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 助陽食物

助十陽十食物

十胡十桃仁(《本草綱目》)

【基原】為十胡十桃科植物十胡十桃的種仁。

【異名】十胡十桃肉、核桃仁。

【十性十味歸經】甘,十溫十。入腎、肺經。

【功效】補腎固十精十,十溫十肺定喘,潤腸,排石。

【應用】

1.腎虛腰痛:十胡十桃仁60g,切細,註以熱酒,另加紅糖調服。(《飲食治療指南》)

2.生十胡十桃仁60g,一日服完,連服月餘。(《飲食治療指南》)

3.肺腎不足氣喘:十胡十桃肉、人參各6g,水煎服。(《飲食治療指南》)

4.腸燥便秘:十胡十桃肉4~5枚,於睡前拌少許蜜糖服食。(《中藥學》)

5.尿路結石:十胡十桃仁120g,冰糖120g,以香油炸酥十胡十桃仁,共研為細末,每次用30~60g,日服2~3次,用十溫十開水送下。(《飲食治療指南》)

【使用註意】

痰火積熱,十陰十虛火旺而致咳喘、泄瀉便溏者不宜食用。

【現代研究】

給小鼠喂食含十胡十桃油的混合飲食,可使其體重增長很快,並能使血清白蛋白增加,而血膽固醇水平之升高則較慢,它可能影響膽固醇的體內合成及其氧化、排十泄。

【按語】

十胡十桃仁質潤並滋補,適於老年體虛、病後津虧所致的大便秘結,頭暈耳鳴等癥。十胡十桃油有補腎、緩下和驅絳蟲等功效,外用可治皮炎、濕疹以及外耳道癤腫。

【參考文獻】

1.《本草拾遺》:“食之令人肥健。”

2.《醫學衷中參西錄》:“十胡十桃,為滋補肝腎、強健筋骨之要藥,故善治腰疼腿痛,一切筋骨疼痛。為其能補腎,故能固齒牙,烏須發,治虛勞喘嗽,氣不歸元,下焦虛寒,小十便頻數,女子崩帶諸癥。其十性十又能消堅開瘀,治心腹疼痛,砂淋、石十淋堵塞作痛。”

刀豆(《救荒本草》)

【基原】為豆科植物刀豆、洋刀豆嫩的種子和果殼。

【異名】挾劍豆。

【十性十味歸經】甘,十溫十。入肺、脾、腎經。

【功效】十溫十中下氣,益腎補元。

【應用】

1.氣滯呃逆,脘悶不適:刀豆取老而綻者,每次6~9g,開水下。(《醫級》刀豆散)

2.腎虛腰痛:刀豆子二粒,包於豬腰子內,外裹葉,燒熬食。(《重慶草藥》)

【使用註意】

胃熱盛者慎服。

【按語】

刀豆嫩時煮食或制醬菜,味美有十溫十補作用。老刀豆入藥對呃逆治療有一定效果。此外,刀豆殼嫩時可食,老時入藥,功同刀豆,但力稍遜。

【參考文獻】

1.《本草備要》:“十溫十中止呃,煅存十性十服,勝於柿蒂。”

2.《食物本草會纂》:“十溫十中下氣,利腸胃止呃逆,益胃補元。”

韭菜(《滇南本草》)

【基原】為百合科植物韭菜的葉。

【異名】壯十陽十草。

【十性十味歸經】辛,十溫十。入肝、胃、腎經。

【功效】十溫十十陽十下氣,宣痹止痛,散血,降脂。

【應用】

1.韭菜白400g,十胡十桃肉(去皮)100g,用脂麻油炒熟,日食之,服一日。(《方脈正宗》)

2.反胃:韭菜汁60g,牛十乳十一盞。上用生薑汁15g,和勻,十溫十服。(《丹溪心法》)

3.吐血、嘔血、衄血、淋血、尿血及一切血證:韭菜搗汁,生地黃浸韭菜汁內,烈日下曬幹,以生地黃黑爛,菜汁幹為度;入石臼內,搗數千下,如爛膏無渣者,為丸,彈子大。每早晚各服二丸,白蘿卜湯化下。(《方脈正宗》)

4.胸痹急痛:生韭菜搗汁服之。(《食療本草》)

【使用註意】

十陰十虛內熱及瘡瘍、目疾患者均忌食。

【現代研究】

研究證明,韭菜對高血脂及冠心病人有好處,其中除纖維素發揮作用外,揮發十性十精十油及含硫化合物更具有降血脂的作用。另外據報道,韭菜對離體子十宮有興奮作用;對痢疾、傷寒、大腸變形桿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按語】

本品對於食道癌梗阻、滴水不入之癥,可用鮮韭菜汁開道,能使痰液減少,漸能進食,可取一時之效。

【參考文獻】

1.《本經逢原》:“韭,昔人言治噎膈,惟死血在胃者宜之。若胃虛而噎,勿用,恐致嘔吐也。”

2.《日華子本草》:“止泄十精十尿血,暖腰膝,除心腹痼冷、胸中痹冷、痰癖氣及腹痛等。”

羊肉(《本草經集註》)

【基原】 牛科動物山羊或綿羊的肉。

【十性十味歸經】甘,十溫十。入脾、腎經。

【功效】益氣補虛,十溫十中暖下。

【應用】

1.腎十陽十不足:白羊肉250g,去脂膜,切,以蒜同食之,三日一度。(《食醫心鏡》)

2.五勞七傷虛冷:肥羊肉一腿,密蓋煮爛,食湯及肉。(《本草綱目》)

3.反胃,朝食夜吐,夜食朝吐:羊肉,去脂膜,作脯,以好蒜、韭空腹任意多少食之。(《必效方》)

【使用註意】

凡外感時邪或內有宿熱者忌服。

【按語】

羊肉十性十味甘熱,歷來作為補十陽十佳品,尤以冬月食之為宜。它的熱量比牛肉高,冬天吃羊肉可促進血液循環,以增十溫十禦寒,因此,老年人、體弱者、十陽十氣虛而手足不十溫十者吃羊肉有益。

【參考文獻】

1.《本草綱目》:“羊肉補中益氣,十性十甘,大熱。”

2.李杲:“羊肉甘熱,能補血之虛,有形之物也,能補有形肌肉之氣。”

狗肉(《名醫別錄》)

【基原】為犬科動物狗的肉。

【異名】犬肉。

【十性十味歸經】咸,十溫十。入脾、胃、腎經。

【功效】補中益氣,十溫十腎助十陽十,理氣利水。

【應用】

1.脾胃冷弱,腸中積冷,脹滿刺痛:肥狗肉半斤,以米、鹽、豉等煮粥,頻吃一二頓。(《食醫心鏡》)

2.氣水臌脹浮腫:狗肉一斤,細切,和米煮粥,空腹吃,作羹吃亦佳。(《食醫心鏡》)

3.老年體弱,腰痛足冷:臘月取狗肉煮食。(《傢庭食療手冊》)

【使用註意】

熱病後忌服。

【按語】

狗肉為冬令常用之滋補食品,因其十性十十溫十,營養豐富,有禦寒之作用。民間多用熟附煨薑燉狗肉,適於十陽十痿,夜多小十便,四肢怕冷者食。番薯燉狗肉適於中年人腎十陽十虛、夜尿多。

【參考文獻】

1.《日華子本草》:“補胃氣,壯十陽十,暖腰膝,補虛勞,益氣力。”

2.《醫林纂要》:“補肺氣,固腎氣,壯營衛,強腰膝。”

鹿肉(《名醫別錄》)

【基原】鹿科動物梅花鹿或馬鹿的肉。

【十性十味歸經】甘,十溫十。

【功效】補五臟,調血脈,壯十陽十,下十乳十汁。

【應用】

1.產後無十乳十:鹿肉125g,洗切,用水三碗煮,入五味,任意食之。(《壽親養老新書》)

2.鹿肉、十胡十桃肉適量,加鹽調味,煮湯食用。(《壽親養老新書》)

3.氣血虧虛:鹿肉90g,黃芪30g,大棗30g,共煮食用。(《壽親養老新書》)

【使用註意】

鹿肉十溫十十性十,故十陽十盛或十陰十虛有熱者不宜食。炎熱季節宜少食,寒冬時食最宜。

【按語】

冬令之補品,凡年老體弱、腎十陽十不振、腎氣虛弱者食之宜。

【參考文獻】

l.《食療本草》:“補虛羸瘦弱,利五臟,調血脈。”

2.《醫林纂要》:“補脾胃,益氣血,補助命門火,壯十陽十益十精十。”

3.《本草綱目》:“邵氏言鹿之一身皆益人,或煮或蒸或脯,同酒食之良。大抵鹿為純十陽十之物,能通督脈,故其肉、角有益無損。”

羊十乳十(《本草經集註》)

【基原】為牛科動物山羊或綿羊的十乳十汁。

【十性十味歸經】甘,十溫十。入心、肺經。

【功效】潤燥補虛。

【應用】

1.腎虛,中風:羊十乳十合脂作羹食。(《食療本草》)

2.幹嘔:羊十乳十汁飲一杯。(《千金要方》)

3.小兒口瘡:羊十乳十細細瀝口中。(《小品方》)

【使用註意】

有痰濕積飲者宜慎服。

【按語】

羊十奶十與牛十奶十比較,山羊十奶十比較富於脂肪及蛋白質,而綿羊十奶十的脂肪與蛋白質含量更為豐富。從補益和藥用來說,古代非常重視羊十奶十的補益功效,認為它是一味養肺、潤燥止咳的良藥,能治肺癌、咯血等癥。

【參考文獻】

1.《食療本草》:“補肺腎氣,和小腸,亦主消渴,治虛勞,益十精十氣。”

2.《本草綱目》:“治大人幹嘔及反胃,小兒哆呢及舌腫,並時時十溫十服之。”

泥鰍(《滇南本草》)

【基原】為鰍科動物泥鰍的肉或全體。

【異名】鰍,鰍魚。

【十性十味歸經】甘,平。入脾、肺經。

【功效】補中氣,祛濕邪,清熱,壯十陽十。

【應用】

1.泥鰍煮食。(《瀕湖集簡方》)

2.泥鰍同米粉煮羹食。(《活人心統》)

3.黃疸濕十熱,小十便不利:泥鰍燉豆腐食。(《泉州本草》)

4.肝炎:泥鰍焙幹,碾粉,每日3次,每次10g。(《杏林春滿集》)

【使用註意】

本品補而能清,諸病不忌。

【現代研究】

具有利膽作用。

【按語】

據臨十床十觀察,泥鰍是治療肝病、膽囊疾病、糖尿病、泌尿系統疾病的較好食品。

助十陽十食品

韭菜粥(《本草綱目》)

【原料】

新鮮韭菜30~60克,或韭菜籽5~10克,粳米60克,細鹽少許。

【制法】

取新鮮韭菜,洗凈切細(或韭菜籽研細末)。先煮粳米為粥,待粥沸後,加入韭菜或韭菜籽細末、十精十鹽,同煮成稀粥。

【服法】

早晚各食一次。

【功效】

補腎壯十陽十,固十精十止遺,健脾暖胃。

【應用】

脾腎十陽十虛所致的腹中冷痛,泄瀉或便秘,虛寒久痢,噎嗝反胃,十陽十痿早十泄,遺十精十白十濁,小十便頻數,小兒遺尿,婦女白帶過多,腰膝酸十軟,痛經崩漏。

【註意事項】

新鮮韭菜或韭菜籽煮粥,現煮現吃,隔日的不要吃。十陰十虛身熱、身有瘡瘍、患眼疾者忌食。夏季不宜食。

蓯蓉羊肉粥(《本草綱目》)

【原料】

肉蓯蓉10~15克,十精十羊肉60克,粳米60克,細鹽少許,蔥白2十莖十,生薑3片。

【制法】

分別將肉蓯蓉、羊肉洗凈後切細,先用沙鍋煎肉蓯蓉,取汁去渣,入羊肉、粳米同煮,待煮沸後加入細鹽、蔥白、生薑,煮為稀粥。

【服法】

早晚各食一次。

【功效】

補腎助十陽十,健脾益胃,潤腸通便。

【應用】

腎十陽十虛衰所致的十陽十痿遺十精十,早十泄,女子不十孕,腰膝冷痛,小十便頻數,夜間多尿以及素體虛弱,勞倦內傷,惡寒怕冷,四肢欠十溫十,脾胃虛寒及老人十陽十虛便秘。

【註意事項】

本品屬十溫十十熱十性十藥粥,適於冬季服食,以5~7天為一療程。大便溏薄、十性十機能亢十進者以及夏季不宜服用。

核桃仁炒韭菜(《方脈正宗》)

【原料】

核桃仁60克,韭菜白250克,麻油30克,食鹽1.5克。

【制法】

將核桃仁先用沸水焯約2分鐘,撈出後撕去表皮,沖洗幹凈,濾幹水裝於碗內,韭菜白擇洗後,切成3厘米長的段待用。炒鍋燒熱後,倒入麻油,油熱時下入核桃仁翻炒至色黃,再下韭菜白一起翻炒至熟,起鍋時撒入食鹽,炒勻後裝盤即成。

【服法】

佐餐用。

【功效】

補腎壯十陽十,十溫十固腎氣。

【應用】

腎十陽十不足之十陽十痿、乏力、腰膝酸痛,腎氣不固之遺十精十、帶下、小十便頻數以及便秘等。

壯十陽十狗肉湯(《大眾藥膳》)

【原料】

附片15克,菟絲子10克,狗肉250克,食鹽、味十精十、生薑、蔥各適量。

【制法】

狗肉洗凈,整塊放入開水鍋內汆透,撈入涼水內洗凈血沫,切成1寸長的方塊,將蔥切好備用。將狗肉放入鍋內,同薑片煸炒,加入料酒後倒入鍋內,同時將菟絲子、附片用紗佈袋裝好紮緊,與食鹽、蔥一起放入鍋內,加清湯適量,用武火燒沸,文火煨燉,待肉熟爛後即成。服時可加味十精十。

【服法】

吃肉喝湯,可作佐餐食用。

【功效】

十溫十腎助十陽十,補益十精十髓。

【應用】

十陽十氣衰微,十精十神不振,腰膝酸十軟等。

【註意事項】

十陰十虛者不宜服用。

參考:十陽十虛體質養生法

(1)體質特點。

形體白胖或面色淡白無華、平素怕寒喜暖、四肢倦怠、小十便清長、大便時稀、唇淡口和、常自汗出、脈沉乏力、舌淡胖。其人患病則易從寒化、可見畏寒倦臥、四肢厥冷、或腹中綿綿作痛、喜十溫十喜按;或身面浮腫、小十便不利;或腰脊冷痛、下利清谷;或十陽十痿滑十精十、宮寒不十孕;或胸背徹痛、咳喘心悸;或夜尿頻多、小十便失十禁。

(2)養生原則。

祛十陽十法寒,十溫十補脾腎,因為十陽十虛者關鍵在補十陽十。五臟之中,腎為一身的十陽十氣之根,脾為十陽十氣生化之源,故當著重補之。

(3)養生方法。

十精十神調養:《黃帝內經》中說“肝氣虛則恐”,意思是肝臟功能差的人,容易恐懼,又指出“心氣虛則悲”,這是說心臟功能低下者十精十神上易出現悲哀的情緒。中醫認為,十陽十虛是氣虛的進一步發展,故而十陽十氣不足者常表現出情緒不佳,易於悲哀,故必須加強十精十神調養,要善於調節自己的情感,去憂悲、防驚恐、和喜怒、消除不十良情緒的影響。

環境調攝:此種體質多形寒肢冷,喜暖怕涼,耐春夏不耐秋冬,故十陽十虛體質者尤應重環境調攝,提高人十體抵抗力。有人指出,若在夏季進行20~30次日光浴,每次15~20分鐘所得的紫外線將能使用一年。對於年老及體弱之人,夏季不要在外露宿,不要讓電扇直吹,亦不要在樹十陰十下停留過久。

加強體育鍛煉:因為“動則生十陽十”,春夏秋冬,每天進行1~2次,具體項目因體力而定。

飲食調養:多食有壯十陽十作用的食品,如羊肉、狗肉、鹿肉、雞肉,根據“春夏養十陽十”的法則,夏日三伏,每伏可食羊肉附子湯一次,配合天地十陽十旺之時,以壯人十體之十陽十。

藥物治療:偏心十陽十虛者,宜用桂枝加附子湯;偏脾十陽十虛者,選理中湯;偏腎十陽十虛者,宜服金匱腎氣丸。

《中醫飲食營養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