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疏肝養肝藥膳

黑豆小麥煎

主要原料:黑豆30克,浮小麥30克。

制作方法:將兩物同煮煎,去渣即成。

效用說明:祛風清頭目,益肝養心氣。凡因風熱上擾而心肝血虛,以致引起頭目眩暈、多汗心悸、煩燥不寧者,皆可飲用。

麥芽青皮飲

主要原料:生麥芽30克,青皮10克。

制作方法:兩物以水同煮,去渣飲汁。

效用說明:外發胃氣,疏肝止痛。適宜於因肝氣鬱結、橫逆犯胃而引起的兩脅疼痛作脹、納食不佳等癥。

羊肝粥

主要原料:羊肝50克切碎,白米50克。

制作方法:如常法煮米做粥,臨熟入羊肝,煮熟調勻。

效用說明:補肝虛,明目。凡患眼疾者,均可輔食此粥。

當歸肝

主要原料:當歸10克,羊肝60克(或豬肝)。

制作方法:當歸與肝同煮,肝熟後切片。

效用說明:養血、益肝、明目。凡因肝血不足而引起的頭目昏眩、兩眼視物模糊,或是夜盲,或不能久視,兩目經常疼痛,但不紅赤者,可常食用。

南煎獵肝

主要原料:豬肝400克,蛋清2個,料酒15克,白糖5克,醬油15克,淀粉30克,香油15克,植物十抽十150克(耗油50克),蔥段25克。

制作方法:把豬肝切成長約4.5厘米、寬約2厘米的薄片,放在用醬油、料酒、蛋清調成的鹵裡拖一拖,再逐片滾上幹淀粉。燒熱鍋放入油,待八成熱時,將豬肝入鍋內滑一下(滑油時,油鍋要熱,動作要快,以免豬肝出十水而發韌)倒出,用原鍋放入香油、蔥段、糖略煸後,放入豬肝迅速地翻兩翻,取出裝盤即成。

效用說明:補肝明目,補氣養血。適宜於血虛萎黃、眼目昏花、視力減退、浮腫、腳氣、貧血等癥。

首烏肝片

主要原料:豬肝250克,制何首烏10克,水發木耳75克,青菜50克,醬油25克,料酒10克,味十精十1克,水淀粉15克,蔥5克,薑2克,清湯適量。

制作方法:何首烏切片,水煮提取濃縮液10克,豬肝切成柳葉片,蔥切絲,蒜切片,水發木耳摘幹凈,青菜洗凈片成片,用開水焯一下。用木耳、青菜、蔥絲、蒜片、醬油、料酒、味十精十、鹽、醋、薑、水淀粉、何首烏提取汁和適量的湯,兌成碗芡。鍋內放入植物油,旺火燒至七八成熱,先把豬肝在熱水中焯一下,控凈水分,下入油鍋內過一下,熟透後倒漏勺裡。鍋底留油,用旺火把豬肝倒回炒鍋,隨即把芡汁烹入,攪拌均勻,淋入少許明油即成。

效用說明:適宜於因肝腎虧虛、十精十血不足而引起的頭昏眼花、視力減退、須發早白、腰腿酸十軟等癥。

天麻豬腦羹

主要原料:豬腦1個,天麻10克。

制作方法:豬腦、天麻入鍋加水適量,以文火煮燉1小時,成稠厚羹湯,撈去藥渣即成。

效用說明:平肝息風,定驚止痛。經常喝湯吃豬腦,可治神經十性十偏頭痛。

五彩野兔絲

主要原料:去骨野兔肉250克,冬筍50克,香菇25克,熟火腿、熟雞蛋皮、蔥段適量,雞蛋清、豆粉、料酒、豬油、味十精十、生薑、鹽、芝麻油、白十胡十椒粉少許。

制作方法:將野兔肉去除筋膜,切成火柴桿狀的絲,漂盡血水,瀝幹後放碗裡,下鹽、料酒拌勻,再加雞蛋清、豆粉上漿。冬筍、香菇、熟火腿、蛋皮均切成細絲,生薑切末。碗裡放入鹽,味十精十、鮮湯、濕豆粉兌成汁待用。

炒鍋加入豬油,燒成四成熱,下入漿好的兔肉絲劃散後瀝油。原鍋留油少許,下薑末、蔥段及冬筍、香菇、火腿、蛋皮絲炒一下,下入兔肉絲和兌好的汁,顛翻均勻,淋芝麻油,撒十胡十椒粉,起鍋裝盤即成。

效用說明:適宜於冠心病、高血壓、肝臟息者,也可作為中老年人日常營養食品。

枸杞爆雞丁

主要原料:生雞脯肉150克,枸杞子10克,水發玉蘭片30克,荸薺30克,十精十鹽1克,雞蛋清1個,淀粉25克,牛十奶十40克,蔥10克,薑、蒜3克,雞油15克,植物油500克(耗油50克)。

制作方法:枸杞子用清水洗凈放碗中蒸30分鐘,雞胸脯肉切成1.2厘米見方丁,玉蘭片切成長1.8厘米、寬1厘米的長方形,荸薺切1厘米方丁,蔥切末,薑去皮切成細末,蒜拍成末,淀粉用水泡上。取一個碗放入蔥末、蒜末、十精十鹽、味十精十、牛十奶十、水淀粉,配成芡汁。另取一個碗放入雞丁、雞蛋清、水淀粉漿好。把炒勺放在旺火上,加入植物油,待油燒至五成熱時,將勺端離火口,放在勺墊上將漿好的雞丁放入。接著將勺放回火口,放入玉蘭片、荸薺丁,急速倒入漏勺內,濾去油。再把炒勺放回火上,倒入雞塊和蒸熟的枸杞子等,隨後倒入配好的芡汁,翻炒幾下,淋上雞油即成。

效用說明:補肝腎,益十精十血,十溫十中補氣。對因肝腎虛損、十精十血不足所至的腰膝酸十軟、頭昏耳鳴、眼目昏花、視力減退、虛勞咳嗽、小十便頻數等癥,有一定的食療作用。

山藥枸杞蒸雞

主要原料:凈母雞1隻(約重1500克),山藥40克,枸杞子30克,水發香菇25克,火腿片25克,筍片25克,料酒50克,清湯1000克,味十精十、十精十鹽適量。

制作方法:山藥除去粗皮,切成長段7—10厘米、厚度1厘米的縱片,枸杞子洗凈備用。凈雞去爪,剖開背脊,十抽十去頭頸骨留皮,下開水鍋內氽一下取出,洗凈血穢。將雞腹向下放在湯碗內,加入料酒、味十精十、十精十鹽、清湯、山藥、枸杞,將香菇、筍片、火腿片鋪在雞面上,上展蒸2小時左右,待雞酥爛時取出即成。

效用說明:補肝腎,益十精十血,健脾胃。適宜於頭暈、眼花、耳鳴、乏力、腰膝酸十軟的肝腎虛損者,以及慢十性十肝炎。早期肝硬化及貧血患者。

汽鍋烏雞

主要原料:烏骨雞1隻,冬蟲夏草10克,黃十精十5克,熟地5克,十十黨十十參10克,玉蘭片、香菇、紹酒、鹽適量。

制作方法:烏骨雞退十毛十去內臟洗凈切塊。將雞塊、冬蟲夏草、黃十精十、熟地、十十黨十十參、玉蘭片、香菇放入汽鍋裡,加紹酒、鹽適量,再加少許清湯,置蒸鍋勺,用佈將兩鍋之間縫隙堵嚴,蒸2—3小時雞熟爛即成。

效用說明:補十精十益氣。適宜於肝腎十陰十虛的貧血、目眩眼花、咽喉幹痛、健忘耳鳴、五心煩熱、低熱盜汗、男子遺十精十、女子經量少、脈細而浮等癥。

烏雞酒

主要原料:烏骨雞1隻,白酒2500克。

制作方法:先將烏雞去十毛十及內臟,洗凈,用酒煮雞,酒熬至一半即成。

效用說明:熄風、活血、通絡。適宜於中風而引起的背強舌僵不得語癥。

紹酒甲魚

主要原料:甲魚1隻(約重400克),香菇6隻,瘦豬肉100克,紹酒50克,大蒜1瓣,蔥、薑、鹽、生粉適量。

制作方法:甲魚洗凈切塊,肉切片,用鹽水、生粉拌和。鍋內加油,燒至七成熱,爆香蒜末、薑片後,放入甲魚塊,加鹽煸炒片刻,盛於瓦缽內,豬肉片碼於甲魚塊上,加紹酒清蒸30分鐘,然後放上香菇再蒸30分鐘,起鍋前加蔥,猛火蒸5—10分鐘。

效用說明:滋十陰十補腎,補肝除癆熱,消脾腫,舒筋活血,補骨髓。

山藥桂圓燉甲魚

主要原料:甲魚1隻,山藥片30克,桂圓肉20克。

制作方法:將甲魚宰殺,洗凈去雜腸,連甲帶肉加適量水,與山藥、桂圓肉清燉,至爛熟,吃肉喝湯。

效用說明:適宜於肝硬化、慢十性十肝炎、病後十陰十虛患者食用。

天麻鯉魚

主要原料:天麻25克,川芎10克,茯苓10克,鮮鯉魚1條(約1500克),醬油、料酒、食鹽、味十精十、白糖、十胡十椒粉、香油、蔥、薑、水豆粉各適量。

制作方法:鯉魚去鱗、鰓和內臟,洗凈裝入盆內,將川芎、茯苓切成大片,用第二遍米泔水泡上,再將天麻放入泡過川芎、茯苓的米泔水中浸泡4—6小時,撈出天麻,置米飯上蒸透,切成片待用。將天麻片放入魚頭和魚腹內,置盆內,放入蔥、薑,加入適量清水,上屜蒸約30分鐘,蒸好後揀去蔥、薑。

另用水豆粉清湯、白糖、食鹽、味十精十、十胡十椒粉、香油燒開勾芡,澆在天麻魚上即成。

效用說明:平肝熄風,定驚止痛,行氣活血。適宜於虛火頭痛、眼黑肢麻、神經衰弱、高血壓頭昏等癥。

天麻砂鍋魚頭

主要原料:胖頭魚頭1個(帶一段魚肉約500克),天麻6克,肥肉50克,凈冬筍30克,熟火腿30克,水發口蘑30克,凈油菜心3棵,十奶十湯1500克,香菜段10克,蔥絲15克,蔥薑油30克,十精十鹽3克,料酒10克,味十精十3克,米醋10克,薑塊10克,十胡十椒粉少許。

制作方法:天麻用水刷凈,切成薄片。用白酒浸泡,得於麻酒液20克,浸泡後的天麻片留用。將魚頭去鰓洗凈,放入七成熱油中稍炸,立即倒入漏勺內濾去油,肥肉、冬筍、火腿切成片。鍋中放入蔥薑油,燒熱,投入薑稍炸,放入肥肉片煸炒,烹入料酒、米醋,再加入十奶十湯、十精十鹽、味十精十、十胡十椒粉,調好口味,燒開倒入砂鍋內,把魚頭(嘴朝上)、冬筍片、火腿片和口蘑片都放入場內,湯開撇去浮沫,加入天麻酒液,蓋上蓋,用小火燉30分鐘。再加入油菜心、天麻片,揀出薑片,約燉5分鐘,端下鍋,撒上蔥絲和香菜段即成。

效用說明:對肝風眩暈、神經十性十偏頭痛、肢十體麻木、高血壓病及神經衰弱的頭昏、頭痛、失眠等癥,均有一定輔助食療作用。

珍珠明骨

主要原料:水發明骨600克,魚茸50克,火腿2克,蕃茄50克,黑木耳5克,小菜心50克,雞湯300克,植物油3克,十精十鹽、紹酒、味十精十、濕淀粉適量。

制作方法:將魚茸做成珠粒,明骨出十水,小菜心修成5厘米長,其它配料均切小片。將鍋燒熱,滑鍋後下植物油,下菜心及其它配料,略煸,放入雞湯燒沸,調好口味,將明骨、魚茸珠下鍋再燒沸勾薄芡,裝盆即成。

效用說明:補肝。

雞茸蛤士蟆

主要原料:蛤士蟆油75克,雞脯肉100克,雞湯400克,雞蛋清125克,熟火腿末15克,料酒45克,十精十鹽2克,水淀粉40克,蔥段20克,薑片10克,豬油60克,味十精十適量。

制作方法:將蛤士蟆油粒盛入陶瓷容器內,加清水500克、料酒15克、蔥段10克、薑片5克,上展蒸2小時,取出換水,撕去其中黑膜,再加清水500克、料酒15克、蔥段10克、薑片5克,上屜蒸2小時(此時油粒已漲開),取出用清水漂洗幾次,除去腥味及酒氣味,浮浸數小時後,粒粒漲開如花朵,撈出控於水分待用。將雞脯肉洗凈,切成細茸,放入碗中,分兩次加入清水約75克,用竹筷攪勻,再加入料酒5克、十精十鹽1克、味十精十少許和水淀粉,繼續攪勻。另用一個碗,加入雞蛋清,打散,然後將雞蛋清徐徐倒入雞茸內,邊倒邊攪,前後分兩次加清水75克,攪勻待用,炒鍋上火,加入雞湯、蛤士蟆油和料酒10克、十精十鹽1克、味十精十少許、燒透後將雞茸倒入,邊倒邊用手勺推勻,出鍋裝盤,撒上火腿末即成。

效用說明:適宜於肝腎不足、五心煩熱、四肢軟弱、消瘦乏力的患者食用,也可作為產後體虛及年老體弱者的滋補食品。

冰糖蛤士蟆

主要原料:蛤士蟆油50克,金糕50克,冰糖200克。

制作方法:將蛤士蟆油用涼水浸泡4小時,待發軟後去凈黑質,用清水沖洗幾遍,最後用十溫十水泡好,金糕切成小丁。鍋置於火上,倒入清水燒開,放入蛤士蟆油燙透,分別撈在10個小湯碗內。將鍋刷凈,重新置於火上,倒入清水1000克,加冰糖燒開溶化,分別盛入10個小湯碗內,把金糕丁撤在上面即成。

效用說明:滋補肝腎,強筋壯骨。適宜於肝腎不足、頭暈眼花、視力減退、十精十力不足、肢軟無力等癥。

鯉魚赤豆粥

主要原料:鯉魚1條(約重500克),陳皮6克,赤小豆120克,白糖適量。

制作方法:鯉魚去鱗及內臟洗凈,加陳皮、赤豆煮爛成粥,可加適量白糖,吃肉喝湯。

效用說明:適宜於肝硬化、腹水,也可作為黃疽型肝炎、慢十性十膽囊炎、胰腺炎的輔助食療。

香菇蒸帶魚

主要原料:於香菇20克,帶魚100克,調料適量。

制作方法:帶魚洗凈,切塊裝盆,香菇泡發洗凈,切成條,放入帶魚盆中,加薑片及蔥等調料後上展蒸透即成。

效用說明:益肝、和胃、健脾、降血脂。

芹菜炒香菇

主要原料:芹菜400克,水發香菇50克,十精十鹽6克,植物油50克,味十精十、淀粉適量。

制作方法:芹菜摘去葉,洗凈,剖開切成約2厘米的長節,用鹽拌勻,約10分鐘後再用清水洗後瀝幹。香菇切片,與醋、味十精十、淀粉混合裝在碗裡,加入水約50克,對成芡汁。鍋置旺火燒熱,倒入植物油,待油冒青煙時,即可下入芹菜,煸炒3分鐘後投入香菇片迅速炒勻,淋入芡汁速炒起鍋即成。

效用說明:平肝清熱。適宜於肝十陽十上亢的高血壓、動脈硬化、高血脂病患者。

枸杞子燉銀耳

主要原料:銀耳20克,枸杞子25克,冰糖(或白糖)約150克,雞蛋2個。

制作方法:銀耳泡發,除去雜質,洗凈,枸杞子洗凈瀝幹,打蛋取蛋清。

砂鍋加開水燒沸後加入蛋清、糖攪勻,再燒沸,即放入枸杞子和銀耳,燉片刻即成。

效用說明:肝臟解毒,滋補強身,具有增進消化液分十泌之功能。

銀杞明目湯

主要原料:水發銀耳15克,枸杞5克,雞肝100克,茉莉花24朵,料酒、薑汁、食鹽、味十精十、淀粉、清湯適量。

制作方法:雞肝洗凈,切成薄片,放入碗內,加淀粉、料酒、薑汁、食鹽拌勻。銀耳泡發,去蒂洗凈,撕成小塊,茉莉花去蒂洗凈,放入盤內,枸杞燒沸洗凈待用。將湯勺置於火上,放入清湯,加入料酒、薑汁、食鹽、味十精十,隨即下入銀耳、雞肝、枸杞燒沸,撇去浮沫,待雞肝剛熟裝入碗內,將茉莉花撒入碗內即成。

效用說明:補肝益腎,明目美顏。適宜於肝腎十陰十虛的視物模糊、兩眼昏花、面色憔悴等癥。

桑仁粥

主要原料:桑椹子30克,鮮青果60克,糯米100克,冰糖少許。

制作方法:先將桑椹子浸泡片刻,洗凈後與米同入砂鍋煮粥,粥熟加冰糖稍煮即成。鮮青果或用新鮮紫黑色熟果實,與米同煮成粥。

效用說明:補肝、滋味、養血、明目。適宜於肝腎血虛引起的頭暈目眩、視力減退、耳鳴、腰膝酸十軟、須發早自、以及腸燥便秘等癥。

梅花粥

主要原料:白梅花約5克,粳米約100克。

制作方法:先煮粳米為粥,待粥將成時加入白梅花,同煮二三沸即成。

效用說明:舒肝理氣,健脾開胃。適宜於肝胃氣痛、梅核氣、神經官能癥等患者。

決明子粥

主要原料:炒決明子15克,粳米100克,冰糖少許,或加白菊花10克。

制作方法:先將決明子放入鍋內炒至微有香氣取出,待冷後煎汁,或與白菊花同煎取汁,去渣,放入粳米煮粥,粥將熟時,加入冰糖,再煮一二沸即成。

效用說明:清肝、明目、通便。適宜於目赤腫痛、怕光多淚、頭痛頭暈、高血壓病、高血脂癥、肝炎、十習十慣十性十便秘等癥。

菟絲子粥

主要原料:菟絲子約60克,鮮青果100克,粳米100克,白糖適量。

制作方法:先將菟絲子洗凈後搗碎,加水煎取汁,去渣後入米煮粥,粥將成時加入白糖稍煮即成。

效用說明:補腎益十精十,養肝明目。適宜於肝腎不足所致的腰酸膝軟、四肢無力,十陽十痿、遺十精十、早十泄,小十便頻數、尿有餘瀝等癥。

《保健藥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