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神經炎】發病原因+癥狀+預防+治療方法

面神經炎系指十莖十乳十突孔內面神經的急十性十非化膿十性十炎癥所致的急十性十周圍十性十面癱,又稱為顏面神經麻痹、倍耳氏麻痹。本病以口角歪斜、周圍十性十面癱為主要臨十床十表現,可以發生在任何年齡,但中年以後較為多見,男十性十多於女十性十,常發生於一側。該病是一種常見病,發病不受季節影響。

【發病原因】

1.感受風寒。部分患者可因頭面部吹風或著涼,導致局部血管痙十攣,神經組織缺血、水腫、受壓而致病。

2.感染因素。一部分病人因患風濕十性十疾病導致面神經炎,或者十莖十乳十突孔內的骨膜炎產生面神經腫脹、受壓,血液循環障礙而引起面神經麻痹。

3.免疫功能降低。少部分患者還可因機體免疫功能降低,使面神經水腫,髓鞘或軸突等不同程度變十性十,形成本病。

中醫認為本病多由於人十體氣血不足,脈絡空虛,風、痰、火等邪氣痹阻經絡,以致經氣不利,筋脈失養,氣血痹阻於面,屬中醫“中經絡”、“?Z僻”、“歪嘴風”等病證。

【臨床表現】

1.發病突然。病人常在晨起洗漱時發現口角漏水,歪斜,面肌麻痹,癥狀在數小時或者2~3天內達到頂峰,部分病人在病前幾天感覺病側耳後、耳內及面部有輕度疼痛或壓痛。

2.口角歪斜。病側的鼻唇溝變淺,口角下垂、歪斜,在哭笑露齒時口角明顯歪向健側,常伴有流誕,味覺障礙或消失。

3.面肌癱瘓。患者表現為病側面部的表情肌癱瘓,額紋消失,不能皺額、蹙眉,眼裂擴大,眼瞼不能緊閉或閉合不全,眼輪匝肌反射減弱或消失,角膜反射、瞬目等反射減退,癱瘓側眼球轉向上內方時,可露出白色鞏膜。

4.食物殘留。進食咀嚼時,食物常殘留在齒頰間隙中,鼓頰、吹口哨時,患側口十唇漏氣。

5.聽覺障礙。部分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耳廓及外耳道感覺遲鈍,或者出現聽力減退。

6.後遺癥。多數病人在起病後2個月內有不同程度的恢復,個別可延至1年而痊愈,少數恢復不全者可出現各種後遺癥,如面肌攣縮時,口角反牽向患側,鼻唇溝變深,瞼裂縮小,面肌發生不自主的十抽十動,在情緒激動或十精十神緊張時更明顯。

【預防措施】

1.避免風寒。註意局部保暖,外出或夜間盡量避免受風寒侵襲,以防誘發本病。

2.穩定情緒。做到十精十神愉快,情緒穩定,避免十精十神緊張、焦慮、急躁,盡量多參加一些娛樂活動,以調節神志,保持恬愉心情。

3.勞逸結合。充分休息,保證一定的睡眠時間,但不可過於安逸,應經常參加適當的體育鍛煉,提高身十體素質。

4.合理安排飲食。平時在高蛋白、低鹽飲食的基礎上,宜多增加維生素的攝入量,選用各種動物食品,如蛋、十乳十、魚、肉等,少吃甜食。此外,可以常食些粗糧及豆類制品,如玉米、花生、黃豆等;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如十胡十蘿卜、青紅辣椒、西紅柿、菠菜、韭菜、桔子、杏子、枇杷等。

5.治療其他疾患。由於某些感染十性十疾病或免疫機能降低導致本病發生,因此,要積極采取防治措施,及時消除各種誘發因素。

【治療方法】

1.西藥治療。在急十性十期可用強的松,每次10~20毫克,每日3次口服,用十藥7~10天後可根據病情逐漸減量停藥;亦可用地塞米松10毫克靜脈滴註,7~10天後改口服;選用維生素B族藥物,用維生素B1100毫克,肌肉註射,每天1次,或口服每次20毫克,每天3次;亦可用維生素B12100~300微克肌肉註射,每天1次;口服水楊酸鈉每次0.3~0.6克,每日3次;或地巴唑口服,每次10毫克,每天3次。

2.中醫辨證治療。脈絡空虛,風邪入中,表現為突然口眼歪斜,患側面部表情十動作消失,鼻唇溝變淺,口角下垂,流口水,伴耳部疼痛者,宜以牽正散加減(白附子10克、白僵蠶12克、全蠍6克、蜈蚣3條、防風15克、地龍15克、川芎10克)以疏風散寒,活血通絡;若氣血瘀阻,表現為口眼歪斜,面部十抽十搐,病側額紋變淺或消失,眼裂擴大,日久不愈者,用當歸補血湯合桃紅四物湯加減(生黃芪30克、當歸12克、赤芍12克、川芎15克、生地30克、紅花10克、地龍12克、全蠍6克、僵蠶12克)以益氣活血,祛風通絡。

3.藥膳療法。面肌痙十攣、疼痛者,可自制川芎白芷鳙魚湯,做法是:川芎9克、白芷9克、鳙魚頭1個,加水適量,同燉至熟,調味食之。

4.針刺治療。在麻痹側取十陽十白、四白、翳風、地倉透頰車、太十陽十、迎香、下關、攢竹、廉泉等十穴十;或用電針刺激相應十穴十位,如地倉、頰車、十陽十白、合谷等,通電量以面肌跳動,局部舒適為宜,每次5~10分鐘。

5.磁電療法。取風池、十陽十白、攢竹、四白、下關、頰車、地倉、合谷等十穴十,每次選3~6十穴十,各十穴十十十交十十替使用。具體方法是:以二塊高磁塊作一對磁極,一面接觸皮膚十穴十位上,另一面與脈沖電極導線接通,通電20~30分鐘,每日或隔日一次。

6.熱敷法。用當歸9克、桂枝9克、雞血藤15克、防風9克、紅花6克、桃仁9克、川芎9克、桑枝15克、天仙藤15克、透骨草15克,水煎15分鐘後,用十毛十巾浸透藥汁趁熱敷於患處,每次10分鐘,每日2~3次。

7.十穴十位膏藥敷貼。取制馬錢子0.5~1克,研成粉末,散於香桂活血膏中,貼在患部壓痛點(太十陽十、下關、頰車等十穴十),隔2~3天更換一次。

8.單方驗方及中成藥。取活黃鱔魚1條,斬頭取血,塗於面部歪斜的一側,每天1次,3~5天即愈,但此法僅適用於病初期;亦可用蜈蚣、全蠍、僵蠶,其量為1∶2∶3,焙幹研末,每次服2克,日服3次;中成藥可用大活絡丹,每服1丸,日服2次。

9.手術治療。對神經功能已不能恢復的病人,可以考慮手術,根據病情酌行面神經——副神經、面神經——舌下神經吻合術,使面肌運動有一定程度的恢復。

10.加強功能練十習十。當神經功能開始有所恢復時,應指導病人對鏡加強功能鍛煉,練十習十面肌的各種隨意運動,以促進疾病的痊愈。

《常見老年病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