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病舍其田而蕓人之田

人病舍其田而蕓人之田

【原文】

孟子曰:“言近而指遠者,善言也;守約而施博者,善道也。君子之言也,不下帶①而道存焉;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人病舍其田而苦人之田——所求於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輕。’”

【註釋】

①帶:束腰的帶子。朱熹註:“古人視不下於帶,則帶之上乃目前常見至近之處也。舉目前之近事,而至理存焉。”所以,不下帶指平常淺近的意思。

【譯文】

孟子說:“言語淺近而意義深遠的,是善言;操守簡約而施與廣博的,是善道。君子的言語,講的雖然是平常的事情,卻蘊含著深刻的道理;君子的操守,從修養自身開始,然後才使天下太平。人們的毛病往往在於放棄自己的田地不耕種,卻跑到別人的田裡去除草——要求別人很多很嚴格,要求自己卻很少很輕松。”

【讀解】

“向外覓菩提,總是癡頑漢。”

我們可千萬不要把那種放棄自己因地不耕種,卻去別人田裡除草的人當作瞭助人為樂,大公無私的人啊!

耕雲先生的禪學講話說:“自己從來不認識自己,不知道自己吃幾碗飯,不知道自己能挑多重的擔子,乃至於滔滔不絕地講瞭半天話,都不是自己所體驗的,也不是自己能做得到的,卻去要求別人。”(《安祥集》)

所以,那種“舍其田而蕓人之田”的人其實是沒有註意看看自己田裡有沒有草,而把眼睛盯在瞭別人的田地裡。看到別人的田地裡盡是草,而自己的田地裡全是大豆高粱。所以才出現“所求於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輕”的情況。

實際上,是“瞞心昧己”的人,也就是孟老夫子所診斷出的病人。

沒有病的人則是先種自己的田,求實務本,然後才推己及人,正己而後正人,“修其身而天下平”。

回到儒學的基本內容上,還是《大學》的進修階梯和孔子“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的忠恕之道。

《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