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蘩——做好嫁衣為他人
【原文】
於以采蘩①,於沼於氵止②;
於以用之,公侯之事。
於以采蘩,於澗之中;
於以用之,公侯之宮。
被之僮僮③,夙夜在公;
被之祁祁⑤,薄言還歸。
【註釋】
①於以:到哪裡去。蘩:水草名,即白蒿。②沼:沼澤。氵止:小洲。③被(bi):用作“皮”,意思是女子戴的首飾。僮僮(tong):童童,意思是首飾繁多。④夙夜:早晨和晚上。⑤祁祁:首飾繁多的樣子。
【譯文】
到哪裡去采白蒿?
在沼澤旁和沙洲。
白蒿采來做什麼?
公侯拿去祭祖先。
到哪裡去采白蒿?
在那深深山澗中。
白蒿采來做什麼?
公侯宗廟祭祀用。
頭飾盛裝佩戴齊,
從早到晚去侍奉。
佩戴首飾真華麗,
侍奉結束回傢去。
【讀解】
到野外去采白蒿,在祭祀場所守侯侍奉,肯定不屬於王公貴族們幹的事。做這些事的,隻能是下等的仆人,而且是女仆。
千辛萬苦到野外采來白蒿,是供王公貴族祭祀用;費心勞神打扮裝點,不是為自己,而是為別人。為誰辛苦為誰忙?全是為他人做嫁衣裳。為他人做嫁衣裳的滋味如何?唯有女仆內心體驗最深。雖然沒有言說,我們卻感到似乎平淡的敘述中有幾分怨忿在。
為他人做嫁衣裳,意味著自我不存在,自我變成瞭他人的工具。奴仆供人差遣使喚,本就是人為事先設定的,似乎像“命運”決定的。即使不是奴仆,人生都免不瞭有為他人做嫁衣裳的時候。自覺自願,並引以為自豪地為他人做嫁衣裳,是犧牲精神和奉獻意識的體現,是舍己為人的高尚品德。不自覺為他人做嫁衣裳,是上當受騙、誤入歧途,是被人利用。不情願地為他人做嫁衣裳,是迫不得已而為之,當然就是一種痛苦和壓抑。
如今我們可以拒絕被迫為他人做嫁衣,但在很多情況下是無法拒絕的。比如受老板雇傭,老板叫去陪酒,明知不勝酒力卻又不得不去。重賞之下必有勇副,是看準瞭人心追名逐利的弱點,抓住弱點使人為別人做嫁衣。
認真想來,做人是擺脫不瞭為他人做嫁衣的處境的。區別僅僅在於:是自覺的,不自覺的和被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