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神生死之間

鬼神生死之間

【原文】

季路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日:“敢①問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註釋】

①敢:謙詞,表示冒昧地請求別人。

【譯文】

子路問怎樣侍奉鬼神。孔子說:“人都還難於侍奉好,談什麼侍奉鬼呢?”子路又問:“能問問死是怎麼回事嗎?”孔子回答說:“生還沒弄清楚,怎麼能搞得清死呢?”

【讀解】

“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李商隱《賈生》)

子路所提出來的,就是這樣一個“不問蒼生問鬼神”的問題。

在《雍也》篇裡,當孔子回答樊遲關於什麼是明智的問題時,已主動以鬼神的問題為例說:“致力於人世間該做的事情,對鬼神報敬而遠之的態度。就可以說是明智的瞭。”

現在,子路還來不明智地提出這個問題,所以孔子反問他說:“人都還難於侍奉好,談什麼侍奉鬼呢?”

問題是,子路就是這樣一個不“明智”的人,一問不成,又生一問:“能問問死是怎麼回事嗎?”其實還是一個“鬼”問題,所以孔子又一個反問把他推開:“生還沒弄清楚,怎麼能搞得清死呢?”

那可真是問得蹊蹺,答得巧妙。

其實,孔子也不完全是王顧左右而言他,把子路的問題推開在一邊。在孔子看來,鬼神的問題,生死的問題,都是探索宇宙奧秘、生命本質的大問題,不是一句兩句話可以說得清楚的,也不是他所處的那個時代所能搞得清楚的。用我們今天的話來說,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還有待於進一步的研究和探索。所以,對自己搞不清楚的問題,既不要盲從迷信,也不要簡單否定,最好是報一種“問疑”的態度,敬而遠之。這種態度實際上是現實而理性的態度,也是最明智、最科學的態度。

《論語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