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兵有言:吾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寸而退尺。”
主:無故興師,首先主動出兵。
客:不得已而應戰。
對於用兵之道,古人說過這樣的話:“不可恃其強十暴而貪圖好殺,以佳兵利器而凌加於人。妄動兵戈必敗。”“兵者不祥之器,不得已而用之”。如敵人無故用兵於我,則以自衛應之。我用兵雖出於不得已,但仍不敢恃勇妄進。寧願後退一尺,不敢妄進一寸。
“是謂行無行,攘無臂,仍無敵,執無兵。”
“攘”:用力伸臂。“仍”:臨敵就敵。“兵”:刀槍劍戟。
有道的聖君明王,懷仁慈之德於蒼生,看不出行兵的行跡,而四海自然賓服。沒有伸出打人的胳臂,但人人畏威,臨敵沒有殺人之心,而敵人必敗。沒有十操十持殺人的刀槍劍戟,但敵人必怕。
“禍莫大於輕敵,輕敵則幾喪吾寶。”
恃勇輕敵而好殺,其致禍不淺。如輕敵好殺,無故用兵,恃強妄進者,是喪失瞭道的“慈”、“儉”,“不敢為天下先”的自然體十性十。若心不懷好生之德,天道必以災禍懲罰。
“故,抗兵相加,哀者勝矣。”
兩軍對陣,在兵力相當的情況下,誰勝誰負,其結果隻能是心懷仁慈、哀民痛命、體恤蒼生的哀兵獲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