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狀皰疹是一種在皮膚上出現成群水皰,伴有刺痛的皰疹十性十皮膚病。老年人患本病常常癥情嚴重,難以忍受,且愈後仍遺留較長時間的皮膚刺痛或不適,故又稱帶狀皰疹後遺神經十痛。據統計,約有80%老年人帶狀皰疹後遺神經十痛。祖國醫學稱本病為纏腰火丹,或蛇串瘡。
【發病原因】
1.病毒感染。帶狀皰疹病毒是本病的直接致病原因,病毒由鼻腔粘十膜進入人十體,侵犯感覺神經系統的組織,它能沿著周圍神經進入皮質,也能在神經組織內繁殖。
2.誘發因素。當身十體遭受外傷,毒十性十藥物或其它感染等影響時,潛伏的病毒就開始活動起來,引起一側後根神經結節發生出十血十性十炎癥,並有下行十性十神經炎而使周圍感覺神經分佈區的皮膚出現水皰,如果病人抵抗力低,水皰中的病毒可能播散而引起廣泛的皰疹。
中醫認為本病多由情志內傷,肝氣鬱結化火,火毒外泛肌膚,或脾失健運,蘊濕化熱,濕十熱蘊結皮膚所致。老年人血虛肝旺,濕十熱毒盛,氣滯血瘀,肌膚失養,也可導致本病。
【臨床表現】
帶狀皰疹多發生在春秋季節。皮疹發生之前,病人常有輕度發十熱,疲倦無力,食欲不振等全身不適癥狀,1~2天後,患處皮膚上出現不規則或橢圓形紅斑、數小時內,紅斑上出現粟米漸至綠豆大小水皰,密集排列成串。皰內水液由清亮轉為混濁,5~6天後皰液吸收結成幹痂,痂皮脫落後遺留淡紅色斑或色素沉著。部分水皰擦破後露出濕潤面,易合並感染。若病重者,數群水皰互相聯合成大片損害,甚則出現血皰,水皰通常發生在身十體的單側,不超過正中線,常按受損神經分佈的區域出現,多發生在胸脅、背部,其次為面、頸、腹部。
疼痛是本病的又一主癥,常在皮疹出現之前或與皮疹同時出現,疼痛的程度有輕重不同,有的很輕微,有的難以忍受。老年患者疼痛較劇甚至在皮疹消失後數周或數月仍有皮膚疼痛。
本病一般在2~3周痊愈,重者病程長達一月左右,或遺留較長時間的神經十痛。額部帶狀皰疹可波及眼球,而致視力障礙,甚則失明。若患者患有腫瘤、何傑金氏病、淋巴細胞型白血病等,則可發生全身十性十水皰,伴高熱、頭痛,甚則引起死亡。
【預防措施】
1.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老年人應堅持適當的戶外活動或參加體育運動,以增強體質,提高機體抵禦疾病的能力。
2.預防感染。感染是誘發本病的原因之一。老年患者應預防各種疾病的感染,尤其是在春秋季節,寒暖十十交十十替,要適時增減衣服,避免受寒引起上呼吸道感染;此外,口腔、鼻腔的炎癥應積極給予治療。
3.防止外傷。外傷易降低機體的抗病能力,容易導致本病的發生,因此老年患者應註意避免發生外傷。
4.避免接觸毒十性十物質。盡量避免接觸化學品及毒十性十藥物,以防傷害皮膚,影響身十體健康,降低機體抵抗力。
5.增進營養。老年人應註意飲食的營養,多食豆制品,魚、蛋、瘦肉等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及新鮮的瓜果蔬菜,使體格健壯,預防發生與本病有直接或間接關系的各種疾病。
【治療方法】
1.減輕神經十痛。各種鎮痛藥如阿司匹林、安替比林、安乃近、消炎痛等都可以選擇使用,疼痛十分劇烈時可暫用磷酸可待因;維生素B1皮下註射100毫克,每日1次;維生素B12100~500微克肌肉註射,每日1次,腦垂體後葉素0.5~1毫升肌註,每日1次;皰疹後遺神經十痛者,可用維生素E400~1600毫克肌肉每日註射。
2.封閉療法。按照神經支配區,在脊髓旁相應的神經根處註射普魯卡因,可使神經十痛暫時減輕。如果患處是三叉神經支配區,可在枕骨粗隆壓痛點由皮下註射70%酒十精十0.2毫升,三叉神經十痛可迅速消失。
3.預防感染。若水皰潰破後合並化膿菌感染,局部紅腫痛甚、伴明顯發十熱者,可適當選用抗菌素治療,如普魯卡因青黴素G每次40~80萬單位,每日1~2次。
4.外用十藥治療。水皰大而多,或糜爛滲濕嚴重,可選用溶液濕敷,如羅佈溶液、1∶5000高錳酸鉀溶液濕敷,每日2次,每次30分鐘。亦可選用清熱解毒利濕中藥(土茯苓20克、板藍根20克、大青葉20克、馬齒莧20克、金銀花20克、野菊花20克、黃柏20克、大黃20克)煎煮取液濕敷;皮疹以糜爛為主,滲液少,或有少量結痂,應外搽油劑,以保護皮疹,常用青黛散加植物油調外敷,或三妙散加植物油調外敷。亦可用雄黃解毒散加油調外敷。
5.灸法。一般在發病早期,用十藥艾外灸患處,可減輕患處疼痛,同時也可緩解病情的發展,常用十藥艾在患處以患者能忍受為距離外灸,每日灸3次,每次15分鐘。
6.中醫辨證施治。皮疹色紅,疼痛劇烈,甚則有血皰,伴口苦咽幹,大便幹結,部位在胸脅或腹側者,辨證為肝經火盛,方用龍膽瀉肝湯加減(龍膽草15克、黃苓10克、板藍根20克、生山梔10克、當歸10克、生地12克、澤瀉10克、車前子10克、木通10克、生甘草6克、丹皮10克、赤芍10克)以清瀉肝火,清利濕十熱;水皰大而多,且糜爛滲濕嚴重者,伴有食散減退,腹脹便溏,辨證為脾經濕十熱者,方用除濕胃苓湯加減(制川樸10克、制蒼術10克、陳皮10克、焦白術10克、防風10克、生山梔10克、赤豬苓10克、木通10克、澤瀉10克、大青葉15克、鴨蹠草10克、生甘草6克)以健脾利濕;皰疹消失後仍劇痛不止,辨證為氣滯血瘀,方選逍遙散加減(柴十胡十10克、當歸12克、川芎10克、川楝子10克、延十胡十素10克、炙十乳十沒各6克、赤白芍各10克、生龍牡各12克、珍珠母3克、田三七3克),以行氣活血止痛。
7.單方驗方、成藥。當歸粉,每次用0.5~1克,4~6小時服1次,服後止痛效果好;當歸浸膏片,每次4~5片,每日3次,治後遺神經十痛有效;板藍根或大青葉30克,煎湯代茶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