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補益氣血藥膳

山藥面

主要原料:白面500克,雞蛋(去黃)2個,豆粉30克,山藥250克,羊肉100克,薑、蔥、鹽適量。

制作方法:先將山藥去皮煮熟搗泥,與白面、蛋清、豆粉同和做面絲。另煮羊肉做湯煮面,放入薑、蔥、鹽適量。

效用說明:補虛贏,益元氣。凡屬體質虛弱、氣血兩虧、形體消瘦、喜暖畏寒、乏力少氣懶言、動則喘十息自汗者,皆可輔食。

首烏粥

主要原料:何首烏50克,粳米100克,大棗3個,冰糖適量。

制作方法:用何首烏以砂鍋煎取濃汁去渣,入粳米、大棗、冰糖適量同煮成粥。

效用說明:適宜於老年高血脂、血管硬化、十陰十血虧損、大便於燥等癥。

海蟄荸薺湯

主要原料:海蜇皮50克,荸薺100克。

制作方法:將海蜇皮、荸薺去皮切片煮湯。

效用說明:適宜於十陰十虛十陽十亢型高血壓患者。

香菇燒菜花

主要原料:菜花250克,小香菇15克,雞湯200克,淀粉10克,味十精十2克,蔥2克,薑2克,鹽4克,雞油10克,花生油10克。

制作方法:將菜花洗凈,掰成小塊,用開水燙透,小香菇洗凈待用。將花生油燒熱放入蔥、薑,煸出香味,再放入鹽、雞湯、味十精十,燒開將蔥、薑撈出,再將菜花、香菇分別碼入鍋內,用微火稍烤入味後,淋入淀粉、雞油,翻勺即成。

效用說明:適宜於高血壓、動脈硬化及糖尿病患者。

降壓茶

主要原料:羅佈麻葉6克,山植15克,五味子5克,冰糖適量。

制作方法:將羅佈麻葉、山植、五味子、冰糖(肥胖病人可不放糖),用開水沖泡代茶飲用。

效用說明:久服可降低血脂、血壓,還可防治冠心病。

荔枝粥

主要原料:荔枝肉50克,山藥10克,蓮子10克,粳米100克,白糖適量。

制作方法:山藥去皮切丁,蓮子去皮心,荔枝肉切丁。米洗凈。將米與蓮子加水煮至將熟,加入山藥和荔枝丁,繼續煮沸即成。

效用說明:補脾補血。適宜於貧血、老年人晨間腹瀉(五更瀉)等癥。

山藥茯苓包子

主要原料:山藥粉100克,茯苓粉100克,面粉500克,白糖300克,食用堿、豬油、調料適量。

制作方法:將山藥粉、在冬粉放入碗中,加水適量,調成糊狀上展蒸30分鐘,加豬油、白糖、調料調成餡備用。將面粉發酵,加入適量的食用堿,做成包子,蒸熟即成。

效用說明:益脾胃、補氣。固十精十。適宜於脾胃不健、食少遺尿、尿頻等癥。

桂漿粥

主要原料:肉桂3克,粳米100克,紅糖適量。

制作方法:將肉桂煎取濃汁去渣,再用粳米煮粥,待粥沸後調入桂汁及紅糖,同煮成粥。或用肉桂末1—2克調入粥內同煮服食。

效用說明:補十陽十氣、暖脾胃、散寒止痛。適宜於腎十陽十不足、畏寒怕冷、四肢發涼、十陽十萎、小十便頻數清長、脈搏微弱無力、脾十陽十不振、院腹冷痛、飲食減少、大便稀薄、嘔吐、腸鳴腹脹、消化不十良,以及寒濕腰痛、風寒濕痹、婦女虛寒十性十痛經等癥。

棗糖糕

主要原料:白面500克,小棗150克,蜜棗100克,紅糖250克,小米面100克,玫瑰5克,(或玫瑰香十精十1滴)。

制作方法:把白面發好使好堿(堿稍大點)放入盆中,紅糖用玫瑰水溶化,與小米面一起摻入面中,調攪成稀糊狀。將方模子放人籠屜633厘米見方、6厘米高的模子),把調好的面糊倒入一半用板刮平,放上小棗(去核),再將剩下的一半糊倒上,在上面碼上蜜棗,用旺火蒸20分鐘即成。切成方塊,涼、熱均可食用。

效用說明:補脾腎、益氣血。適宜於貧血、食欲不振、消化不十良等癥。

甜酒釀山藥羹

主要原料:甜酒釀500克,山藥150克,糖桂花少許(或桂花香十精十),白糖100克,水淀粉適量。

制作方法:將山藥洗凈去皮,切成小丁,放入開水燙一下,撈出放鍋內,加開水500克,置火燒開5分鐘,倒入甜酒釀和白糖,再燒開,用水淀粉勾芡,煮開後盛入兩個碗內,撤上少許糖桂花即成。

效用說明:補益氣血。適宜於遺十精十帶下、小十便頻數、氣短乏力等各種身十體虛弱癥。

黃芪軟炸裡脊

主要原料:豬裡脊肉400克,黃芪50克,蛋黃1個,水淀粉20克,蔥段、薑片各10克,醬油12克,料酒5克,植物油500克,味十精十、十精十鹽少許。

制作方法:將黃蔑切片,水煮提取濃縮汁50毫升備用。將裡脊肉去掉白筋,片成0.4厘米的片,兩面用刀劃成十字花,再切成0.8厘米寬、2.5厘米長的條。放涼水碗內,淘凈血沫,用凈佈振幹放入碗內,加蔥薑、味十精十、料酒、醬油、鹽。10分鐘後,去掉蔥薑,用凈佈振幹。將蛋黃、水淀粉放在碗內,用手攪成糊,將裡脊肉放人糊內攪勻。鍋置於火上加入植物油,待油熱三成,將裡脊肉逐塊下鍋,炸成金黃色肉發起時,將油詫出,隨將兌好的汁及黃茂濃縮汁灑在肉上,翻兩下即成。

效用說明:補腎養血,益氣固表。適宜於自汗盜汗、浮腫、內傷勞倦、脾虛泄瀉、脫十肛十及一切血虛之癥。對老年體虛、產後及病後體弱者更為適宜。

枸杞滑熘裡脊片

主要原料:豬裡脊肉250克,枸杞子50克,水發木耳、水發筍片、豌豆各25克,蛋清1個,水淀粉15克,蔥、蒜、薑各5克,豬油50克,清湯15克,植物油750克(耗油75克),十精十鹽、米醋、味十精十、料酒各少許。

制作方法:將枸杞子分為2份,一份25克水煮提取枸杞子濃縮汁20克,另一份25克用清水洗凈,放小碗中上展蒸30分鐘(蒸熟)備用。裡脊肉十抽十去白筋,切成4.5厘米長、2.5厘米寬的片,用蛋清、水淀粉、鹽少許抓勻漿好。將鍋置於火上,加入植物油,待油十溫十後將漿好的裡脊片下入油鍋滑開、滑透,倒人漏勺控油。另將鍋加入豬油,油熱時將配料和蔥、蒜等下鍋,用勺偏炒,加入調料、清湯,枸杞子濃縮汁及蒸熟的枸杞子,再將裡脊片下鍋,用勺攪勻,勾小流水芡,翻一下即成。

效用說明:適宜於體虛乏力、神疲,血虛眩暈、心悸、腎虛十陽十萎、腰痛等癥。

荔枝肉

主要原料:豬腿肉300克,鮮荔枝肉100克,蛋清2個,水淀粉25克,白糖60克,自醋30克,食用紅色素(紅曲)1滴,植物油1000克(耗油50克),十精十鹽、料酒適量。

制作方法:把豬腿肉切成2塊,用刀背敲松後改刀切成小方塊24塊,加入鹽、食用紅色素少許,蛋清、水淀粉15克,拌勻備用,把鮮荔伎肉一切兩半。

燒熱鍋放入植物油,待油燒至六七成熱時,把豬腿肉一塊塊下鍋炸至內熟外脆呈金黃色撈出,將鍋中的油倒出,加入料酒、水1000克、白糖、白醋、十精十鹽,下水淀粉勾芡,倒入炸好的肉和鮮荔枝肉翻勻,淋上少許熱油,起鍋裝盤即成。

效用說明:生津養血。適宜於病唇、產後虛弱以及老年人十體虛煩渴者食用。

紅燒豬蹄

主要原料:豬蹄1000克,花生米(帶皮)100克,大棗40枚,料酒25克,

醬油60克,白糖30克,蔥段20克,生薑10克,味十精十、花椒、八角(大料)、茴香、小茴香各少許,鹽適量。

制作方法:花生米、大棗置碗內用清水洗凈,浸十潤。將豬蹄去十毛十洗凈,煮四成熟撈出,用醬油拌勻。鍋內放油,上火燒七八成熱,將豬蹄炸至金黃色撈出。放在砂鍋內,註入清水,同時放燒備好的花生米、大棗及調料,燒開後用小火燉爛即成。

效用說明:適宜於貧血、血小板、白細胞減少、紫瘢等癥。

當歸豬蹄湯

主要原料:豬蹄2個,當歸30克。

制作方法:將豬蹄、當歸同煮熬湯。

效用說明:養血通十乳十。適宜於產後血虛、十乳十腺腫脹而致十乳十汁不下者。

黃芪豬肝湯

主要原料:豬肝500克,黃芪60克,鹽少許。

制作方法:將肝、黃芪同煮,肝熟湯成後撈出黃芪,食肝飲湯。食用時可加鹽少許。

效用說明:益氣、養血、通十乳十。凡因產後血虛氣少,以致十乳十汁甚少,且伴有面色晄白、氣短自汗、乏力倦怠等癥者,可輔飲此湯。

枸杞牛肉片

主要原料:熟牛肉(脯肉)500克,枸杞子50克,雞蛋1個,水淀粉50克,蔥、薑絲、蒜片各10克,醬油20克,清湯750克,植物油750克(耗油75克),面粉少許,花椒、大料、鹽、米醋、味十精十、料酒各適量。

制作方法:將枸杞子分為2份,一份水煮取濃縮汁25克,另一份洗凈,置小碗內上展蒸30分鐘(蒸熟)備用。牛肉切成2厘米見方的塊,雞蛋破殼放在碗內,加淀粉、面粉、水少許攪成糊,將肉放入漿勻。鍋置於火上,加入植物油至五成熱時,將肉下鍋逐塊炸成金黃色時撈出。潷去餘油。將蔥、薑、蒜、花椒及蒸熟的枸杞子撒在碗底,肉碼放在上邊,擺整齊。另將鍋置於火上,添上清湯,加入鹽、味十精十、料酒,調好味道,澆在肉碗內,上展用旺火蒸30分鐘取出,將汁倒在鍋內,肉放在盤內,潷出花椒。再將鍋置於火上,加香油、醋少許及枸杞子濃縮汁,湯沸後澆在肉上即成。

效用說明:滋十陰十補血、強筋骨、健脾胃。適宜於虛損贏瘦、腰膝酸十軟、脾虛不運、消渴、水腫、眩暈、十陽十痿、遺十精十等癥。老年體弱、病後體虛者服用,可起到較好的滋補、強壯作用。

歸地燉羊肉

主要原料:羊肉500克,當歸15克,生地15克,於薑15克,醬油25克,蔥10克,薑3克,蒜3克,植物油600克(耗油50克),十精十鹽、味十精十、料酒適量。

制作方法:當歸、生地、於薑均切片,每種挑出外形完整美觀的切片各5克,直接加入,剩餘部分同煮提取混合濃縮汁25克。把羊肉切成長4.5厘米、寬2厘米的長方塊。把鍋置於旺火上,加入植物油,燒至油見煙時,把切好的羊肉塊放入,約偏5—6分鐘,肉變金黃色時撈出。把砂鍋放在微火上,加入煸好的羊肉塊,加清水沒過肉,再放進調料及當歸等混合濃縮汁,一直煨到肉爛(一般約2小時左右)。在肉爛前30分鐘,把當歸等三種切片放在砂鍋內共煨,煨好後再把當歸等三種切片挑出。將肉倒入湯盤內,然後把三種切片整齊碼放在盤邊,作為點綴。

效用說明:益氣補血,十溫十中補虛。適宜於病後、產後體虛、貧血、腎虛的患者食用。

當歸羊肉湯

主要原料:羊肉500克,當歸15克,生薑15克,十精十鹽6克,料酒15克,味十精十適量。

制作方法:將當歸、生薑用水洗凈,切長片。羊肉剔去筋膜,入沸水鍋內潷去血水。撈出切成5厘米長、2厘米寬的條備用。取凈鍋(最好是砂鍋),加入清水適量,然後將切成條的羊肉下入鍋內,再加當歸和生薑,在旺火上燒沸後,撇去浮沫,加入調料,改用小火燉約1.5小時至羊肉熟爛即成。

效用說明:適宜於因血虛有寒引起的腹中冷痛,婦女產後虛寒腹痛,或虛寒十性十的痛經等癥。

白果燒雞

主要原料:雛母雞1隻(約重1250克),白果仁100克,雞清湯750克,十精十鹽10克,醬油10克,料酒20克,蔥、薑段各25克,水淀粉10克,豬油50克,植物油500克(耗油75克),味十精十、面粉、大料適量。

制作方法:雛母雞開膛,除凈內臟,洗凈,剁去雞爪,雞肉剁成長方塊,白果用刀將皮拍碎。將鍋置於旺火,倒入植物油,油熱後把雞肉塊用醬油5克拌勻,下入油鍋內炸至金黃色時撈出控油,再將拍碎的白果仁入油鍋中炸透,撈出。另將鍋置於旺火上,倒入豬油,油熱下入蔥、薑略炸後烹入雞清湯,再入料酒、十精十鹽、味十精十、白糟、醬油5克、大料,最後下入炸好的雞肉塊和白果,轉微人燜爛。侍爛後轉旺火,調好味,用水淀粉勾芡,起鍋盛在盤內即成。

效用說明:補氣養血,平喘止咳。適宜於老年體虛濕重的久咳、痰多、氣喘、小十便頻數,以及婦女脾腎虧虛、濁濕下註、帶下量多、質稀等癥。對於老年十性十慢十性十氣管炎、肺心病、肺氣腫及帶下癥患者,也是一種較好的保健膳食。

五圓全雞

主要原料:凈母雞1隻(約重1250克),桂圓肉15克,荔枝肉15克,烏棗12克,蓮子肉15克,枸杞子15克,冰糖30克,蔥10克,薑5克,十精十鹽、料酒、十胡十椒粉適量。

制作方法:將凈雞腹部朝上放在大碗中央,桂圓肉、荔枝肉、烏棗、蓮子肉、枸杞子放在碗內的四周,再加上冰糖、十精十鹽、料酒、蔥、薑及清水少許,上展蒸2小時,取出調好味,撒上十胡十椒粉即成。

效用說明:補血養十陰十,益十精十明目。適宜於氣血兩虛、面色蒼白、病後、產後體虛等癥。

核桃仁雞丁

主要原料:雞脯肉250克,核桃仁100克,水發香菇15克,玉蘭片15克,火腿10克,蛋清1個,清湯100克,料酒10克,雞油10克,植物油100克,十精十鹽、味十精十、濕淀粉適量。

制作方法:雞脯肉去筋切丁,用蛋清和濕淀粉漿好,香菇、玉蘭片、火腿切成小菱形塊,核桃仁用熱油稍炸至呈黃色。將雞丁用熱油滑至七成熟,潷去油,再放入配料及味十精十、料酒、鹽少許,用濕淀粉勾芡,淋上雞油,出勺時放入核桃仁,翻炒兩下即成。

效用說明:補腎壯十陽十,雙補氣血,明目健身。適宜於腎十陽十不足的十陽十萎、尿頻,肺腎兩虛的咳嗽、氣喘,十精十血虧少的眩暈、便秘,以及身十體虛弱的神倦乏力、面色無華等癥。

黃芪汽鍋雞

主要原料:凈嫩母雞1隻(約重1000克),黃蔑20克,十精十鹽5克,蔥段、薑片各10克,料酒15克,清湯500克,味十精十、十胡十椒粉各適量。

制作方法:黃茂洗凈,切長斜片。將凈雞先入沸水鍋內氽片刻、撈出,用涼水沖洗。把黃芪片整齊地裝入雞腹腔十內,並將雞放入汽鍋內,加入蔥段、薑片、料酒、清湯、鹽,用棉紙封口,上展用旺火蒸約2小時,出展後,揀出蔥、薑,把黃明從雞腹內取出,碼放在雞上,並加上十胡十椒粉調味即成。

效用說明:益氣升十陽十,養血補虛。適宜於脾虛食少、乏力、氣虛自汗,以及感冒、血虛眩暈及中氣下陷之久瀉、脫十肛十、子十宮下垂等癥。也可作為病後體弱、營養不十良、貧血、腎炎、內臟下垂患者的保健膳食。

清蒸蟲草白花鴿

主要原料:白花鴿2隻(約重250克),冬蟲夏草3克,水發香菇15克,筍片15克,火腿片10克,料酒50克,清湯1000克,味十精十、十精十鹽適量。

制作方法:冬蟲夏草用清水洗凈,鴿子剖腹,取出內臟,洗凈,下開水鍋中永一下取出,洗凈血穢。將氽過的鴿腹向上,放在湯碗內,加入料酒、味十精十、十精十鹽、清湯、冬蟲夏草、香菇、筍片,火腿片鋪在鴿面上,上展蒸2小時左右,酥爛後取出即成。

效用說明:補虛損,益氣血,添十精十髓。適宜於腎虛所致的十陽十萎、遺十精十、腰膝酸十軟、氣短乏力、記憶力減退、自汗盜汗等虛弱癥,以及病後久虛不復等患者食用。

黃芪米醋脆皮鯉

主要原料:鯉魚1條(約重700克),黃芪30克,水發玉蘭片50克,水發香菇50克,蔥20克,蒜5克,薑10克,醬油15克,醋20克,白糖25克,泡辣椒2個,清湯100克,水淀粉100克,植物油750克(耗油150克),十精十鹽、料酒各適量。

制作方法:將黃芪切長斜片,用水煮提取濃縮汁30克,並從提取後的黃芪片中挑出處形好的數片,留作上菜時點綴用。鯉魚去鱗、鰓和內臟,用刀將兩面斜劃6—7刀,刀的深度到魚刺為度,距離相等,放入裝有料酒、醬油的碗內浸漬約5分鐘,取出用凈佈搌幹,再用水淀粉均勻地抹在魚身上。蔥切成絲、花各一半,蒜切成未、絲各一半,泡辣椒去籽,切成細絲,玉蘭片、香菇均切成4厘米長的細絲。鍋置於火上,倒入植物十抽十,燒沸後先將魚頭放入鍋內,立即翻轉炸另一邊,將魚炸成深黃色,撈出放入盤中。鍋中留油100克,將蔥、薑、蒜、泡辣椒、玉蘭片、香菇全部入鍋炒勻,再將醬油、白糖、醋和清湯、水淀粉及黃蔑濃縮汁調勻入鍋,以湯勺攪勻成濃汁並起小泡,呈金黃色時,將盤中的魚以凈佈蓋上,用手拍打,使魚身松十軟,將鍋內濃汁淋在色面,撒上蔥絲、泡辣椒絲即成。

效用說明:適宜於內傷勞倦、脾虛瀉泄、氣虛血脫、水腫脹滿、產後十乳十汁不下等氣虛血衰癥,以及年老體虛、產後氣血兩虛、病後身十體恢復等,皆可食用。

清蒸鰣魚

主要原料:鰣魚1條(約重600克),香菇10克,玉蘭片25克,西紅柿50克,油菜心50克,蔥15克,薑5克,雞油25克,植物油500克(耗油25克),十精十鹽、味十精十、料酒、大料適量。

制作方法:鰣魚去內臟及鰓(不要去鱗),洗凈,香菇用開水泡發洗凈,摘去根蒂,玉蘭片片成薄片,西紅柿用開水燙一下,蔥切斜塊,薑去皮切片,十精十鹽、味十精十、料酒、雞油放入一個碗內調勻。將炒勺置幹旺火上,倒入植物油,燒至七成熱時,將魚下勺炸一下,急速撈出,除出腥味。隨即放在一個魚盤內,放入香菇、玉蘭片,將調好的調料倒在魚盤內和魚身上,加入蔥塊、薑片,然後上展用旺火蒸熟(時間不要太長)。出展後,揀去蔥、薑、大料,把蒸魚的汁潷在勺內,將魚移到另一個盤內,再把炒勺放在大火上,加料酒、味十精十、雞油,放入西紅柿、油菜心,煮沸後澆在魚身上和魚盤內即成。吃時,用筷子將魚鱗向魚的兩頭一撥即可。

效用說明:適宜於體弱久病、氣血不足、虛勞咳嗽、脾胃不和而引起的食少、面黃消瘦等癥。

黃芪幹燒鰣魚

主要原料:鰣魚1條(約重600克),十十黨十十參10克,黃芪10克,醬牛口條(或瘦醬牛肉)50克,玉蘭片50克,豆瓣醬30克,辣椒糊20克,蔥15克,薑5克,蒜5克,香油25克,植物油500克(耗油75克),醬油、米醋、白糖、料酒、大料適量。

制作方法:十十黨十十參、黃芪切斜長片,分別水煮提取濃縮汁各10克,鰣魚去內臟及鰓(不要去鱗),洗凈,醬牛口條、玉蘭片切成1厘米的小丁。炒勺放在旺火上,倒入植物油燒至六成熱時,將鰣魚下勺炸透,呈金黃色。再把炒勺放在旺火上,放入植物油15克,將蔥末、薑末、蒜末、大料、豆瓣醬以及辣椒糊一同放入勺內煸炒至金黃色,然後用料酒一烹,放點水,加米醋、醬油、味十精十、白糖、香油,將魚下勺,見開後撇去浮沫,把醬牛口條和玉蘭片丁放在魚的一側,移至微火上烤透(在烤的過程中,要把魚翻過來,烤另一面)。再移至旺火上,加入十十黨十十參、黃芪濃縮汁,等到魚汁燒至少量時,將勺拿下,把魚擺在盤中央,將配料及魚汁一井澆在魚身上即成。

效用說明:健脾強身。適宜於脾胃虛弱、氣血兩虧、體倦無力、自汗盜汗、食少口渴、久瀉脫十肛十、子十宮脫垂、胃下垂、貧血、崩漏等氣衰血虛癥。病後身十體虛弱和年老體虛者也可食用。

參芪砂鍋魚頭

主要原料:活鳙魚頭(附一段魚肉)750克,十十黨十十參10克,黃芪10克,陳皮6克,冬筍25克,水發香菇25克,火腿25克,料酒10克,青蒜段10克,蔥20克,薑10克,熟豬油50克,海米少量,十精十鹽、味十精十、十胡十椒面適量。

制作方法:將十十黨十十參、黃芪切片,混合後同煮提取濃縮汁20克,也可將十十黨十十參、黃芪盛在紗佈袋中,與魚頭一起燉,食用前先取出紗佈袋。魚頭去鰓,劈開洗凈,冬筍、火腿切成片,蔥切段,薑切片,香菇洗凈。鍋置於火上,倒入豬油、燒熱,放入魚頭,煎成兩面金黃色,再下入蔥、薑稍煎,然後烹入料酒,放入清湯,下入鹽、味十精十,調好口味。開鍋後,盛喪砂鍋內,再放冬筍片、火腿、香菇、十胡十椒面、海米及十十黨十十參、黃芪濃縮汁,旺火見開後,移至微火燉30分鐘左右,待魚頭爛,湯汁濃時,再下青蒜段,淋少許明鈾在青蒜段上即成。

效用說明:適宜於貧血、營養不十良、食少乏力、氣虛水腫等癥及病後恢復者。

蒸鱔魚豬肉

主要原料:黃膳250克,豬肉100克,調料適量。

制作方法:將黃膳去肚腸後切段,肉切片,用調料煨浸,上展蒸熟後食肉飲汁。

效用說明:補中、益氣、血虛。適宜於婦女產後失血較多、血氣虧損,或大手術及大病後,體質受損而五臟虛衰所引起的氣少乏力、動則喘十息、面色蒼白、多汗心悸、腰膝酸十軟等癥。

紅燒元魚

主要原料:元魚1000克,雞翅4隻,火腿50克,蘑菇30克。醬油10克,料酒20克,蔥、薑各10克,蒜3克,雞湯750克,豬油50克,十精十鹽、味十精十、白糖、十胡十椒粉適量。

制作方法:元魚宰殺後洗凈,剁去爪尖,再剁成塊,雞翅剁去尖的一段,再剁成兩段,火腿切成大厚片,蔥切段,薑切片,蒜切去根十部。將雞翅用水氽透,撈出,元魚用水加蔥、薑、料酒永一下,撈出。鍋置於火上,加入豬油,油熱後,下入蔥、薑偏炒幾下,即加入雞湯、元魚、雞翅、火腿、蘑菇、

鹽、料酒、醬油、十胡十椒面、白糖(少許),燒開,撇去俘沫改用砂鍋烤。在砂鍋內墊上蔑片(竹子劈成的薄片,以防糊底),將元魚等放入,蓋上蓋,用小火烤到快爛時,下入蒜瓣,待已爛時,揀出火腿、蘑菇、蔥、薑、雞翅均不要,撈出元魚,拆去骨。先將軟邊放入瓷器內,再把肉放在上面,澆入原汁。上桌前,將原汁瀝入鍋內,元魚翻扣盤中,原汁濃縮,加入味十精十,淋在元魚上即成。

效用說明:滋十陰十益氣,補血養血,適宜於骨蒸潮熱、心煩夫眠、痔瘡便血、崩漏帶下、腰痛、脫十肛十、乏力等癥,也可作為癌癥或肝硬化病人的保健食療。

磨菇燒豆腐

主要原料:嫩豆腐250克,鮮蘑菇100克,香油30克、十精十鹽、味十精十、醬油適量。

嫩豆腐洗凈,切成小塊,鮮蘑菇削去根十部黑污,洗凈,切成片。

將豆腐、鮮蘑菇片、鹽和清水(浸沒豆腐)放入炒鍋內,在中火上煮沸後,改用小火燉約15分鐘,加入醬油、味十精十,淋上香油即成。

效用說明:補氣益胃,化痰理氣。適宜於熱病中、後期,體倦氣虛,以及肺虛有熱、咳嗽痰多等癥。

薑絲菠菜

主要原料:菠菜250克,鮮薑25克,十精十鹽2克,醬油5克,香油5克,花椒油2克,味十精十、醋適量。

制作方法:菠菜洗凈,切成7厘米的長段,鮮薑去皮,切細絲。鍋內加清水,置火上燒沸,加入菠菜段略焯,撈出瀝凈水,輕輕擠一下,裝在盤內抖散晾涼。把鮮薑絲及調料一起加入涼菠菜中,拌勻入味即成。

效用說明:養血通便。可作為老年十性十便秘、十習十慣十性十便秘及高血壓患者的輔助食療。

木耳紅棗醬

主要原料:黑木耳10克,紅棗50克,白糖適量。

制作方法:黑木耳泡發洗凈,幹燥後粉碎,紅棗煮爛,去皮、核。將木耳粉、紅棗、白糖同煮成醬即成。

效用說明:適宜於貧血等癥。

繡球黑木耳

主要原料:黑木耳25克,發菜10克,鱖魚茸250克,白菜葉50克,瘦火腿25克,熟豬油25克,熟蛋清50克,芝麻油25克,味十精十1克,薑末15克,濕淀粉30克,十胡十椒粉0.2克,十精十鹽4克,蔥花25克,冬筍25克,雞蛋清1個。

制作方法:將黑木耳入十溫十水浸軟後洗凈瀝幹,冬筍切片,熟蛋清、火腿、白菜葉分別切絲,放入碗中加發菜拌勻。將鱖魚茸放入大碗中,加薑末、蛋清、濕淀粉和十精十鹽,攪勻成魚餡料,並擠成魚丸,在混合絲中一滾,逐個置平盤中,上展蒸10分鐘。炒鍋置旺火上,加豬油燒熱,下筍片、黑木耳略煸,倒入適量清湯,放十精十鹽、味十精十燒沸,再放入蒸好的繡球魚丸燒入味,用濕淀粉勾稀芡,淋入芝麻油,裝盆後撒上蔥花、十胡十椒粉即成。

效用說明:益氣養血,補益虛損。適宜於氣血不足、虛勞贏瘦、久痢久瀉、病後體虛、貧血等癥。

木耳當歸湯

主要原料:輝木耳10克,當歸、白芍、黃芪、甘草、陳皮、桂圓肉各4克。

制作方法:將上述各料洗凈後加水蒸熟即成。

效用說明:補血和血,消癥化結。適宜於子十宮十頸癌、十陰十道癌等癥。

燴雙菇

主要原料:罐頭蘑菇200克,香菇50克,十精十鹽6克,植物油50克,味十精十、白糖少許,水淀粉適量。

制作方法:香菇用開水浸發30分鐘,洗凈待用。鍋中倒入植物油,油熱後,放入香菇炒1分鐘,再投入蘑菇、罐頭蘑菇水、香菇水、鹽、味十精十、白糖,待湯汁微開時,用水淀粉勾芡即成。

效用說明:補氣益胃。適宜於年老體弱、久病氣虛、食欲不振、小十便頻數或不禁等癥。

蘑菇什錦

主要原料:鮮蘑20克,香菇20克,荸薺50克,十胡十蘿卜150克,冬筍50克,腐竹50克,黃瓜150克,木耳10克,雞湯500克,鹽5克,白糖5克,薑5克,淀粉25克,料酒10克,香油25克。

制作方法:腐竹燙泡後煮爛切成寸段,黃瓜切成菱形片,荸薺切成圓片,冬筍、十胡十蘿卜切片。將各種主配料分別放開水中氽一下,撈出碼盤成形。炒勺內加入雞湯,將碼好的主配料輕輕推入勺內,加調料,見開後去沫,再用文火煨入味後收汁,勾芡,翻勺,淋入香油入盤即成。

效用說明:補氣益胃,清熱生律,和中潤腸,抗癌。可作為中老年人及心血管病人的輔助食療。

育麟寶

主要原料:金針菇、黑木耳、香菇各10克,白糖適量。

制作方法:將金針菇、黑木耳、香菇分別進行熱水浸泡,提取有效成分的濃縮液,然後與糖共煮,制成晶體即成。

效用說明:利智補血,增加營養。可作為預防兒童貧血、佝僂病,增強兒童智力,促進兒童發育的輔食。

黃芪猴頭湯

主要原料:猴頭菌150克,黃芪30克,嫩雞肉250克,油菜心100克,清湯750克,十精十鹽5克,料酒15克,蔥20克,生薑15克,味十精十、十胡十椒面少許。

制作方法:將猴頭菌沖洗後,放入盆內用十溫十水發脹,約30分鐘,撈出削去底部的本質部分,洗凈切成0.2厘米厚的大片,將發猴頭菌的水用紗佈過濾待用,黃芪洗凈,切斜片。雞肉剁成約3厘米長、1.5厘米寬的長方塊,蔥切段,薑切片,油菜心用清水洗凈待用。鍋燒熱下入豬油,投入薑、蔥、雞塊煸炒後,放入十精十鹽、料酒、發猴頭菌的水、黃芪和少量的清湯,用武火燒沸後再用小火燒約1小時,然後下入猴頭菌片再煮30分種。先撈出雞塊放在碗內,再撈出猴頭菌片蓋在上面。湯中下入油菜心、味十精十、十胡十椒面,略煮片刻即成。

效用說明:補氣養血,補腦強身。可作為病後體弱、體虛易患感冒及營養不十良、貧血、神經衰弱、慢十性十腎炎、糖尿病患者的滋補食療膳食。

黃芪燉母雞

主要原料:生黃芪120克,母雞1隻,調料適量。

制作方法:先將母雞去十毛十及肚腸洗凈,再將黃芪放入母雞腹中縫合,置鍋中加水及薑、蔥、大料,鹽等燉熟即成。

效用說明:補氣養血,益十精十髓。凡因大病、久病、產後失血過多及肝腎慢十性十虧虛諸病,皆可輔食。

清蒸人參雞

主要原料:人參15克,母雞1隻,水發香菇15克,水發玉蘭片10克,火腿15克,十精十鹽、料酒、味十精十、蔥、薑及雞湯適量。

制作方法:將母雞宰殺處理幹凈,入開水鍋燙一下,用涼水洗凈,火腿、玉蘭片、香菇、蔥、薑切片。人參用開水泡開,上屜蒸30分種後取出。將母雞放在盆內,放入人參、火腿、玉蘭片、香菇、蔥、薑、十精十鹽、味十精十,添入雞湯(淹沒雞),上屜用武火蒸爛。將蒸好的雞放在大碗內,把人參(切碎)、火腿、玉蘭片、香菇擺在雞肉上(除去薑、蔥)。將蒸雞的湯倒在勺裡,點火燒開,撇去浮沫,調好口味,澆在雞肉上即成。

效用說明:大補元氣、固脫生津、安神。適宜於勞傷虛損、食少、倦怠、健忘、眩暈頭痛、十陽十痿、尿頻、氣血津十液不足等癥。感冒者禁食。

瓊玉膏

主要原料:人參1000克,生地黃汁8000克,白茯苓2450克,白沙蜜5000克。

制作方法:人參、白茯苓研成細末,白沙蜜用生絹過濾,生地黃取自然汁(搗時不用銅鐵器),將四味藥合並一處拌勻,裝入瓷瓶或罐內,用凈紙20—30層封嚴。用大鋁鍋一口,盛裝凈水,再將瓷瓶或罐放入鋁鍋內,隔水煮熬,先用武火,後用文火。經3天3夜燉熬後取出,用蠟紙數層包嚴瓷瓶口,入水中浸過,取出後再放入原鋁鍋內燉熬1天1夜即成。

效用說明:補氣補血,填十精十補髓。可作為中老年人平時的保健食品。每次一匙空腹服。

烏發蜜膏

主要原料:何首烏20克,茯苓200克,當歸50克,枸杞50克,菟絲子50克,牛膝50克,補骨脂50克,黑芝麻20克,蜂蜜適量。

制作方法:上述備料入盆加水適量,浸泡發透,再放入鋁鍋內加熱煎煮。

每20分鐘取煎液1次,加水再煎,共得煎液3次,合並煎液。先以武火後以文火加熱熬煎液,至稠粘如膏時加蜂蜜1倍,調勻,加熱至沸,停火,冷卻裝瓶即成。每次一匙,以沸水沖化頓服。

效用說明:補血養十陰十。適宜於須發白或脫發等癥。

龍眼蓮子羹

主要原料:龍眼肉100克,鮮蓮子200克,冰糖150克,白糖50克,濕淀粉適量。

制作方法:將龍眼肉放入涼水中洗凈(塊大的撕成兩半),撈出控幹水分。

鮮蓮子剝去綠皮、嫩皮,並去蓮子心,洗凈,放在開水鍋中氽透,撈出倒入涼水中。在鍋內放入750克清水,加入白糖和冰糖,燒開撇去浮沫。把龍眼肉和蓮子放入鍋內,用濕淀粉勾稀芡,鍋開盛入大碗中即成。

效用說明:適宜於血虛心悸、健忘失眠、氣血不足、脾虛泄瀉、浮腫、以及婦女因氣血兩虛引起的病癥。

扶中湯

主要原料:白術30克(炒),生山藥30克,龍眼肉30克。

制作方法:將三物一起水煮成湯,去渣,代之以飲。

效用說明:益氣養血,健脾補中。凡因久泄不止而致氣血俱虛、身十體羸弱、可輔食此湯。

《保健藥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