煩躁(四十五)
煩者,擾擾而煩,躁者,煩劇而躁,合言之,則煩躁皆熱也,分言之則煩在十陽十分,躁在十陰十分,煩淺而躁深也。《難知集》曰∶火入於肺,煩也。火入於腎,躁也。痘疹煩躁,大非所宜,若吐利厥逆,腹脹喘促,譫妄狂亂,昏不知人而煩躁者,謂之悶亂,乃不治之證。
痘瘡以安靜為貴,若忽然煩躁多哭,切須詳審其故。如別無逆證而忽然若此,是必瘡痛而然,待膿成則痛止而煩亦止矣,不必治之。其或飲食寒熱偶有所因而致然者,但當隨證調理之,則無不即安者。
痘瘡煩躁兼喘者,火毒在肺也,宜人參白虎湯加梔子仁。
煩躁多驚者,火在心經也,宜導赤散加梔子、麥門冬,或七味安神丸。
痘毒未透,熱伏於內而煩躁者,宜六味消毒飲,或兼萬氏奪命丹。
熱甚於內而煩渴熱躁者,宜導赤散,或玄參地黃湯加木通、麥門冬,或萬氏牛黃清心丸,或四味消毒飲。
邪毒未解,熱甚於表而煩躁者,宜柴十十胡十十麥門冬散,或羌活湯。
痘瘡紅紫幹燥,壯熱口渴,譫妄者,退火丹,或萬氏牛黃清心丸,或用《良方》犀角地黃湯。
十陰十虛假熱,自利煩躁者,肝腎水虧也,輕則五十陰十煎,甚則九味異功煎,或陳氏十二味異功散。
吐利不食而煩躁者,脾氣虛也,輕則保元湯、十十溫十十胃飲,甚則九味異功煎,或陳氏十二味異功散。
瘡密膿成,營血虧耗,心煩不得眠者,宜三十陰十煎加麥門冬。如有微火者,宜酸棗仁湯。
晝則煩躁,夜則安靜。此十陽十邪盛於十陽十分也,宜人參白虎湯,或加梔子。如晝則安靜,夜則煩躁者,此十陰十中之十陽十虛也,宜三十陰十煎。如有火邪,亦可加梔子仁。
大便幹結不通而煩躁腹脹者,四順清涼飲、當歸丸,甚則承氣湯。若大便秘結,痘瘡陷伏而煩躁者,百祥丸或承氣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