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發病原因+癥狀+預防+治療方法

慢十性十肺源十性十心臟十病,簡稱肺心病,是由於慢十性十肺組織疾患所引起的肺循環阻力增加,肺動脈高十壓,進而引起右心室肥厚、擴大、甚至右心哀竭的心臟十病。根據國內近年的統計,肺心病平均患病率為0.46%,患病年齡多在40歲以上,隨著年齡增長而患病率增高,急十性十發作以冬、春季多見,是一種嚴重危害老年人健康的常見病、多發病,應積極進行防治。

【發病原因】

按原發病在支氣管與肺組織、胸廓和肺血管的不同,可分為三類:

1.支氣管肺疾病。以慢支並發阻塞十性十肺氣腫最為多見,約占80%~90%,其次為支氣管哮喘、支氣管擴張、重癥肺結核、塵肺及先天十性十肺囊腫所並發的肺氣腫或肺纖維化。其他如慢十性十彌漫十性十肺間質纖維化、惡十性十腫瘤等則較少見。

2.胸廓運動障礙十性十疾病。較少見,嚴重的脊椎後、側凸、脊椎結核、類風濕十性十關節炎、胸膜廣泛粘連及胸廓成形術後等造成的嚴重胸廓或脊椎畸形,可引起胸廓活動受限,肺臟受壓,支氣管扭曲或變形,導致排痰不暢,肺部反復感染、並發肺氣腫或肺纖維化,使肺血管阻力增大,肺動脈高十壓,進而發展為肺心病。

3.肺血管疾病。甚少見,累及肺動脈的過敏十性十肉十芽腫病、廣泛或反復發生的多發十性十肺小動脈栓塞及肺小動脈炎,以及原因不明的原發十性十肺動脈高十壓癥,均可使肺小動脈狹窄阻塞、引起肺動脈高十壓和右心負荷加重,而發展成為肺心病。

中醫認為,“肺脹而咳,或左或右不得眠,此痰挾瘀血礙氣而病”。本病的發生,多因久病肺虛,痰濁瀦留。肺與心脈相通,肺氣輔佐心臟運行血脈,肺虛治節失職,久則病及於心,使痰濁水飲與瘀血互為影響,每因再感外邪誘使病情發作加劇。

【臨床表現】

本病以咳嗽、咯痰、氣短、心悸、心力衰竭為主要表現。在臨十床十上,大致分功能代償與失代償兩期。

肺、心功能代償期(包括緩解期):此期主要是慢阻肺的表現。慢十性十咳嗽、咳痰、氣喘,活動後可感心悸、氣促明顯,乏力和勞動時耐力下降。偶可見下肢輕微水腫,下午明顯,次晨消失。

肺、心功能失代償期(急十性十加重期):肺心病患者急十性十加重期的臨十床十表現,有的以呼吸衰竭為主,也有以心力衰竭為主,或兩者並重。表現為呼吸衰竭為主者,急十性十呼吸道感染為常見誘因,出現呼吸困難、紫紺,還可出現神志淡漠、肌肉震顫、嗜睡、昏睡等癥狀;以右心衰竭為主,病人心悸,心率增快,呼吸困難及紫紺進一步加重,上腹脹痛,食欲不振,少尿,頸靜脈明顯怒十張,肝腫大伴有壓痛,下肢浮腫明顯,並可出現腹水。也可出現各種心律失常,特別是房十性十心律失常。

【預防措施】

1.積極防治呼吸道疾病。急十性十呼吸道感染常誘發肺、心功能衰竭,導致死亡,故應積極防治感冒。並應積極防治急、慢十性十支氣管炎,重癥肺結核、支氣管哮喘等肺部疾病,阻止其發生和發展為肺氣腫、肺心病。

2.改善環境和勞動衛生。在農村開展防煙、防塵工作;在工廠、礦山搞好通風和防塵等措施,減少支氣管炎和塵肺的發生。

3.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如練太極拳、氣功和一些保健十操十,以增強體質,提高機體免疫力,減少感冒的發生。

4.冷水摩十擦。開始先用手摩十擦頭面及頸部,每日3次,每次約10分鐘。一周後用十毛十巾浸於冷水中,絞幹,同樣方法用十毛十巾摩十擦頭面及頸部,每日3次。體質及耐寒能力較好者,則摩十擦四肢,甚至做全身冷水摩十擦。天氣轉涼,再恢復頭面及頸部摩十擦。鍛煉最好從夏季開始,要求病員在冬季仍用冷水摩十擦面部,不能支持者改用十溫十水洗臉,但勿用熱水,次年春天恢復上述耐寒鍛煉。

5.呼吸鍛煉。主要為腹式呼吸,增加膈肌的力量,使呼吸時橫膈活動度增大,達到改善肺臟的通氣。方法是:立位,一手放胸前,一手放腹部,作腹式呼吸。吸氣時盡力挺腹,胸部不動,呼氣時腹部凹陷。按節律進行呼吸,吸與呼的時間比,按1∶2或1∶3進行。用鼻吸氣,用口呼氣,呼氣時口十唇縮攏作吹口哨樣。

6.扶正固本。中醫認為在緩解期應常服扶正固本的中藥,采用益肺、健脾、補腎的中藥或中成藥進行調理。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玉屏風散、六君子丸、金匱腎氣丸、七味都氣丸、金水寶、參蛤散等中成藥,或在辨證指導下用湯藥進行調理,以增強正氣,提高抗病能力。

7.生活調攝。註意保暖,避免受寒,忌煙酒及辛辣、生冷、肥甘、咸、甜之品,以免助濕生痰,加重病情。有水腫者應低鹽或無鹽飲食。

【治療方法】

1.積極控制呼吸道感染。呼吸道或肺部感染是誘發呼吸衰竭的常見原因,控制感染對改善通氣與換氣功能,減輕心臟負擔有積極的作用。肺心病患者大多長期應用過抗感染藥物,為抗菌素的選用帶來一定困難,可選擇廣譜抗菌素,必要時根據痰培養及藥物敏十感測定選用抗菌素。

2.保持呼吸道通暢。主要是解痙平喘、清除積痰。可選用氨茶堿0.1~0.2克,每8小時1次;或博利康尼(間羥舒喘靈)2.5~5毫克,每日3次,解痙平喘。祛痰劑可選氯化銨每次0.3~0.6克,每日3次;或必嗽平,每次8~16毫克,每日3次;或α—糜蛋白酶的溶液氣管吸十入或滴入。對神志恍惚昏迷患者,可考慮采用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人工氣道。

3.氧療。低濃度持續吸氧是慢十性十呼吸衰竭患者氧療的較合理方法。鼻導管給氧是一種簡便實用的低濃度給氧方法。導管宜柔軟,尖端或前端側開有小孔以分散氣流沖力,保護粘十膜。

4.增加通氣量。通氣不足伴有明顯缺氧及二氧化碳瀦留,應用氧療的同時,可考慮應用呼吸興奮劑。以尼可剎米(可拉明)最為常用。首次用2支(0.75克)靜脈推註作為沖擊劑量,繼以5支(1.875克)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毫升中靜脈滴註。臨十床十應用呼吸興奮劑12小時無明顯效果,則應考慮做氣管插管或切開,加用機械呼吸。

5.利尿劑。對肺心病心衰在積極控制感染,改善呼吸十功能後,一般不需使用利尿劑和強心劑。故肺心病心衰應用利尿劑,應持謹慎態度。宜選用緩和的制劑,小劑量,短療程。對中度水腫可用雙氫氯塞嗪(雙氫克尿噻)25毫克,每日1~3次;需要時可加保鉀利尿劑如氨苯喋啶50~100毫克,每日1~3次。對重度水腫可臨十床十用速尿20毫克肌註或利尿酸鈉25毫克,稀釋後靜脈緩註,亦可用同量口服。

6.強心劑。肺心病人由於慢十性十缺氧及感染,對洋地黃類藥物耐受十性十很低,療效差,且易發生心律失常,強心劑的劑量宜小,一般約為常規劑量的1/2~2/3量,常用西地蘭0.2~0.4毫克加於25%葡萄糖液20毫升中靜脈緩慢推註。應用指征是:(1)感染已被控制,呼吸十功能已改善,利尿劑不能取效而反復浮腫的心力衰竭病人;(2)以右心衰為主要表現而無明顯急十性十感染的誘因者;(3)出現急十性十左心衰者。

7.血管擴張劑。血管擴張劑酚妥拉明(芐胺唑林)對部分頑固十性十心衰者可起到降低肺動脈壓,改善心力衰竭的作用。使用時可用酚妥拉明10~20毫克加入10%葡萄糖液500毫升內靜滴。

8.中醫辨證論治。痰蒙神竅,表現為神志恍惚、譫妄、煩躁不安或表情淡漠、嗜睡、咯痰不爽者,可選滌痰湯加減(制半夏10克、制南星10克、陳皮10克、枳實10克、茯苓15克、人參10克、石菖蒲10克、竹茹10克、甘草6克、生薑3片)以滌痰開竅;肺腎氣虛,表現為呼吸淺短難續、聲低氣怯、甚則張口抬肩、不能平臥、咯痰不利、胸悶、心慌,宜用平喘固本湯加減(十十黨十十參15克、五味子10克、冬蟲夏草10克、十胡十桃肉10克、沉香10克、靈磁石15克、蘇子10克、款冬花10克、法半夏10克、橘紅10克)以補肺納腎,降氣平喘;十陽十虛水泛,表現為面浮、下肢腫、甚則一身悉腫、心悸、喘咳、尿少畏寒者,宜選真武湯加減(炮附子10克、白術10克、茯苓15克、芍藥10克、生薑3片、車前子10克)以十溫十腎健脾,化飲利水。

9.加強護理,防止突變。對本病重癥患者,應加強護理,認真觀察病情,如年老體弱痰多湧盛者,宜經常輕拍患者背部,促進排痰或十揉十按天突、豐十隆等十穴十,以豁痰利氣。昏迷患者宜註意口腔清潔,勤翻身擦背,註意吸痰,防止窒息。

10.單方驗方。葶藶子粉3~6克,裝膠囊,每日3次,食後分服,用於咳喘痰湧之癥。萬年青根12~15克,紅棗5枚煎服,用於喘悸水腫。

11.針灸療法。對咳嗽痰多者,取肺俞、太淵、章門、太白、豐十隆十穴十平補平瀉,水腫者針水分、氣海、三十陰十十十交十十,有一定治療效果。

12.其它方法。杏仁、十胡十桃肉各60克,共研為細末,加生蜂蜜少許調服,每日3次,每次用十藥3克,適用於肺腎氣虛者;百合、枸杞子各250克,研細末蜜丸,每日3次,每次10克,適用於肺腎十陰十虛者;紫河車一具焙幹研末,每服3克,日3次,適用於脾腎十陽十虛者。

《常見老年病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