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骨神經十痛是指在坐骨神經通路及其分佈區內,自十臀十部沿大十腿後面、小腿後外側向腳外側面放射的疼痛綜合癥。本病是一組臨十床十比較常見的綜合癥,分為原發十性十與繼發十性十兩類,按照受損部位又可分為幹十性十或根十性十坐骨神經十痛二種,發病多為中年以上男十性十,其病變部位單側比較常見。
【發病原因】
1.坐骨神經病變。此為原發十性十坐骨神經炎,多般因牙齒、付鼻竇或扁桃體等病灶的反復感染,病原體經十血液而侵犯坐骨神經的外衣引起坐骨神經炎,也可由於久居潮十濕環境或經常受涼等引起此病。
2.椎管內病變。此為根十性十坐骨神經十痛的發病原因,常見原因有腰椎間盤突出癥,其他如腰椎肥十大十性十脊柱炎、腰椎滑脫、腰椎結核、脊椎椎管內腫瘤、椎體轉移病、腰椎管狹窄、腰骶脊膜神經根炎、蛛網膜炎等都可引起坐骨神經十痛。
3.盆十腔病變。此為幹十性十坐骨神經十痛的發病原因,如盆十腔炎、子十宮附件炎、妊十娠、盆十腔十內腫瘤等。
4.其它。如髖關節炎、坐骨神經炎、骶髂關節炎、十臀十部肌肉註射不恰當損傷神經幹、閉塞十性十動脈內膜炎、糖尿病等均可引起神經損傷,導致幹十性十坐骨神經十痛。
中醫認為本病可因觸冒風寒,邪阻經絡,稽留腠理;也可由於病癥日久,肝腎兩虛,寒濕侵襲,邪留肌腠,臟腑經絡失養;亦可因經絡瘀滯,氣血凝滯,不通則痛。屬於中醫“痛證”范疇。
【臨床表現】
1.疼痛。是坐骨神經十痛的主要癥狀。坐骨神經炎患者,在急十性十起病時常先表現出下背部酸痛和腰部僵直感,很快便出現沿坐骨神經通路的劇烈疼痛,疼痛由十臀十部或髖十部開始,向下沿大十腿後側、?N窩、小腿外側以及足背外側放散,並且呈“針刺”、“刀割”、“觸電”樣持續或間歇十性十疼痛,運動或使勁易引起疼痛加劇。根十性十坐骨神經十痛起病較為緩慢,病人可有較長時期的下背部疼痛或“腰酸”,部分病人有腰背部受傷的病史,疼痛部位好發於4~5腰椎之間,或第5腰椎與骶椎之間,因咳嗽、彎腰、噴嚏或震動可使疼痛加劇。幹十性十坐骨神經十痛,起病比較緩慢,而且有明顯的肌肉萎十縮和感覺消失,屈曲髖關節可使疼痛加劇。
2.其它。為減輕疼痛,患者常有特殊的減痛姿勢,如向健側臥位,髖、膝關節微屈,站立時身十體重心向健側傾斜,病側髖、膝關節微屈,足跟不著地。沿坐骨神經通路可有明顯按壓痛。此外,還有小腿、足、?韁罕城?等肌力減弱,踝反射多減弱或消失。
【預防措施】
1.查明原因。根據引起坐骨神經十痛不同的原因,積極治療,及時控制體內各種炎癥,提高機體的免疫力,尤其是要避免腰椎間盤病變。
2.註意保暖。平時應盡量保持十溫十暖,如室內十溫十度最好保持在25~37℃,註意加強身十體的保暖,做到及時增減衣服,以避免寒涼、潮十濕等誘因。
3.加強飲食營養。對因疼痛引起食欲不振者,要鼓勵患者多進些營養豐富、含有大量維生素的食物,以保證機體的營養,增強抵抗能力,如十胡十蘿卜、豆類制品、新鮮蔬菜等。
4.加強體育鍛煉。經常堅持立、臥、仰臥以及腰背肌的活動練十習十,每日練十習十1~2次太極拳、八段錦,註意不可過於勞累。
5.按摩。常對腰背、腿、足等部位進行按摩,每日可做1~2次,每次5~10分鐘,以促使局部氣血流通,如果配合十溫十泉浴效果會更好。
【治療方法】
1.鎮痛治療。坐骨神經十痛在急十性十期可用潑尼松10毫克,或者地塞米松1.5毫克,每日3次口服,服藥7~10天,疼痛緩解後,應慢慢減少藥量至停藥;亦可口服佈洛芬200毫克,每日3次;或者用消炎痛,每次25毫克,每日3次;阿斯匹林1克,每日3次口服;還可以用0.25%~1%的普魯卡因作周圍神經封閉。
2.保健藥物。用維生素B1100毫克,每日1次,肌肉註射;維生素B12100~300微克,每日1次肌肉註射;也可以口服維生素B120毫克,每日3次。
3.藥膳治療。對腰背經常酸痛者,可以經常服用川斷杜仲豬尾煲,具體做法是:取川斷25克、杜仲30克、豬尾1~2條,將豬尾去十毛十洗凈,與上二味藥共入石煲中,加水適量,以明火煮熟,加鹽少許,調味食用;對下肢疼痛者,可用老桑枝煲雞,制作方法為:老桑枝6克,雌雞1隻約500克,去十毛十及內臟,加水適量與桑枝共煲湯,加鹽少許,飲湯食雞肉。另外,還可用桑寄生15~30克,雞蛋1~2隻,共入煲煮熟服用。
4.中醫辨證論治。風寒濕邪,侵襲經絡,表現為一側下肢疼痛,疼痛由十臀十部向足背部放散,受寒後痛劇,呈燒灼、刀割樣,並在夜間加重者,用小活絡丹加減(川烏10克、草烏10克、桂枝12克、細辛3克、膽南星12克、十乳十香10克、沒藥10克、烏蛇肉12克、漢防己30克、懷牛膝15克、宣木瓜12克、赤芍12克、尋骨風12克、全蠍6克)以祛風散寒,利濕活絡;氣滯血瘀,表現為一側腿痛,疼痛綿綿不已,伴麻木不仁,伸屈不利,疼痛固定不移,夜間尤甚者,選用桃紅四物湯(獨活10克、桑寄生12克、川牛膝20克、當歸12克、川芎20克、雞血藤30克、桂枝8克、烏蛇肉20克、十乳十香8克、沒藥8克、桃仁8克、紅花8克、玄十胡十8克、威靈仙30克、甘草3克)以十溫十經活血,化瘀止痛。
5.敷貼法。取麥麩粉1000克、食鹽500克、花椒100克、食醋50克、黃酒50克,先將麥粉、花椒研末,再與鹽共炒黃後加酒、醋,同裝入佈袋內,趁熱外敷痛處,每天1次,佈袋內敷料可重復炒熱使用;另可用生烏頭250克研粉,加醋調為糊狀,入砂鍋內熬至醬色為度,攤於佈上0.5厘米厚,貼於痛處,每天換藥1次。
6.礦泉療法。用硫化氫泉、氯化物泉等,全身浸浴,水十溫十38~40℃,每次15~20分種,每天1次,10天為1療程。
7.物理療法。急十性十期的坐骨神經十痛,可采用間動電流療法,或超短波電療法,超聲波療法,亦可用直流電藥物離子導入療法。一般10天為1療程。
8.針灸療法。補腎散寒,疏風通絡,取十穴十有大腸俞、腎俞、秩邊、環跳、殷門、十陽十陵泉、承山、委中、懸鐘等,可加艾灸、火罐,若有肌肉萎十縮加足三裡、脾俞。
9.單方驗方。取?臉?30克,研末沖服,每次2克,每日2次,以黃酒為引;也可用當歸適量,煎汁或浸酒,每日少飲。有報道,用止痛湯(黃芪30克、當歸、赤芍、羌活、防風各15克、烏梢蛇12克、薏仁20克、細辛、甘草各6克)以活血化瘀,搜風通絡,治療坐骨神經十痛,療效很好。
10.中成藥物。選擇小活絡丹,每服1丸,日3次,十溫十黃酒送服;大活絡丹,每服1丸,1日2次;或用木瓜丸、健步虎潛丸等藥,皆有一定效果。
11.手術治療。對於疼痛發作嚴重,服藥治療無效者,可考慮手術治療。
12.臥十床十休息。對於坐骨神經十痛急十性十發作期,囑咐患者絕對臥十床十休息1個月,以緩解病痛,恢復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