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舍近求遠,舍易求難
【原文】
孟子曰:“道在邇①而求諸遠,事在易而求諸難:人人親其親,長其長②,而天下平。”
【註解】
①邇:近。②親其親,長其長:前一個“親”和“長”作動詞,後一個“親”和“長”作名詞,賓語。
【譯文】
孟子說:“本來很近的路,卻偏偏要跑老遠去求;本來很容易的事,卻偏偏要往難處去做:其實,隻要人人都親近自己的親人,尊敬自己的長輩,天下就可以太平瞭。”
【讀解】
“道在邇而求諸遠”是舍近求遠,“事在易而求諸難”是舍易求難。在孟子看來,無論是舍近求遠還是舍易求難都沒有必要,都是糊塗。相反,隻要人人都從自己身邊做起,從平易事努力,比如說親愛自己的親人,尊敬自己的長輩,天下也就會太平瞭。
孟子這幾句話說得平易樸實,但其中卻蘊含著儒傢學說的核心內容:一方面是“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論語·學而》)另一方面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孟子·梁惠王上》)歸結起來,就是“親親而仁民”,再進一步說,也就是《大學》所展開的“修身、齊傢、治目、平天下”階梯瞭。
所以,我們絕不可以輕忽瞭孟子這幾句看似簡單的話。
從另一方面來說,人人從自己身邊做起,從平凡小事做起,也正是我們所應提倡的精神。比如說遵守交通規則,比如說愛護清潔衛生,比如說為“希望工程”作貢獻等等,諸如此類的事情,不是都應該從我們自己做起,從身邊做起嗎?
凡事不要舍近求遠,舍易求難。這起碼是我們都會認同的生活哲理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