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勞傷解·吐血

吐血

【原文】

血斂於肺而降於胃,肺氣能收,則鼻不衄,胃氣善降,則口不吐。肺氣莫收,經絡之血,乃從鼻衄,胃氣莫降,藏腑之血,因自口吐。因肺氣之斂,亦因胃氣之降,吐衄之證,總以降胃為主。胃氣不降,原於土濕,土濕之由,原於寒水之旺。水寒土濕,中氣堙鬱,血不流行,故凝瘀而紫黑,蓄積莫容,勢必外脫。土鬱而無下行之路,是以上自口出。凡嘔吐瘀血,紫黑成塊,皆土敗十陽十虛,中下寒濕之證。瘀血去後,寒濕愈增,往往食減而不消,飲少而不化。一旦土崩而十陽十絕,則十性十命傾殞,故大吐瘀血之傢,多至於死。其血色紅鮮者,則緣肺熱,然始因上熱,而究變中寒。以血藏於肝,而肝木生火,心火之熱,即血中之十溫十氣所化,血去而血中之十溫十氣亡泄,是以大失血後,寒栗而戰搖也。而其上熱之時,推其中下,亦是寒濕。蓋君相之火,隨戊土下降,而歸坎水,則上清而下暖;胃土不降,則君相升泄,非戊土之逆,而火何以升!非己土之濕,而胃何以逆!非癸水之寒,而土何以濕!胃逆火泄,升炎於上,而坎十陽十絕根,其腎水必寒,寒水泛濫,其脾土必濕,理自然也。若夫零星咯吐,見於痰唾之中者,其證稍緩。以血去非多,則氣泄有限,雖亦中下寒濕,而一時不至困敗。但一遭庸手,久服清潤,敗其中氣,則亦歸死亡耳。血證是虛勞大病,半死半生,十僅救五。而唐後醫書,皆滋十陰十瀉火,今古雷同,百不救一,實可哀也。

【翻譯】血收斂在肺而下降在胃,肺氣能收斂,則鼻不出十血,胃氣下降的好,則口不吐血。肺氣不能收斂,經絡的血,就從鼻子裡冒出,胃氣不能下降,藏腑的血,就從口裡吐出。因為肺氣的收斂,也因為胃氣的下降,吐血和鼻出十血的病證,總是以降胃氣為主。胃氣不下降,原因在於土濕,土濕的原因,源於寒水的旺盛。水寒土濕,中氣鬱結,血液循環不暢通,所以凝瘀而紫黑色,蓄積不能容納,勢必血液外脫。土鬱而沒有下行的道路,所以上從口出。凡是嘔吐瘀血,紫黑色並且成塊,都是土敗十陽十虛,中下寒濕的病證。瘀血下去後,寒濕越發增加,往往食量減少而且不消化,喝水減少而且也不消化。一旦土崩而十陽十絕,則十性十命立刻沒瞭,所以大吐瘀血的病人,大多都到瞭死期。病人的血色紅鮮的,則緣於肺熱,然而開始是因為上熱,但最後變成中寒。因為血藏在肝,而肝木生火,心火的熱,即血中的十溫十氣所轉化,血失去並且血中的十溫十氣流失,所以大失血以後,因寒冷而戰栗。病人在上熱的時候,推論他的中下部,也是寒濕。君火相火,隨著戊土下降,而歸坎水,則上清而下暖;胃土不降,則君火相火上升泄熱,不是戊土的逆行,火怎麼能夠上升!不是己土的濕,胃氣怎麼能夠逆行!不是癸水的寒,土怎麼能夠濕!胃逆火泄,上升發炎在上,從而坎十陽十斷絕根本,他的腎水必然是寒,寒水泛濫,他的脾土必然濕,道理很自然。如果零星的咯血吐血,有痰或者唾液中見血的,病人的病證稍微的緩慢一些。因為血失去的不多,那麼氣泄的有限,雖然也是中下寒濕,但一時不至於困乏衰敗。但一旦遇到庸醫,長時間的服清潤的藥物,敗瞭他的中氣,那麼也就歸於死亡瞭。吐血證是虛勞的大病,半死半生,十個僅僅可以救過來五個。從唐朝以後的醫書,都是滋十陰十瀉火,今古雷同,一百個也救不過來一個,實在令人悲哀。

【原文】

靈雨湯

甘草二錢 人參二錢 茯苓三錢 半夏三錢 幹薑三錢 柏葉三錢 丹皮三錢

煎大半杯,十溫十服。治大吐瘀血者。吐血之證,中下寒濕,凝瘀上湧,用人參甘草,補中培土,茯苓幹薑,去濕十溫十寒,柏葉清金斂血,丹皮疏木行瘀,自是不易之法,猶當重用半夏,以降胃逆。血本下行,肺胃既逆,血無下行之路,陳鬱腐敗,勢必上湧。舊血既去,新血又瘀,逆行上竅,遂成熟路。再投清潤之藥,助其寒濕,中氣敗亡,速之死矣。若十溫十中燥土,令其十陽十回濕去,復以半夏降逆,使胃氣下行,瘀血既吐,鮮血自不再來。若下寒甚者,蜀椒附子,亦當大用。其零星咯吐,紅鮮不凝,雖有上熱,亦非實火。稍加麥冬貝母,略清肺熱,總以瀉濕培土為主,不可過用苦寒也。

【翻譯】靈雨湯

甘草7克 人參7克 茯苓11克 半夏11克 幹薑11克 柏葉11克 丹皮11克

煎大半杯,十溫十服。治療大吐瘀血的。吐血的病證,身十體中下寒濕,血凝瘀從上湧十出,用人參、甘草,補中氣培固中土,茯苓、幹薑,去濕十溫十寒,柏葉清金斂血,丹皮疏木化瘀,自然是不變的方法,還應當重用半夏,以降胃逆。血本來應該下行,肺、胃既然上逆,血沒有瞭下行的路,積累鬱積血液腐敗,勢必上湧。舊血失去,新血又瘀積,逆行上竅,於是成瞭熟路。再投入清潤的藥物,加重其寒濕,中氣敗亡,加速死亡瞭。如果十溫十脾燥土,使其十陽十回濕去,又用半夏降逆,使胃氣下行,瘀血既然吐出,鮮血自然不再來。如果下寒嚴重的,蜀椒、附子,也應當加大用量。病人零星咯血吐血,紅色鮮艷不凝成塊的,雖然有上熱,也不是實火。稍量的加麥冬、貝母,略微的清肺熱,總是用瀉濕培土為主,不可過用苦寒的藥物。

【原文】

白茅湯

人參二錢 甘草二錢 茯苓三錢 半夏三錢 麥冬(去心)三錢 茅根三錢 芍藥三錢 五味子一錢

煎大半杯,十溫十服。治零星吐鮮血者。血之零吐紅鮮者,雖緣土濕胃逆,而肺傢不無上熱,瀉濕降逆之中,自宜加清肺之藥。若相火極旺,則加黃芩而倍芍藥。仲景三黃瀉心湯,是治相火之極旺者,但此等頗少,未易輕用。若上熱不敵下寒之劇,當大十溫十水土,清潤諸法,切不可用也。

【翻譯】白茅湯

人參7克 甘草7克 茯苓11克 半夏11克 麥冬(去心)11克 茅根11克 芍藥11克 五味子4克

煎大半杯,十溫十服。治療零星吐鮮血的。零星吐血血液紅色鮮艷的,雖然緣於土濕胃逆,但肺不會沒有上熱,瀉濕降逆之中,自然適宜加清肺的藥物。如果相火極其旺盛,則加黃芩並且加倍的用芍藥。仲景的三黃瀉心湯,是治相火極其旺盛的,但這樣的情況很少,不可以輕易使用。如果上熱不敵下寒的劇烈,應當加大十溫十水土的藥物,清潤的各種方法,切不可用。

《四聖心源白話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