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歷程和滋味

人生的歷程和滋味

【原文】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註釋】

有:同“又”,古人在和整數和小一位的數字之間習慣用“有”字,而不用“又”字。“十有五”即“十五”,古人十五歲為入學的年齡。“立”:自立“不惑”:不迷惑“天命”:上天的意志

【譯文】

孔子說:“我十五歲立志學習,三十歲學成自立,但很多事情是到四十歲才明白。五十歲時,我知道萬事都有天命,六十歲時,什麼話都能夠聽進去,到瞭七十歲,就是隨心所欲也不會超越法度和規矩瞭。”

【讀解】

與其說“人到七十古來稀”,不如說“人到七十萬事休”。表面上看,聖人似乎說人到七十已達到一種自由的境界,但實際上,這種“自由”,這種“從心所欲不逾矩“是以欲望的消退為代價而換來的。也就是說,人到瞭七十歲,還有什麼呢?即使隨心所欲,無論如何也不會有什麼非分之想,更不要說有什麼超越法度和越軌的行動瞭

《論語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