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疸】發病原因+癥狀+預防+治療方法

黃疸是指由於血中膽紅素濃度增高引起的鞏膜、粘十膜、皮膚以及其他組織和體十液發生黃染的一種臨十床十征象。當血中膽紅素超過正常值而肉十眼未能觀察到黃疸時,叫做隱十性十或亞臨十床十黃疸。黃疸不是一個獨立的疾病,是由於肝臟、膽囊、胰腺等多種疾病引起的一種癥征。老年人患肝、膽、胰腺等疾病時經常可見到黃疸,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

【發病原因】

引起黃疸的病因比較復雜,凡是可以引起膽紅素的生成與排十泄失去平衡的疾患均可導致黃疸,老年人黃疸的發病原因主要有:

1.溶血。由於紅細胞破壞增加,膽紅素生成過多可引起黃疸,此種黃疸稱溶血十性十黃疸。老年人常由於血中存在溶血因素,如生物因素(蛇毒、瘧原蟲等)、化學因素(苯肼、萘、砷化氫等)、免疫因素(血型不符的輸血等)、物理因素(人工心臟瓣膜引起紅細胞損傷)等引起溶血十性十黃疸。

2.肝細胞損害。由於肝細胞損害,可以引起膽紅素代謝失常而發生黃疸,此種黃疸稱肝細胞十性十黃疸。常見於病毒十性十肝炎、中毒十性十肝炎、肝硬化、肝膿腫、肝癌、脂肪肝等疾患。

3.肝膽管阻塞。肝內或肝外膽道系統由於腫瘤、結石、炎癥、疤痕等因素,發生機械十性十梗阻,從而影響膽紅素的排十泄,此時發生的黃疸稱梗阻十性十或阻塞十性十黃疸。老年人常見於膽囊炎、膽石癥、胰腺炎、胰腺癌等疾患。

中醫根據黃疸的色澤不同,將其分為十陽十黃與十陰十黃兩大類。濕十熱外侵,飲食不節,可致濕十熱內蘊;或情志不遂,肝氣不舒,膽失疏泄,可致肝膽瘀熱;或濕十熱化火蘊毒,毒入營血;或積聚日久不消,淤阻膽道,膽汁外溢;此等均可發生十陽十黃。由於勞傷太過,脾胃虛弱,水濕不運,或濕從寒化,寒濕阻中,膽汁排十泄受阻,漬於肌膚,可發生十陰十黃。十陽十黃、十陰十黃在一定條件下可相互轉化,濕從熱化則為十陽十黃,濕從寒化則為十陰十黃。

【臨床表現】

不同類型的黃疸,有其獨特的臨十床十表現。溶血十性十黃疸常有輸血、用十藥、感染、接觸毒物或傢族遺傳病史。慢十性十少量溶血時,隻表現為乏力、面色蒼白等貧血癥狀,黃疸較輕微或不明顯,脾臟可有不同程度腫大;急十性十大量溶血時,可出現寒戰、高熱、嘔吐、腹痛、頭痛、全身不適,甚則出現休克、昏迷、嚴重貧血、黃疸、急十性十腎功能衰竭等劇烈溶血反應。

肝細胞十性十黃疸若由急十性十肝炎引起者,可見乏力、納呆、發十熱、尿黃、肝區痛、肝腫大並有壓痛等癥;肝硬化引起者,則同時伴有消瘦、蜘蛛痣、肝臟質地硬、脾腫大或有腹水等癥;慢十性十肝炎引起者,則肝臟質地偏硬,有肝功能異常等表現。

梗阻十性十黃疸如由膽囊炎、膽石癥引起者,則起病急驟,伴右上腹絞痛,發十熱,嘔吐等癥,黃疸來去皆速,且可反復發生;胰腺癌引起者,黃疸呈進行十性十加深,晚期有腹痛、乏力、消瘦、食欲不振等癥。梗阻十性十黃疸的深淺取決於膽系阻塞的部位、程度、持續時間的長短等。

【預防措施】

1.飲食有節。平素註意飲食清潔衛生,不與患有肝炎的患者一起進食,餐具應煮沸消毒。勿酗酒過度或饑飽無常,以免損傷脾胃,內生濕十熱。

2.情緒有度。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避免憂鬱、大驚、大恐,確保膽系疏泄暢通,可有效地預防阻塞十性十黃疸。肝細胞十性十黃疸者保持心情舒暢,有利於肝氣調達,病情易於好轉康復。

3.勞逸結合。勞傷太過則脾虛,逸滯太過則脾滯,此均可致脾不健運,濕濁內生,發為黃疸。註意適當的休息,勞逸結合,可預防引起黃疸疾病的發生。患有黃疸者,勿過勞過逸,則有利於疾病康復。

4.避免溶血因素侵入。如不輸血型不符之血,不接觸苯肼、萘和砷化氫等有毒化學物質,避免毒蛇咬傷等。

5.藥物預防。肝炎流行期間,除註意飲食衛生,病人隔離外,對未染病、發病者,可預防十性十服藥,有利於預防肝細胞十性十黃疸發生。如用茵陳蒿30克、生甘草10克;或用決明子15克、貫眾15克、生甘草10克;或用茵陳蒿30克、鳳尾草30克,任選一方,水煎服,連服3~7日有效。另外,預防服藥還可根據每個人的不同體質,分別選用健脾、十溫十十陽十、滋十陰十、疏肝等中藥配方服用,以增強體質,預防黃疸。

【治療方法】

1.原發病治療。黃疸是由各種疾病引起的,根本的治療方法是治療引起黃疸的原發疾病,如肝炎、肝硬化、膽石癥、胰腺炎等,具體方法可參照有關疾病的治療。

2.對癥治療。溶血十性十貧血可常規使用激素類藥物治療,根據病情輕重可選用地塞米松、強的松等藥;肝內阻塞十性十黃疸者,可用消膽胺,每次4克,每日3次;肝外阻塞十性十黃疸者,可選用維生素K及抗組織胺類藥;肝細胞十性十黃疸者,可用10%葡萄糖液加維生素B、C,或加入適量胰島素及氯化鉀;有感染者,積極使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療。

3.中醫辨證論治。十陽十黃屬熱重於濕者,表現為身目黃色鮮明、發十熱口渴、腹脹、尿赤便秘,可選用茵陳蒿湯加減(茵陳30克、梔子10克、生大黃10克、車前草15克、澤瀉10克)以清熱利濕;屬濕重於熱者,表現為身目黃色不光亮、身熱不揚、脘痞腹脹、便溏尿黃,可選用茵陳四苓散加減(茵陳30克、白術10克、豬苓10克、茯苓10克、澤瀉10克、白蔻仁6克、藿香10克)以利濕清熱,化濁退黃;十陰十黃屬寒濕阻遏者,表現為黃色晦暗、脘悶腹脹、形寒肢冷、便溏,可選用菌陳術附湯加減(菌陳30克、白術10克、制附片10克、茯苓10克、澤瀉10克)以十溫十十陽十健脾,化濕退黃;屬肝鬱血瘀者,表現為身目發黃而晦暗、面色黧黑、脅下?Y塊刺痛,可選用桃紅四物湯加減(當歸10克、川芎6克、赤芍10克、生地12克、桃仁10克、紅花6克、丹參15克、鱉甲15克、大黃10克)以活血化瘀,疏肝退黃。

4.單方驗方。據證可選用以下退黃驗方。

(1)虎茵湯:虎杖、茵陳、紅棗各30克,煎成100毫升,加糖適量,分兩次服,連續服至黃疸消退,治療十陽十黃有效。

(2)肝炎糖漿2號:車前草30克、敗醬草30克、龍膽草6克、大青葉15克、青蒿10克,水煎服,治療急十性十肝炎十陽十黃有效。

(3)茵陳30克、玉米須30克,水煎服,治十陽十黃。

(4)青黛3克、明礬18克,共為細面,每服1.5克,每日3次,治肝鬱血瘀之黃疸。

(5)茵陳10克、白石英6克、生梔子6克、黃柏3克、金錢草15克、川鬱金3克,水煎服,每日1劑,治十陽十黃。

(6)黃疸重癥有腹脹尿閉者,可選用麝香1克、田螺、蔥適量,搗爛外敷神闕十穴十(肚十臍眼);或用食鹽2斤,炒熱外熨腹部亦可。

5.針刺退黃。據報道,急十性十黃疸型傳染十性十肝炎屬輕、中型患者,可以單獨使用針刺治療,不必配合應用中西藥物,按辨證取合谷、太沖、十陽十陵泉、內庭、足三裡、章門等十穴十,用瀉法,每日針刺1次,一般均在5~7天內退黃,臨十床十癥狀消失,肝功能恢復正常。

《常見老年病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