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言舉人,不因人廢言
【原文】
子曰:“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譯文】
孔子說:“君子不因為某人的話說得好就推舉他,也不因為某人不好就否定他的一切言論。”
【讀解】
因為“有言者不必有德。”(《憲問》)話說得好的人不一定品德高尚,所以要聽其言而觀其行,不能夠隻聽他說得好便以為一切都好,輕易地去推舉他。
另一方面,一個雖然有這樣那樣的不好,甚至簡直就是個魔鬼撒旦,但隻要他說的話有道理,就應當采納接受,而不應該以“狗嘴裡吐不出象牙”來斷然否定。
毛澤東在《為人民服務》這篇文章裡說得好:“不管是什麼人,誰向我們指出都行。隻要你說得對,我們就改正。你說的辦法對人民有好處,一我們就照你的辦。
還有一種情況是,一個人原來榮耀顯赫,如日中天,“咳唾成珠玉,揮袂出風雲。”說出的話都是金玉良言,句句是真理。後來星移鬥轉,風流雲散,甚至身敗名裂,原來所說的一切似乎也都成瞭反動言論,成瞭糞土,批倒批臭,任何人不得再說。陰差陽錯,倒是免費給瞭那人以專利權。
這也是一種典型的因人廢言。在聖人看來,不是君子風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