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又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最善的事物莫過於水。無水,則不能產生蕓蕓叢生的生命世界;無水,任何生物都不能生存。水生育萬物,滋潤群生而與物無爭,不求後報。它柔十弱十溫十順,總是處於為人們所鄙棄的最低下的地方。所以,水最相似於道。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常言道:“人向高處走,水向低處流”。人總是喜歡奉上欺下,攀高附貴,青雲直上,而水則總是流向低凹的、最安全的地方,無傾覆之患。

人心總是有私心雜念、七情六欲之煩擾,而水靜則清澈湛然,無色透明,無混無濁,可鑒萬物。若心靈之善淵。

水善養萬物,施恩不求報。植物皆沾滋潤之恩,動物咸獲飲食之惠,此乃仁慈也。

水利萬物,誠實和順,無假無妄,表裡如一,是謂;“言善信”。

水之為治,若大匠取法,以“平中準定上下”,不左不右,不偏不倚,對萬物一視同仁,最為公平。是謂“政善治”。

水理萬物,能力非凡。去污洗濁,攻堅克固,行船渡筏,興雲致雨,生物育人,功用不可估量。此乃“事善能”。

春夏十溫十十熱,萬物繁衍,最需要水。此時,水則蒸雲降雨,滋潤群生,降十溫十祛暑。秋冬漸寒,萬物成藏,水則結為堅冰,凝為霜雪,覆蓋大地,恰若天被,保護生靈,遮風禦寒。此乃“動善時”。

“夫唯不爭,故無尤。”

水之體十性十,雖有以上“七善”,但皆出於自然,與物無爭。所以,水才沒有過失。

此章以水喻道,也說明進道之人所應具備的品格。

《道德經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