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

十寵十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十寵十辱?十寵十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十寵十辱若驚。何為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

“十寵十”是指偏十愛十、褒揚。“辱”是指責罰、貶斥。受到偏十愛十,褒揚或責罰、貶斥就驚慌失措。什麼叫“受十寵十若驚”?其實,受十寵十並不光彩,而是低下的。得十寵十或失十寵十就驚慌失措,叫做受十寵十若驚。

得十寵十或失十寵十就驚慌失措,恐懼不寧,像大禍臨頭一樣。什麼叫做“貴大患若身”?是因為把個人看得太重。如果不把自己的名利、地位、虛榮等看得太重,而能淡然處之,不當回事,還有什麼驚慌失措的必要和大禍臨頭的感覺?

大道無情,天地不仁,本無十寵十辱。加於人的十寵十辱全是情十欲之所致,如能保得常清靜的天真本十性十,十寵十辱不必理會。哪有若驚的現象?所謂遇十寵十辱而感驚慌者,是因為人們把自我虛榮聲名看得太重的原故。

“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十愛十以身為天下,若可托天下。”

所以,自以己身為尊貴,其心志趨攀於高貴名顯之境者,猶若把自身寄給瞭天下。自以己身為重十愛十,其意念沉溺於名利地位之地者,等於將己身托付於天下。此兩者皆不合道, 非長久之計。隻有以虛靜恬淡自守,忘乎自我,忘乎貴賤,超脫榮辱,才是全宜之計。故本經第五十六章中說:“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

《道德經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