一千多個,就是大學問傢瞭。我常說的,我們小孩子讀的《千字文》,隻用一千個中國字,把上古到南北朝整個的文化大系,天文、地理、科學、政治,無所不包都講瞭。所以過去有些外國人到我那裡學中文,先學會這一本書,一年以後就行瞭,是真的。
所以中國字,剛才我說那個話大傢不要搞錯瞭,真的研究中國方塊字,有幾個方向,一個叫“小學”,是中國古代的教育。“六歲入小學”,學認中國字,因為一個中國字常常有好幾個意義。學會瞭認字,一年半年,你學問就很好瞭,什麼書都可以讀懂,連科學翻譯中文的也懂瞭。“小學”專門學認字,我們小時候讀的,後來這個變成大學的專科瞭,真好笑。這是我們這一百年當中文化的轉變。所以大傢現在從簡體字入手的更困難瞭,但是也不困難,先從認識中國字入手。
第二個,中國文化叫“訓詁”,訓詁是專門解釋一個字的內涵,我們方塊字同外國字不同,一個方塊字包含瞭好幾個思想概念。訓詁之學是在漢朝兩三百年中,學者專門研究文字的學問,所以漢朝的訓詁之學叫做“漢學”。現在外國人講我們中國文化叫漢學,這個觀念是錯誤的,可是外國已經流行瞭,所以這方面要知道。尤其我們人民大學是我們太湖大學堂合作機構之一,校長也親自來瞭,特別推薦你們國文研究所來。我看你們都可能是未來的孔子,所以我很佩服你們的努力。
第三個方向,認識中國字要研究音韻之學,音韻之學就是研究方言瞭。民國初年有一個語言學傢,非常有名,清華大學的老教授趙元任。我們年輕都喜歡唱流行歌,我還記得有一首“教我如何不想他”,就是他的作品。他懂得方言,研究方言,甚至研究到國際的方言,這是一個實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