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嵬驛

唐朝天寶十五年(公元756 年)六月的一天清晨,在京的文武百官照例趕著來上早朝。一般官員怕上朝遲到,總是過瞭四更就往皇宮裡趕,到瞭宮門口,隻見高闊的天空中星星滿天,高高的宮墻後聽熟瞭的敲梆聲還在響。

他們下馬的下馬,下轎的下轎,正待進屋休息一忽兒,猛然“呀”的一聲,大門開處,一群年輕婦女神情慌張地一擁而出。她們全穿著粗佈衣服,可腳下仍多是宮中特有的繡鞋。大夥連頭發也不梳理一下,亂嘈嘈的推推搡搡,呼爹叫娘的,走得十分匆忙,對於邊上站著的大臣們,連正眼兒都沒瞟上一眼。這可是前所未有的事。

一個武官看瞭一會,一眼看見婦女中雜有一個原是常侍皇上身邊的小太監,再忍不住,搶上一步,一把將他拖過一邊,問道:“宮裡出瞭什麼事?這麼亂雜雜的?”

小太監連掙兩下掙不脫,隻好求饒道:“王大人快松手,走遲瞭大傢沒命。”

王將軍道:“你快說,出瞭什麼事瞭?”

小太監眼看不說休想走得脫,隻好實說道:“宮中皇上、貴妃已不知去向。看來,他們是..是逃難去瞭。”

竟有這等怪事?皇上撇下眾大臣,說也不說一聲,隻顧自己溜走瞭?眾人如聞晴天霹靂,再也顧不得體統,丟下這個小太監,一哄進瞭皇宮去查看。果然眾多宮殿裡空蕩蕩的,早已人去樓空。

原來,就在三更時分,唐玄宗帶瞭楊貴妃及一應皇親國戚,隨同當朝宰相楊國忠兄妹,在禦史大夫魏方進,龍武大將軍陳玄禮、宮監將軍高力士等人的簇擁下,神不知鬼不覺地一窩蜂掩出延秋門,朝兩方向,直向四川逃難去瞭。

眾宮女太監一早發現此事,如何不急?各自套上一件粗佈衣服扮作瞭老百姓,隨手撈些金銀珠寶,也各自逃生去瞭。

原來,還在去年,當朝那個炙手可熱的節度使安祿山造反瞭。他自范陽舉兵叛變,一路勢如破竹,已南下攻破洛陽,又打下潼關,大軍直奔長安來瞭。

楊國忠原是靠幾個妹子長得漂亮得瞭皇上的寵愛才當上宰相的,除瞭吃喝玩樂之外,隻會討好皇帝,耍點挑撥離間、誣陷好人的伎倆,沒別的本事。

這回動瞭真格的,早嚇得他屁滾尿流,沒瞭主張。

他早一天得到潼關失守的消息,就慌慌張張趕回府去,見瞭他的兩個妹子,連聲道:“走!走!走!再不走就沒命瞭!”

韓、虢兩夫人道:“什麼事這麼急?”

楊國忠臉白如紙,語無倫次道:“潼關丟瞭,今天不走,怕要陪上老命瞭。”

兩夫人問:“有這等事?不是說有哥舒翰這個潼關大元帥在嗎?這麼快就丟瞭城?現在逃哪裡去?”

楊國忠道:“蜀中。那裡是我的老傢,我有根基,加上蜀道難攻易守,逃進蜀中,你我仍不失富貴。隻是皇上疑疑惑惑的,我看再遲就想走也走不成瞭。”

虢國夫人道:“皇上要是拿不定主意,何不讓貴妃勸勸他?”

楊國忠一拍大腿道:“對,我是急昏瞭,忘瞭這點。我去叫貴妃快去勸。”

這一著果然靈驗,楊貴妃一勸,隻隔瞭一天,他們就偷偷摸摸地棄宮西走瞭。

且說唐玄宗李隆基即位當年,原也為老百姓幹過不少好事,人稱“開元之治”,就是稱贊他這段時間做下功德;不料晚年寵上瞭楊貴妃,用上瞭李林甫、楊國忠這檔子人為相,這才鬧得這樣不可收拾。

這天,唐玄宗淒淒惶惶地帶著這批人馬倉皇西逃。路過國庫時,楊國忠道:“皇上,這國庫一把火燒瞭算瞭,留著豈不是白白送給瞭安祿山這賊?”

唐玄宗愀然道:“別燒算瞭。安賊攻進城來,如果搶不到東西,必然去屠殺掠奪百姓,不如留給賊子,叫他也少擾亂百姓。”

楊國忠道:“皇上到瞭這時候還想到百姓,如此隻好便宜瞭這幾個賊子!” 出瞭京城,過瞭便橋。楊國忠隻怕被安祿山的兵馬追上,心想一請示皇上,說不定皇上又發善心,不如自作主張為好。這個時候,兵荒馬亂的,還發什麼善心?於是,他吩咐身邊親兵道:“等人馬一過,這橋燒瞭,別讓賊子得便。”

這幾個親兵站在橋邊,一等皇上的人馬走完瞭就點起火來。

唐玄宗見背後火光沖天,知道又是楊國忠搗的鬼,就吩咐高力士:“你快帶幾個人去將火撲滅瞭,百姓要避賊,就得從這條路上走,燒掉瞭橋,叫他們怎麼辦?”

高力士奉旨帶人去瞭。

再說一行人擁瞭唐玄宗匆匆往西逃去,非止一日,來到咸陽望賢宮。還未到達,就先派中使飛馬去召縣令,令他早早準備好酒食。不料那個縣令聽說叛軍逼近,早已腳底揩油,溜之大吉瞭。中午已過,一行人早已餓得肚子咕咕叫。楊國忠沒奈何,隻好先去老百姓傢買瞭幾個胡餅來奉給皇上充饑。

唐玄宗見眾人都餓著肚子,不好意思先吃,就讓人到四下村子裡去叫:“有誰能獻上糧食的,重重有賞!”

於是百姓就爭著將他們自己吃的地瓜豆麥紛紛送來,這才好歹讓這批吃慣瞭精美佳肴的皇子皇孫飽餐瞭一頓。

此時,他們也顧不得體面,手撮嘴托,風卷殘雲般吃瞭個咂嘴嗒舌。

唐玄宗要收買人心,趁機將賞錢一一發付給送糧的百姓,一面好言撫慰。

百姓眼看堂堂一個皇帝,弄成這股子狼狽相,心裡酸楚,忍不住也陪上瞭不少眼淚。

正這時,拐杖“咯咯”作響,走來一個白須白發的老人。

他伏在唐玄宗前道:“小民郭從謹,有幾句話想對皇上說,不知該不該說?”

皇上道:“你且說來。”

郭從謹道:“安祿山這廝過去表面上裝得百依百順的,其實一肚子的壞水,隻是皇上被這廝騙著誤寵瞭他,這才累得有今天。小民記得當年宰相宋璟在朝的時候,時不時地勸皇上,要皇上頭腦清醒,這才天下太平。近年朝裡隻剩下幾個圖私利的傢夥,小民們雖然伏在草野,也知道遲遲早早禍水要來,隻是叫小民們如何說給皇上早早得知?”

唐玄宗嘆息道:“朕也懊悔得很,可惜已來不及瞭。”說罷,將老人勸走瞭。

將士們尚未吃飯,皇上就著他們去村裡討些買些來胡亂充饑。

可憐一直弄到天黑,將士這才重新集合,等趕到全城館驛站,驛丞也早已人去屋空瞭。

眾人一身的疲累,倒地死豬一般睡瞭一地,也顧不上什麼尊卑上下瞭。

第二天一早,天沒亮,副使王恩禮自潼關逃回,報告哥舒翰已降賊。其實這都是楊國忠害的。他怕哥舒翰兵多勢眾,將來於他不利,強要皇上逼他出戰,以致有兵敗降賊這一舉。如果按他自己的主張牢牢守住潼關,安祿山未必能一下子攻破。

王思禮見瞭大將軍陳玄禮,偷偷說:“怎麼楊傢這窩兄妹還在皇上身邊?他們誤國害民早已該死。早幾天我私下裡就勸過哥舒將軍,要他一邊固守著渲關不要出兵,一邊率支兵悄悄掩回京城,一把抓住瞭這幾個狗男女,亂刀砍瞭。如果他能聽我一言,哪會弄到今天這個田地?將軍何不下手為國除瞭這些奸賊?”

陳玄禮點點頭,使瞭個眼色,意思叫他天機不可泄漏。

第二天,這行人依然出發朝西方向走。

當走到馬嵬驛時,唐玄宗下瞭車。他車馬勞頓,一身疲累,扶到楊貴妃的香肩上,一步一顛地走進驛館歇息。正拿起一杯送上來的水想喝,猛然間,聽見驛門外喊殺連天。他嚇得手一抖,“當”的一聲將一隻杯摔瞭個粉碎。

邊上楊貴妃也早嚇得面如土色,膝蓋酸軟,幾乎站不直身子,忙進瞭裡屋。

唐玄宗臉都黃瞭,結結巴巴對高力士說:“快,快,看..看看去,出瞭什麼事?”

高力士也手顫腳麻的,一步一步挨出館來查問,一會兒進去報告:“稟皇上,楊國忠父子兩個及韓國夫人已被禁軍亂刀砍死瞭!”

唐玄宗大驚道:“怎麼..怎麼會出這樣的事?玄禮在哪裡?”

陳玄禮是護駕大將軍,這事理應由他負責。

這時,禦史大夫魏方進站在他身邊,便道:“皇上安心,容臣跑去看看。”

他走出大門,隻見三五個禁軍正將一顆鮮血淋漓的首級,掛到驛門外門的門框上去,仔細一看,這腦袋不是楊國忠的又是誰的?餘下一群人還在將楊國忠的肢體刀剁槍戮,早成瞭一團肉泥。

魏方進喝道:“你們不要命瞭,怎麼連宰相也敢殺?”

軍士們抬起頭來,見是他,叫道:“不但宰相敢殺,連禦史也敢殺!”

眾軍士一擁而上,手起刀落,他已被砍成幾段,血流瞭一地。

另一位大臣韋見素原跟在他的後頭,見此情景忙退回去,已被軍士趕上,正舉刀要砍,有人大喊“別傷瞭韋相公”。幸虧這一喊,眾人才收瞭刀。他連滾帶爬逃進驛館,報告瞭玄宗。

高力上道:“皇上,不是臣多嘴,今天的事怕隻有皇上親自出去才收拾得瞭。”

玄宗自己也知道事情已非同小可,隻好扶著拐杖,硬著頭皮出來撫慰眾軍士。可是今天的軍士已不像往日那樣,見瞭皇上立即伏在地上三呼萬歲瞭。

他們不聲不響,臉色鐵青著,隻是圍著不走。

唐玄宗回頭悄聲道:“快找玄禮說話!”

高力士去瞭不一會兒,已在人叢中找到瞭陳玄禮。

陳玄禮道:“高公公如何不懂事?楊國忠這廝已經被殺,那個,那個貴妃娘娘是他的妹子,似乎也不宜供奉在皇上身邊,還請皇上割恩正法。”

高力士面有難色,道:“這個..這個恐怕不便入請吧。”

話音未落,隻聽見眾軍士齊聲大叫:“不殺貴妃,誓不護駕!”那聲音驚天動地,嚇得高力士連連倒退。其中有幾個似乎還要動手打高力士,高力士忙不迭轉身進去,在唐玄宗耳邊一五一十地說瞭。

唐玄宗大驚失色,道:“貴妃一直深居宮中,不問國事,大夥幹嗎苦苦要她的命!”

高力士道:“回皇上話,貴妃娘娘原是無罪,隻是她與楊國忠是兄妹,殺瞭她哥哥,留著她在皇上身邊,大傢總不放心。願陛下俯從所請,將士一安,陛下自然也沒事瞭。”

唐玄宗與貴妃一往情深,到底答應不下來,隻是站在一旁沉吟不語。

韋見素的兒子韋諤也在一旁,跪下求道:“皇上,眾怒難犯,君臣性命已在呼吸之間,還請陛下當機立斷。”

這時門外人聲鼎沸,軍士們已經在湧進來。

韋諤跪在地上“砰砰”叩頭,額上血流瞭一地。

唐玄宗跺著腳叫道:“罷瞭!罷瞭!”

正這時,高力士又踉踉蹌蹌跑進來,道:“不好瞭,皇上,軍士要闖進來殺貴妃瞭!”

唐玄宗鼻子一酸,眼淚潸然而下,半晌才說:“朕也顧不得貴妃瞭。你替朕傳旨,賜貴妃自盡罷。”

韋諤一個骨碌爬起身來,沖出門外大叫:“各位靜一靜,皇上已賜貴妃自盡瞭!”

眾人大喜,齊聲高呼:“萬歲,萬歲,萬萬歲!”

且說楊貴妃一聽到楊同忠和韓國夫人被殺,心如刀割。待高力士進來傳旨賜死,她“咕咚”一聲倒在地上,竟昏死瞭過去,好一會才醒過來,說:“我一傢人已死得幹幹凈凈,我還留著幹嗎?但也容我與皇上去告個別。”

高力士將她引到唐玄宗前。玄宗不忍心看到她,隻是掩瞭面流淚。

楊貴妃哭著說:“皇上保重!妾有負國恩,死無所恨,唯乞容妾拜瞭菩薩才死。”

唐玄宗嗚嗚咽咽地說:“但願貴妃來世投胎個好去處。”

說到最後一個字,他已泣不成聲。

高力士又將楊貴妃帶到瞭佛堂裡。

貴妃跪在佛前拜瞭幾拜,道,“菩薩,菩薩,想我楊玉環在宮時如何風光,哪想到會有今日?想來總是我罪孽深重,遭此重罰。今天死瞭,還望借助佛力,超度妾身的陰魂!”

說完瞭伏地大哭,眼淚鼻涕直糊瞭一地。

高力士聽外面喧嘩聲不絕,防恐有變,忙將貴妃引到一棵大梨樹下,解下她的羅中在樹枝上結瞭一個環,還在環下放瞭一張木凳。

楊貴妃自己也知道事到如今,再不能指望有準會來救她,就朝北拜瞭幾拜,說瞭聲:“妾與聖上永訣瞭。”爬上木凳,將頭套入巾中,蹬開凳子,兩腳懸空,下一會便咽瞭氣。時年三十有八。

陳玄禮稍稍抬起貴妃的上身給眾軍士看。

眾軍土歡聲大叫:“正是她!正是她!”

於是陳玄禮帶領軍士脫下頭盔衣甲,向唐玄宗叩頭謝罪,三呼萬歲,這才出去集隊。

唐玄宗撫著貴妃的屍體又哭瞭一場,才命高力士將她草草葬在馬鬼坡下。

因為楊國忠已死,部隊再不上蜀中去,於是就撥轉馬頭擁著唐玄宗上扶風去瞭。

(張彥)

《皇帝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