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

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

【原文】

子曰:“篤信好學,守死善道①。危邦不人,亂邦不居。天下人道則見②,無道則隱。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

【註釋】

①善道:正確的學說,引申為真理。②見:同“現”。

【譯文】

孔子說:“堅定信念,勤奮學習,堅持真理至死不渝。不進入危險的國傢,不居住動亂的國傢。天下政治清明就出來實現抱負,天下政治黑暗就隱退。國傢政治清明而自己卻貧賤,這是恥辱;國傢政治黑暗而自己卻富貴,也是恥辱。”

【讀解】

“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

實際上還是“用之則行,舍之則藏。”(《述而》)隻不過聯系到學與守,貧賤與富貴作瞭更深入的闡發,使之具有更為堅實的基礎和更為廣闊的境界罷瞭。

說來也是,朗朗乾坤,太平盛世,人人奔小康,求大同,你怎麼會貧且賤呢?敢情是好吃懶做,遊手好閑罷瞭。

相反,政治黑暗,世道昏亂,打砸搶抄抓害得人人自危,個個不安.你卻大富大貴,不是一個吃黑錢、發橫財的暴發戶才怪。

在正人君子看來,以上兩種情況都是恥辱。

《論語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