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營養性貧血·17.4 維生素缺乏與貧血

17.4.1 維生素C缺乏

維生素C缺乏時,葉酸在體內還原為具有生物活十性十的四氫葉酸受阻。葉酸能代替維生素C參與酪氨酸代謝,維生素C缺乏時,葉酸需要量增加。由於以上兩方面的原因,維生素C缺乏可引起巨幼紅細胞十性十貧血。維生素C缺乏引起貧血另一原因為出十血。

17.4.2 維生素E缺乏

維生素E缺乏多發生在早產兒及低出生體重兒,尤其在出生體重低於1500g者易見。

其原因有攝入不足,吸收不十良,運轉維生素E的脂蛋白量降低,生長發育迅速時,維生素E的需要量增加,食物中含有大量不飽和脂肪酸,飲食中不飽和脂肪酸的增加,可增加紅細胞膜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

維生素E為抗氧化劑,有防止紅細胞膜上不飽和脂肪酸被氧化的作用。維生素E缺乏時,紅細胞膜上脂質易被氧化,尤其在遇到過氧化氫,巴比妥酸、維生素K及低出生體重兒服用較大量鐵劑以預防缺鐵十性十貧血時。

本癥常發生在早產兒和低出生體重兒,尤其是人工喂養者,於生後6~10周出現維生素E缺乏綜合征,癥狀包括不安寧、驚醒、浮腫、輕度溶血等。血紅蛋白可低至70~90g·L-1,紅細胞大小不均,異形,破碎細胞,偶有球形,血小板常增多,過氧化氫試驗呈十陽十性十,維生素E測定常〈10μmol·L-1。

正常嬰兒維生素E的需要量各人報道並不一致。用十乳十類喂養者為0.4 mg·d-1,用其他食物喂養者為1.5mg·d ?C1。

早產兒的維生素E含量明顯低於足月兒,至生後2~3個月後,早產兒腸道吸收的量於達到足月兒水平,維生素E含量才升高。由於維生素E缺乏而引起的嚴重貧血並不常見,但為瞭盡量減少此病的發生,對低出生體重兒應給予維生素E以作預防,劑量為15~25mg·d-1,出生體重低於1000g者增加到50mg·d ?C1,可使維生素E維持到正常水平。有胰腺囊十性十纖維化和慢十性十脂肪吸收不十良的患兒,應增加到100mg·d ?C1。肌註比口服效果好。肌註為隔日一次,共用2~3次。

17.4.3 其他維生素缺乏與貧血

其他維生素缺乏也可引起貧血,如維生素A、B2缺乏。另有原因不明的維生素B1反應十性十巨幼紅細胞十性十貧血。維生素B6參與δ-ALA合成酶的代謝,缺乏時血紅素合成發生障礙,出現小細胞十性十低色素十性十貧血,臨十床十上極少見。另一種維生素B6反應十性十貧血(小細胞十性十低色素十性十),能被大劑量維生素B6所糾正,其發病機理可能為線粒體內鐵的利用障礙,血紅素離開線粒體時需要維生素B6的作用。尼克酸缺乏時(由於腹瀉等)可引起貧血。

《臨床營養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