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橋驛黃袍加身

我國唐朝之後的50 幾年裡,改朝換代,猶如翻燒餅一般,速度之快,是任何一個時期也無法比擬的,史稱“五代十國”。

且說到瞭公元959 年的夏天,後周顯德六年,周世宗柴榮英年早逝,死時年僅39 歲。這樣,皇帝就由他的兒子柴宗訓即位。柴宗訓年僅7 歲,還是一個啥事也不懂的孩子,這就引起瞭許多人的眼紅。

周世宗原是個有膽略有遠見的人,他不但近討遠伐,拓展瞭版圖,而且盡量削弱藩鎮軍力,強化禁軍,即讓在外的軍隊力量削弱,而大力增強保衛京城和皇帝的中央軍實力。這是汲取瞭唐代藩鎮節度使兵力過強、中央軍軍力過弱的教訓。在周世宗還未過世的這些日子裡,禁軍最高指揮官是殿前都點檢,當時是由張永德擔任的。當時汴京(開封)曾經流傳過一個謠言:“策點檢為天子”。意思是說擔任點檢的人要做皇帝瞭。周世宗雖然查不出張永德有什麼反叛的跡象,但是心裡總不踏實,就找瞭個借口,將張永德免瞭職,改讓趙匡胤擔任瞭禁軍統帥。

趙匡胤時年三十掛零,長得粗豪魁梧,身形微胖,留著兩撇髭須,國字臉,兩筆濃眉微微倒垂,長一對金魚暴眼,腰板筆挺,凜然有威。年輕時曾隨周太祖郭威征戰四方,屢建軍功,後來又隨世宗南征北戰,深得皇上信任。

兩年前與南唐作戰時,唐主私下裡派人送他一大堆金銀,要他暗中幫襯一把,結果被趙匡胤悉數上交給瞭世宗,這給世宗一個極好的印象。這次委以重任,也與此有關。這人足智多謀,文武雙修,目光遠大。

世宗一死,7 歲的恭帝當上瞭皇帝,一時間全國又惶惶不安起來。誰都知道,讓一個穿開襠褲的孩子當皇帝,少不得又要改朝換代。而每次換朝代,新當上皇帝的人總要讓擁立他為皇的手下,放手“靖市”(掃清市面,即上街掠奪)個五天十天。到時候晦氣的往往是店鋪和有錢人傢,有時候連王公大臣也是被掠奪的對象。他們的一切金銀珠主,甚至年輕漂亮點的女眷都要保不住瞭。這叫他們心裡如何不發慌?不過,這次局勢似乎還平穩,半年內總算沒出什麼事。

顯德七年(公元960 年)的大年初一,人們正高高興興在過年,突然鎮州和走州的地方官飛馬來報,說北漢劉鈞勾結遼兵入侵,聲勢浩大,請朝廷急速發大兵前去抵禦。

那個娃娃皇帝得報,不知該怎麼辦,就是那個深居後宮的符太後也拿不出一個主意來,嚇得臉都黃瞭,一迭聲的叫顧命大臣范質快想辦法。范質是宰相,不會帶兵打仗,打仗自然要靠帶兵的,於是奏請讓趙匡胤為統帥,以副點檢慕容延釗為先鋒,點起兵馬,浩浩蕩蕩北征去瞭。

臨行前,趙匡胤顯得慷慨激昂,他道:“先帝在世時,本來就想掃蕩他們,不幸過早棄世,宏圖未能實現。如今他們欺侮我新帝年幼,自己找上門來,這是自己找死。我此去自當去完成先帝的基業,宰相盡避放心!”

大軍是正月初三開拔的,才一動身,京城裡不知怎麼一來。又沸沸揚揚傳出謠言來,說點檢要作天子瞭。這個謠言過去傳過一次,這次又傳,嚇得有錢人神魂俱亂。人們藏金的藏金,逃難的逃難,一時亂成一團。皇宮裡及朝中百官也都心裡惶恐,不知怎麼辦才好。

且說距離京城東北40 裡處,有一個小鎮叫陳橋驛。這天趙匡胤帶瞭大隊軍馬清晨開發,到瞭這裡已是黃昏,就安營紮寨,在這兒暫歇。

晚飯後,趙匡胤麾下的親吏楚昭輔出營散散步,見前軍散騎指苗訓,獨自一個站在營外空地上,抬頭望天。

這人素來懂得天文星相,軍中人都尊他為“苗先生”。

楚昭輔見瞭,上前道:“苗先生,你在這裡觀望什麼?”

苗訓回頭,見是他,神秘地說:“此事本來不該亂說,隻是你是點檢的親信,說與你也無妨。你看這太陽,與平日裡有什麼兩樣?”

說著,他朝西指那將落下的夕陽。

楚昭輔定睛細看,隻見太陽的下面隱隱約約有個影子,好像兩個太陽重疊一般。重疊處透出一派黑光來,互相摩擦瞭一陣,一個太陽不見瞭,另一個太陽還在,晶光耀眼,在晚霞的襯托下五彩繽紛,光柱百道,煞是壯觀。

這也許隻是一種大自然的光線折射所致,可是楚昭輔被他神秘兮兮的態度所感染,心裡驚慌,悄聲問道:“苗先生,這是什麼征兆?象征吉利還是不吉?”

苗訓道:“是兇是吉,這就要看是誰說瞭。這個征兆就是天命。實話說與你,起先沉沒的那個太陽正是當今小皇帝;後來光芒萬丈的那個太陽卻是咱們的點檢大將軍瞭。以點檢來說,這是大吉兆,可在小皇帝來說,那就是不祥之兆瞭。你說對嗎?”

楚昭輔恍然大悟道:“正是!正是!敝不得這幾天那個‘檢點作天子’的話傳得沸反盈天呢。”

兩人回營後,你一言我一語,剎時一傳十,十傳百,一時全軍都知道瞭這件事。

都指揮領江寧節度使的高懷德,立即聚起眾將士道:“當今皇帝是個小娃娃兒,連吃飯穿衣還不會呢,咱們出生入死地去拼命,立瞭汗馬功勞他知道個屁。既然天上有瞭征兆,咱們不如應天順人,就冊點咱們的趙點檢作瞭天子吧。諸位看如何?”

眾人原都有此心,一聽高懷德的倡議,一齊應和道:“正該如此!咱們快請點檢的胞弟趙匡義商議。”

於是,眾人又立即找來趙匡義。

趙匡義聽說眾人要擁戴他的哥哥為皇帝,有何不肯的?他道:“既然是老天爺安排的,自然是好事,隻是我哥哥一向是個忠義的人,大夥冒冒失失的去叫他自己當皇帝,他未必肯一口答應,還得想個萬全之策才好。”

話還沒說完,趙匡胤帳下的掌記趙晉匆匆趕來,說:“各營軍士都在說,點檢若不肯當皇帝,咱們可不去為那個黃口小兒去沖鋒陷陣,不如回傢瞭。

軍士都這麼說,可想而知,一齊擁護,隻要咱們兵回汴京,大事一定唾手可成,事不宜遲,今晚動手吧。”

這時天色已明,眾將領集合瞭各營將士,宣佈瞭這事,軍中歡聲雷動,並無異議。於是他們一齊來到趙匡胤的帳篷之外,齊呼萬歲。

守門的侍卒連忙搖手道:“各位靜一點,點檢還未起床呢。”

眾人一齊道:“今天大傢冊點檢為天子瞭,你還不知道嗎?”

趙匡義擠上前去,進入帳篷,隻見趙匡胤剛剛醒來,在伸懶腰,似乎對帳外的喧嘩一點兒也不知覺,見瞭弟弟,問道:“兄弟,有什麼事嗎,一大清早的?”

趙匡義將眾將士要他當皇帝的事說瞭一遍給他聽。

趙匡胤皺起眉頭來,道:“這樣的大事怎麼可以草草從事?這些將士貪圖富貴,要陷我於不義,原也難說,你是我的親兄弟,如何也來說這個話?”

趙匡義道:“長兄,俗語道,老天爺賜的不收下,反要惹來禍水。如今天出兩日,這是天意。軍士們都在說,如果點檢一定不肯依瞭他們之請,他們都要回去種田抱孩子去瞭。軍士一散,你豈不是要獲罪嗎?為弟的意思,這天子不是長兄自己去強搶硬奪來的,人傢要你當,不當白不當。”

趙匡胤隻是搖頭,道:“待我出去同諸位將軍商量商量。”

他才走出帳篷,軍士們“刷”的一下,站得整整齊齊的,齊聲高呼:“ 三軍無主,願奉趙副點檢為天子!”

趙匡胤還來不及開口,背後高懷德與石守信四隻手一抖,一件黃燦燦的龍袍已披在他身上瞭。

眾軍士一齊跪倒在地,高呼:“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趙匡胤將身子扭瞭兩扭,怎奈龍袍有高、石二人按著,竟沒扭下來。

趙匡胤道:“你們貪圖富貴,叫我蒙受不義的名頭,這樣重大的事情,怎麼可以做得這樣匆忙?”

趙普上前一步,道:“這是老天爺的安排,民心所向,主公一味推讓,上違天意,下失民心,主公不必多慮瞭。”

趙匡胤還要說話,諸將不由分說,將他擁上馬,一路向汴京進發。

京城裡滿朝文武得到這一消息,相顧失色,全嚇得個言不得語不得。有幾個不服的還想反抗,還未動手,已被到京的先頭部隊抓的抓、殺的殺瞭。

宰相范質、右仆射王溥一時手足無措,隻好跪下迎接。

趙匡胤忙下馬扶起兩人,好言撫慰,命兩人先行入朝召集百官。

百官見京城已被大兵團團包圍,由不得他們瞭,隻好保命要緊,齊口說擁立新帝。

下午申時,百官齊集,排班已定,趙匡胤在大兵的簇擁下從容受禪。

翰林陶谷變戲法地從袖裡取出一道禪詔來,要兵部侍郎竇儀朗聲讀瞭。

趙匡胤跪下拜瞭小皇帝,算是接受制書;接下來他自己坐上龍位,由小皇帝拜瞭他自己。

於是文武百官跪拜,齊聲歡呼。

到此為止,趙匡胤便正式成瞭皇帝。宋朝就此開始。

要說萬幸的,是這次皇帝的更迭少瞭一次“靖市”,這是趙匡胤想多當幾年皇帝,下瞭死命令才煞住的。

表面上看來,趙匡胤是被人逼住瞭沒奈何才當上皇帝;其實鎮州定州的飛馬報,原是子虛烏有,什麼兩個太陽啊,點檢為天子啊,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也成疑點,要不,怎麼短短一晝夜時間,禪詔已準備好瞭,龍袍也在手頭,什麼事都考慮周全,而且井井有條呢?史傢們懷疑,這一切,都是趙匡胤安排好的啊。

(張彥)

《皇帝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