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躬盡瘁
諸葛亮伐魏已經是第六次瞭。前幾次蜀軍雖然占瞭一些地盤,總是因為糧草不足,堅持不瞭多久,隻好退兵回去。這回他想出瞭一個長遠的辦法:把軍隊屯在五丈原[在陜西省岐山縣南],然後分出一部分士兵到渭河南去開荒種地,收打糧食。士兵跟當地的老百姓雜居在一起,按照諸葛亮的命令,不侵擾百姓,不拿人傢的東西,跟農民相處得很不錯。諸葛亮又和木匠一起設計瞭“木牛流馬”。有瞭這種雙輪車和獨輪車,從蜀地往前方送糧食,走那些又窄又陡的山間小路,就容易多瞭。諸葛亮準備瞭充足的糧草,下決心跟魏軍長期作戰,北伐不成功,決不罷休。
司馬懿也是打仗的行傢。他和諸葛亮打瞭幾仗,總是吃虧,幹脆請魏明帝下命令,讓將士們堅守營寨,不準出戰。諸葛亮怕的就是老這麼耗下去,那要什麼時候才能打到中原吶?他接二連三地派人給司馬懿下戰書,約他出來對陣。司馬懿拿穩瞭老主意,楞不出來。諸葛亮又讓士兵到魏軍的軍營前面挑戰,什麼“膽小鬼”,“沒皮沒臉”的直罵。罵著罵著,果然把魏軍將士罵火兒瞭。他們找到司馬懿要求去跟蜀軍拚命。司馬懿怎麼也不答應。過瞭幾天,諸葛亮又派使者來瞭。這回沒下戰書,倒是拿出一套婦女穿的衣服,還有發釵、耳環、脂粉什麼的。使者說:“這是諸葛丞相送給司馬大將軍的。要是再不敢出戰,還不如穿上女人的衣服,去做個千金小姐,別再呆在這兒帶兵瞭,怪丟人現眼的。”
司馬懿聽完這話,氣得臉上青筋直暴。他剛想把衣裳扔到地下,眼珠一轉,又嘿嘿地樂瞭,對使者說:“回去對你們丞相說,我謝謝他瞭。”使者剛走,將士們就亂起來瞭。大夥兒扯開瞭嗓門嚷著說:“將軍您真能受這份兒污辱嗎?快下令交戰吧!就是死瞭也算不瞭什麼!”司馬懿也生氣地說:“誰願意受這份兒氣?我不是不敢出戰,因為皇上下令隻守不戰,我才這麼忍著。如果你們都想打,我就給皇上上個奏章,請求他準許我們出戰。”
這麼著,司馬懿給魏明帝上瞭個奏章,請求讓他出戰。魏明帝尋思著,跟諸葛亮打仗,隻守不戰還是上策。他就派衛尉辛毗[pí]拿著皇帝的節杖到軍營來,代他傳達命令說:無論如何不準出戰。從這往後,不管將士們再說什麼,司馬懿更有理由堅守不戰瞭。
司馬懿這麼做,瞞不過諸葛亮。諸葛亮聽說辛毗到瞭魏營,就對薑維說:“你看這回魏軍該出戰瞭吧?”薑維搖著頭說:“我看辛毗這一來,司馬懿就更不出來瞭。”諸葛亮很佩服薑維的眼力,說:“你的話很對。司馬懿本來不想打,這次請求出戰,是做給將士們看的。俗話說:‘將軍在前線,皇帝的命令可以不接受。’他真有把握打勝仗,何必老遠地到皇上那兒去請戰吶?”諸葛亮知道這一來,想速戰速決是不行瞭。他覺著心裡一陣一陣地發疼,長長地嘆瞭口氣。這可真讓他沒有辦法瞭。
過瞭些日子,他又派使者到魏營下戰書,順便探聽一下虛實。司馬懿客客氣氣地接待瞭使者,一句打仗的話也不說,倒問起諸葛亮每天什麼時候睡覺,睡多少時候,每頓吃多少飯這些雜七雜八的事來。使者還以為是客氣話吶,就說開瞭:“我們諸葛丞相每天睡得晚起得早。打二十板子的處罰,都要親自過問,恐怕有差錯。胃口也差多瞭,一頓隻能吃這麼一小碗兒飯。”司馬懿送走使者,對左右說:“諸葛亮這麼勞累,又吃得這麼少,身體能頂得住嗎?還活得長嗎?”這話真對。諸葛亮這些年不管大事還是小事,都放不下心,整個蜀國的事,恨不得全都做好。可一個人的力量到底有限,成年累月這麼下來,他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大夥兒都勸他說:“您太累瞭。治國跟治傢是一個理兒,主人隻要把工作分配好就成。誰下地,誰做飯;公雞打鳴兒,小狗看門;牛耕地,馬拉車,各管各的。如果什麼事都要主人親自動手,不是要精疲力盡瞭嗎?”諸葛亮說:“我怎麼會不知道吶?你們說得對是對,可是我受瞭先帝的囑托,總怕自己盡力不夠,治不好國傢,辜負瞭先帝。我不能不這麼做呀!”
諸葛亮沒日沒夜地勞累,終於支持不住瞭。公元234 年,他在五丈原軍營中得瞭重病,怎麼醫治也不見好。他隻好上書給後主劉禪報告自己的病情。劉禪急得什麼似的,馬上派大臣李福到五丈原探望。這時候,諸葛亮已經病得起不來瞭。他一邊喘氣一邊對李福說:“想不到我半途而廢,沒能完成北伐大業。我死瞭以後,你們要輔助皇上,多為國傢出力呀!”李福流著淚答應著,又連忙回成都報告去瞭。
諸葛亮閉著眼休息瞭一會兒,把長史楊儀和薑維、費禕[yī]都叫進來,囑咐他們怎麼辦理後事,怎麼退兵,怎麼斷後。把這些事安排好瞭,他又昏昏迷迷地睡過去瞭。又挨過瞭幾天,諸葛亮病情加重,眼看著不行瞭。大夥兒都暗地裡抹著眼淚兒。這時候,李福慌慌張張地又回到軍營。他看見諸葛亮已經奄奄一息,急得大聲哭起來說:“我誤瞭大事瞭!這可怎麼辦吶!”正哭著,諸葛亮睜開眼睛,看著李福說:“我知道你回來的意思。你是要問誰能接替我管理朝廷大事吧?蔣琬是合適的。”李福連忙問:“他以後吶?”諸葛亮說:“費禕可以。”李福又緊接著問:“再往後吶?”諸葛亮閉上眼睛,不再說話瞭。沒幾天,諸葛亮死在軍營裡。死的這年他五十四歲。
楊儀、薑維、費禕他們按照諸葛亮生前的安排,不敢發喪,隻命令全軍悄悄地按順序退兵。司馬懿聽說蜀軍已經拔營走瞭,立刻站起來拍手樂著說:“諸葛亮準死瞭。這回正哭著,諸葛亮睜開瞭眼睛。就好瞭,咱們趕快追過去,準打個大勝仗。”說完,他把將士們集合好,一馬當先追瞭上去。追瞭不多遠,就看見瞭蜀軍的後隊,大夥兒更來勁兒瞭。剛要沖殺,忽然“咚咚咚”一陣鼓響,前面山谷和樹林裡面,密密麻麻地排滿瞭蜀軍的戰旗。再一細看,蜀兵全都轉過身來,後隊改成瞭前隊,好傢夥!一步一步地朝這邊兒走過來。這下子可把魏兵鬧楞瞭。諸葛亮不是死瞭嗎?怎麼蜀軍還這麼不慌不忙吶?司馬懿也不明白瞭,難道諸葛亮沒死,又出瞭什麼花招兒?這麼一想,他就下令全軍原地站住。哪知道士兵們早就沉不住氣瞭,扭過頭就往後跑。司馬懿怎麼攔也攔不住,末瞭,也隻好跟著跑起來。
原來,楊儀、薑維照諸葛亮生前說的,故意來瞭個“欲退先攻”。魏軍摸不清是怎麼回事,就這麼給嚇跑瞭。等到魏軍跑得沒影兒瞭,楊儀他們才放心大膽地帶兵退到山谷裡。一進山,全軍舉起瞭白旗,給諸葛亮發喪。從將軍到士兵,一個個呼天搶地的,山谷裡到處都是哭聲。
蜀軍這一發喪,被魏軍的探子探明瞭,飛快地報告給瞭司馬懿。司馬懿
這才弄清諸葛亮真死瞭,一個勁兒地拍著大腿,怪自己膽子太小瞭。他聽說
當地老百姓在四下裡議論說:“死諸葛嚇跑瞭活司馬”,氣也不是,笑也不
是,對將士們打著哈哈:“我能料到他生,哪兒能料到他死吶?”司馬懿帶
人到瞭蜀軍紮營的地方,看看這邊,又看看那邊。完瞭,他對大夥兒說:“蜀軍的軍營這麼整齊,就是退走瞭,也一點兒不亂。諸葛亮真是天下奇才呀!”
他想著諸葛亮一死,蜀國這一頭暫時不會有什麼大戰事,可以松口氣瞭,就
收兵回瞭洛陽。
楊儀、費禕回到成都,把諸葛亮的死信兒報告給後主劉禪。劉禪滿眼是淚,把諸葛亮給他的奏章看瞭又看。上面說:“我死以後,傢裡的財產足夠子弟們用的。以後我的傢裡不要有多餘的佈帛;外面也不要有多餘的財物。”劉禪想起來,諸葛亮第二次北伐的時候給他的奏章[就是《後出師表》]裡說過要“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現在,他果然累死在軍中瞭。這麼一想,劉禪再也忍不住,放聲痛哭起來,引得左右人也都陪著又掉瞭眼淚。劉禪下令按照諸葛亮的遺囑,把他的遺體葬在定軍山下。墳的大小也是按照諸葛亮說的,隻放得下一口棺材。入殮的時候,遺體隻穿平時的衣服,棺材裡什麼東西也沒放。
蜀國有瞭大喪,滿朝文武都小心著把內部的事安頓好,北伐的事隻好等等再說瞭。這麼一來,三國之間有好幾年沒打仗。幾個皇帝都想趁機好好地享受一番。其中,魏明帝的膽子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