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

【原文】

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其上不皎,其下不昧,繩繩不可名,復歸於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象之象,是謂惚恍。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持古之道,以禦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

【直譯】

“道”是看不見,聽不到,模不著的。也就是說它是無色、無聲、無形的。這三個方面都是不可捉摸(致詰)的。它是一個整體,它又是不明不暗上下無光的。朦朧(繩繩)之中看不出什麼名堂,最後又復歸於無。就是說它是無影無形的,是沒有形狀的形狀,沒有物象的物象,這個現象可以體會得出,但捉摸不到的, 就叫做“恍惚”吧。(無形的整體)在前面看不到它的頭部,在後面看不見它的尾部。(它是無體的)憑這個古來的“道”,就可以體驗(禦)一切。(有)知道古來事物的開端,這就是“道”的規律。

《道德經直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