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網膜中央靜脈阻塞是一種急十性十血液回流十性十病變,多由視網膜中央靜脈的主幹或分支的血流鬱滯或完全停止所致,臨十床十以視網膜出十血、水腫、滲出、視力急劇下降為特征。完全阻塞者,中醫稱為“暴盲”。分支阻塞者,視力下降程度較輕,屬於中醫“視瞻昏渺”范疇。
本病多發生於中老年人,以單眼發病較為常見,偶爾也見雙眼發病。視網膜中央靜脈完全阻塞者,預後不佳,常因反復出十血,繼發青光眼,最終導致失明。阻塞不全,或分支阻塞者,通過合理的治療,視力大多有不同程度的恢復。
【發病原因】
本病發病原因較為復雜,一般與下列因素有關:
1.血管十性十病變。如視網膜動脈硬化,在動靜脈十十交十十叉處靜脈受硬化的動脈壓迫,或靜脈壁的非特異十性十炎癥,而引起視網膜中央靜脈的血流受阻。
2.血液成分的改變。如血液中血脂過高,紅細胞增多,血小板減少,引起血液粘十稠度的改變,血流變慢,容易形成血栓。
3.血液動力學改變。如某種原因大量出十血,血壓突然降低,心臟代償失調,致血液流動變慢,或高血壓病服用過量降壓藥使血壓降得過低,都容易形成靜脈血栓。
4.某些全身十性十疾病的影響。如糖尿病、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或血管炎使血管內十壁增厚,內十壁粗糙導致血流遲緩或瘀滯,形成血栓,發生靜脈阻塞。
5.眼眶內壓力升高。如眶部外傷、水腫、出十血及炎癥引起急十性十眶內壓力升高,而引起視網膜中央靜脈的血流回流受阻。
中醫認為本病多因情志不舒,肝氣鬱結,氣滯血瘀,阻塞目絡;或因十陰十虛十陽十亢,肝十陽十上越,氣血逆亂,目竅鬱閉;或因肝風挾痰,上擾清竅,痰瘀相結,滯澀目絡所致。因目絡瘀阻,血不能循其道而行,故溢於脈外,而致視網膜出十血。
【臨床表現】
本病發病突然,視力嚴重下降,甚至指數、光感,或一側有濃密的黑影遮擋。若分支阻塞者,視力下降程度相對較輕,視野檢查可發現部分缺損。
患者外眼正常,不紅不腫,不痛不癢。眼底檢查有下列改變:
1.視十乳十頭充十血水腫,境界模糊,常為眼底出十血斑所遮蓋。
2.視網膜靜脈高度迂曲擴張,呈紫十紅十色、臘腸樣外觀,有的隱藏於水腫或出十血中,時隱時現,視網膜動脈變窄變細。
3.後極部視網膜上有大量放射狀、火焰狀及斑點狀出十血,其間摻雜有白色滲出斑。出十血也可流入玻璃體,引起不同程度的玻璃體混濁。
4.視網膜水腫,黃斑部有星茫狀滲出。
5.後期視網膜及黃斑水腫消退,出十血和滲出逐漸吸收,視網膜遺留下不規則的色素沉著,阻塞的靜脈有時可再通(多為不完全阻塞),有時靜脈管腔閉塞,呈白線狀外觀(多為完全阻塞),在視十乳十頭或靜脈周圍常可見新生血管增殖。
6.視網膜中央靜脈分支發生阻塞,則病變僅限於該血管分佈區。臨十床十以顳上支阻塞最為常見。因分支阻塞一般發生於動靜脈十十交十十叉處,而顳上支的動靜脈十十交十十叉比其它分支為多。在顳側支發病時,黃斑區常易受累,視力可發生明顯減退。
7.眼底熒光血管造影,視網膜中央靜脈總幹阻塞時,因視神經十乳十頭大片出十血,出現熒光遮蔽現象。分支阻塞時,在受阻靜脈支的動靜脈十十交十十叉處可以看到阻塞點,早期出現遲緩,隨後呈現熒光滲漏,阻塞區域內顯示十毛十細血管無熒光灌註區。
【預防措施】
1.中老年人要多吃清淡而富有營養的食品,如蔬菜、水果、豆制品等,不要過食油膩肥甘及辛辣刺激之物,以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2.中老年人要保持良好的心境,情緒要穩定,不要過喜、過悲、過怒、過驚、過恐,以免情緒激動引起視網膜血管及血流的異常變化,導致視網膜靜脈阻塞。
3.中老年人要定期檢查身十體,註意血壓、血脂、膽固醇、血液成份及血液流變學等方面的變化;同時宜細查眼底,觀察有無視網膜動脈硬化,有無視網膜出十血,早期發現問題。
4.患有高血壓、動脈硬化、糖尿病的中老年人,要積極治療原發病,註意降壓、降脂、降糖,以防血管內十壁增厚、粗糙而影響血流的速度。
5.視網膜中央靜脈阻塞所致的視網膜出十血,不可用收攝止血藥,否則會愈阻愈甚,出十血愈多。治療宜祛瘀止血,疏通血管,這是治療本病的關健。
6.視網膜中央靜脈完全阻塞者,約10%~25%的患者在三個月左右繼發青光眼。在本病過程中,若反復出十血,兼有頭目脹痛、惡心嘔吐者,應警惕繼發十性十青光眼的發生,采取相應的降壓措施。
7.本病出十血吸收後,若發現視網膜有新生血管,應采用激光凝固治療,以防止今後反復出十血的發生。
【治療方法】
1.病因治療。高血壓病者,應降低血壓;血液粘十稠度高者,應降低血液粘十稠度;糖尿病者,應控制血糖;因炎癥所致者,應抗炎治療。
2.抗凝血療法。以消除靜脈內血栓的梗阻,常用肝素1萬單位作深部肌肉註射,每隔8~12小時1次;也可用雙香豆素0.1克口服,每日2~3次,2天後改用0.05克,每日1~2次。用尿激酶配合治療,效果較好,可用尿激酶5000單位溶於500毫升生理鹽水中2~3小時內滴完,每日1次,5次為一療程;或作球後註射,以尿激酶100單位溶於0.5毫升生理鹽水中,每日1次,10次為一療程。使用抗凝劑必須檢查凝血時間。以免引起顱內及腸道內出十血。
3.血管擴張劑。擴張血管可改善視網膜局部的血液循環,減輕病變的損傷與血液的吸收。常用十藥物為煙酸100毫克,每日3次;地巴唑20毫克,每日3次;路丁20毫克,每日3次。此外,還可用安妥碘2毫升肌肉註射,每日1次,10次為一療程。
4.營養支持療法。在出十血吸收後,可應用一些神經營養劑及促進細胞代謝的藥物,如肌苷、ATP、輔酶A、維生素B1等促進視功能的恢復。
5.中藥治療。中藥治療宜祛瘀通絡,活血明目,方選血府逐瘀湯(桃仁10克、紅花10克、當歸15克、生地15克、川芎10克、赤芍10克、柴十胡十6克、牛膝10克、枳殼10克、桔梗6克、甘草3克)。早期出十血階段,酌加田三七3克(沖服)、生、炒蒲黃各10克、茜草10克、側柏葉15克,化瘀止血;出十血停止後,酌加丹參15克、鬱金10克、茺蔚子10克、血竭1克(沖服)加強活血祛瘀之力,促進瘀血吸收。後期出十血吸收,酌加枸杞15克、菊花10克、女貞子15克、桑椹子10克,養肝明目。若兼高血壓、頭暈頭痛者,酌加石決明30克、夏枯草10克、鉤藤10克、地龍10克,平肝明目,熄風通絡。
6.激光治療。對出十血部位應用激光封閉,不僅可以減少視網膜出十血與促進水腫的吸收,也可防止新生血管的形成。激光治療多應用分支靜脈阻塞,目的在於防止出十血侵及黃斑部和黃斑區發生漿液十性十脫離,對視網膜有新生血管者,尤應激光封閉,以防止再次出十血。
7.針刺療法。常用十穴十可選睛明、攢竹、球後、承泣、瞳子?s、太十陽十、風池、翳明、合谷、外關等。每次局部取2十穴十,遠端取2十穴十,中刺激,不留針。
8.中藥離子導入。局部可用丹參註射十液、川芎嗪註射十液作電離子導入,每日1次,10次為一療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