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位對人的重要影響

地位對人的重要影響

【原文】

孟子自范①之齊,望見齊王之子,喟然嘆曰:“居移氣,養移體,大哉居乎!夫非盡人之子與?”

孟子曰:“王子宮室、車馬、衣服多與人同,而王子若彼者,賠使之然也;況居天下之廣居②者乎?魯君之宋,呼於垤澤之門(3)。守者曰:‘此非吾君也,何其聲之似我君也?’此無他,居相似也。”

【註釋】

①范:地名,故城在今山東范縣東南二十裡,是魏國與齊國之間的要道。②廣居:孟子的“廣居”指仁。如《滕文公下》所說:“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③垤(die)澤之門:宋國城門。

【譯文】

孟子從范邑到齊都,遠遠地望見瞭齊王的兒子,非常感嘆地說:“地位改變氣度,奉養改變體質,地位是多麼重要啊!他不也是人的兒子嗎?”

孟子說:“王子的住多、車馬、衣服多半與他人相同,而王子像那個樣子,是他的地位使他那樣的。何況那處在天下最廣大地位上的人呢?魯國的國君到宋國去,在宋國的城門下呼喊。守門的人說:‘這人不是我們的國君,他的聲音怎麼這樣像我們的國君呢?’這沒有別的原因,他們的地位相似罷瞭。”

【讀解】

存在決定意識,地位影響氣度。

不僅氣度,就是一般氣質、思想觀念等,也都深受地位的影響。

所謂“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莫說本來是王子的人氣度與一般人不一樣,就是原本為平民老百姓,甚至出身苦寒低賤如替人看牛放羊的朱元璋,一旦地位改變,做瞭天子,那氣度與精神風貌也會變若天上地下,這就叫做“居移氣”。

當然,有所影響,有所改變並不意味著主體自身完全不起作用,像“環境決定論”者所認為的那樣,人完全是周圍環境的奴隸。事實上,我們也看到,有不少後來做瞭皇帝,貴為天子的人,怎麼也改不瞭早年做平民,做農民時的習性和脾氣,甚至一些特殊的喜好,這就是主體自身的能動性在起作用。用一句通行的話來說,也可以叫做“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所以,一方面,環境地位對人的氣質、氣度的確具有很重要的影響,但另一方面,主體自身的作用也不可忽視。就以孟子在這裡的意圖來說,他之所以喟然而嘆“大哉居乎!”強調“其居使之然也’,其實是為瞭推出“況居天下之廣居者乎”一句話來,要求大傢“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滕文公下》)處在“仁”的地位上。而要做到“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選擇“仁’的地位,離開主體自身的作用能行嗎?這正如孔子所說:“裡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論語·裡仁》)一方面,要居住在有仁厚風氣的地方才好,但另一方面,“擇不處仁,焉得知?”還是離不開主體的選擇作用。

我們在這裡再一次看到孟子的確是“祖述仲尼之意”,本意與孔子“裡仁為美”一章的表達方式雖然完全不同,但其思想卻是一脈相承而貫通的。“孔傢店”的大小老板前後相隔百年,其配合卻是非常默契,後世之所以用“孔孟之道”合稱二人學說,正是體現瞭這種相互合拍。當然,所謂配合默契,所謂相互合拍,其主動的方面都隻可能是生於其後的孟子瞭。在孔子自己,可不知道在他的身後還會有這樣一個深得他的意旨甚至超過顏回的“私淑弟子”,而如果他真的有什麼“聖靈”可知,那還不知道有多麼欣慰哩,起碼是可以抵消他奔走列國,“累累如喪傢之犬”的勞頓和遺憾瞭吧。

回到正題上來,無論是孟子本章,還是孔子“裡仁為美”的一章,都既可以作為我們進行社會學研究、歷史人物研究的參考,又可以作為教育學研究的資料,對於學校教育,尤其是傢長對子女的培養和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

《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