衄血
【原文】
肺竅於鼻,肺氣降斂,則血不上溢,肺氣逆行,收斂失政,是以為衄,其原因於胃土之不降。《靈樞•百病始生》:猝然多飲食,則腸滿,起居不節,用力過度,則絡脈傷,十陽十絡傷則血外溢,血外溢則衄血;十陰十絡傷則血內溢,血內溢則後血。衄血者,十陽十絡之傷,則營血逆流,而衛氣不能斂也。肺主衛氣,其十性十收斂,血升而不溢者,賴衛氣斂之,而衛氣之斂,由於肺降,降則收令行也。而肺氣之降,機在胃土,胃土上壅,肺無降路,收令失政,君相失泄,肺金被刑,營血不斂,故病鼻衄。而火炎金傷,不皆實熱,多有中下濕寒,胃逆而火瀉者。至於並無上熱,而鼻衄時作,則全因土敗而胃逆,未可清金而瀉火也。外感傷寒之衄,亦非關火盛,緣寒傷營血,營鬱而衛閉,衛氣壅遏,蓄而莫容,逆循鼻竅,以瀉積鬱,衛氣升發,故沖營血,而為衄證,衄則衛鬱瀉而表病解,原非火旺金刑之故也。
【翻譯】肺開竅在鼻子,肺氣主下降和收斂,於是血不上溢,肺氣逆行,收斂失去功能,所以鼻出十血,其原因在於胃土的不降。《靈樞•百病始生》說:突然多飲食,於是腸滿,起居不節制,用力過度,於是絡脈受傷,十陽十絡傷便血外溢,血外溢便鼻出十血;十陰十絡傷便血內溢,血內溢於是便血。鼻出十血的,十陽十絡的傷,因為營血逆流,而衛氣不能收斂。肺主衛氣,本十性十收斂,血升而不溢的,依賴衛氣的收斂,而衛氣的收斂,因為肺的下降,降則收斂的功能發揮。肺氣的下降,樞紐在胃土,胃土上堵塞,肺沒有下的降道路,收斂的功能失去,君火相火失泄,肺金被克制,營血不收斂,所以發病鼻出十血。但火炎金傷,不全是實熱,許多的有中下濕寒,胃逆而火瀉的。至於並沒有上熱,但鼻血經常發作的,則全因土敗而胃逆,不可以清金而瀉火。外感傷寒的鼻出十血,也不是因為火盛,緣於寒傷營血,營氣鬱積而衛氣鬱閉,衛氣壅遏,蓄而不能容,逆循環到瞭鼻竅,用來瀉積鬱,衛氣升發,所以沖營血,而為鼻出十血病證,鼻出十血則衛氣鬱積瀉十出而表病解,原本就不是火旺金刑的原因。
【原文】
仙露湯
麥冬三錢 五味一錢 貝母二錢 半夏三錢 柏葉三錢 甘草二錢 芍藥三錢 杏仁三錢
煎大半杯,十溫十服。
衄血之證,火泄金刑,氣傷血沸,宜清金斂肺,以回逆流,而必並降胃氣,降胃必用半夏。近世誤以血證為十陰十證,半夏十性十燥,不宜血傢,非通人之論也。若上熱非盛,而衄證時作,則全因中下濕寒,當加幹薑茯苓十溫十燥之藥。若大衄之後,氣泄十陽十亡,厥逆寒冷,宜加參芪薑附,以續微十陽十,清潤之藥,切不可用。
【翻譯】仙露湯
麥冬11克 五味4克 貝母7克 半夏11克 柏葉11克 甘草二錢 芍藥11克 杏仁11克
煎大半杯,十溫十服。
鼻出十血的病證,火泄金刑,氣傷血熱,適宜於清金斂肺,以回逆流,而且一定要同時降胃氣,降胃必用半夏。近世的人誤以為血證為十陰十證,半夏十性十燥,不適宜於鼻出十血的病人,不是明白人的言論。如果上熱不是太旺盛,但鼻出十血證經常發作,則全因中下濕寒,當加幹薑、茯苓十溫十燥的藥物。若大出十血之後,氣泄十陽十亡,厥逆(指四肢逆冷,手冷可過肘,足冷可過膝,由十陽十氣內衰,十陰十寒獨盛所致)寒冷,適宜加人參、黃芪、大薑、附子,以續微弱的十陽十氣,清潤的藥,切忌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