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俎代庖

許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猶代子,吾將為名乎?名者,實之賓也。吾將為賓乎? 鷂鶉巢於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歸休乎君,予無所用天下為!庖人雖不治庖,十十屍十十祝 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許由答復堯:你把國傢治理得很好,很太平,現在叫我來接班代理,我為瞭什麼?求些虛名嗎? “名者,實之賓也。”這個道理要註意,真正的“”是實際行為成果的一個附屬品,所謂主與賓之分,功勞是主體;有功勞因此就有大名。譬如一個人真有道德,接受瞭獎賞,那是名與實相同,如果沒有事實而隻有名,文學上就稱為虛名,假的。許由的意思說:真正的名要有事實,要有功勞。天下如果沒有治好,我出來為你抬轎子還有一點功勞,你現在已經治好瞭,連轎子都不用人抬瞭,我還出來幹什麼?

下面許由也作個比喻:“鷦鶉巢於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小鳥在森林裡,隻要有一條樹枝給它立足就很高興瞭。風一吹過來,一搖一搖的,鳥在那裡又唱又鬧,兩個眼睛滴溜溜到處轉,它覺得整個天地都是屬於自己的,非常自十由自在。像我們青年同學聯考過後,出瞭考場,到山裡頭找一塊大石頭躺下來,那個時候,爸爸十媽十媽十都看不到,誰也不過問,就會覺得整個天地都是我的,很偉大,跟這個小鳥一樣的,不過一上課堂就要命瞭。“偃鼠”是田裡的老鼠。“偃鼠”口幹瞭跑去喝水,它隻要喝一點點水肚子就脹瞭。這個比喻是說小人物,小境界,隻要自己覺得滿足就可以瞭,再找一個環境去滿足是不必要的。

你們年青人境界看得少。我們當年在大蘿山遊玩的時候,有些高的山坡爬都爬不動,有些地方爬一步,爬第二步膝蓋就要提起來;路又特別窄,兩邊是萬丈懸崖,看都不敢看,看瞭人要發暈的。像 我們這些自認為瞭不起的,到底還是起不瞭。這些地方我們當然不行,就找本地人背著走,有男的也 有女的,他們都是山裡頭的人,背著籮筐一樣的東西掛在肩膀上,我們是反過來坐在上面,當然我們坐在上面,隻能拿一句話去形容:慚愧慚愧。這些人就背著我們上去瞭,我們坐在後面反過來看,像《封神榜》上的申公豹一樣,申公豹的頭是歪的,後腦在前面;臉孔在後面,我們那時覺得自己變成申公豹瞭。開始專門隻看來路,兩邊不敢看,坐著看著,覺得真舒服啊,人在半空中,下面都是白雲,雲層裡有些亮光走來走去,配合著“嘟嚕嚨咚”的聲音,其實下面在打大雷,我們走在雷的上頭,天空太十陽十朗照,風景很好,兩個截然不同的境界。有時他們背累瞭,我們也坐累瞭,大傢就停下來休息,我們在樹林裡找石頭坐下來看風景,他們呢,不大坐的,拿個木頭橫起來那麼一靠,然後點一支葉子煙,一十毛十錢不曉得買好幾支,煙吸進來一吐,看那個的神情啊,那時候堯來請他當皇帝都不幹。他們勞累過後,到瞭廟子就可以拿到錢瞭,然後買饅頭一吃,肚子吃得飽飽的,舒服得很,像當瞭皇帝或是發瞭大財一樣。所以人生境界不同。

許由說:我隻需要現在過的境界就滿足瞭,“歸休乎君,”古代人穿大袖子,我們可以想象到許由的樣子:把袖子一拂,“你回去吧。”有唱京戲的味道。“予無所用天下為!”有道之士,何必幹這個事呢?“庖人雖不治庖,十十屍十十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庖人”是廚師。“”是禱告的意思。什麼叫“十十屍十十祝”呢?古代的巫師,相當於現在天主教的神父,佛教的法師,回教的阿訇這一類人。廚師不在廚房裡做菜瞭,當神父當法師的總不能把他的位置占瞭,替他去做菜吧。

為什麼莊子引用廚師來作比喻?我們中國人自古以來是講究吃的,歷史上也出過好幾個名廚師, 有好有壞。第一個好廚師是伊尹,商湯的宰相,他沒有當宰相以前,故意請求做廚師,以便有機會跟 皇帝見面。他的菜做得非常好,據說做出的好菜要有十個條件才行,不但味道好營養高,而且想胖吃瞭就能胖起來,要瘦吃瞭就能瘦掉,簡直吹神瞭。像過去賣梨糕糖的吹牛一樣:老太婆吃瞭梨糕糖就 長生不老,年青人吃瞭馬上長高,趕考的人吃瞭馬上就考上瞭,要考不起的吃瞭梨膏糖一個字也寫不出來,效果就有那麼神奇。伊尹後來當瞭宰相,使國傢興旺。我喜歡吃,也曉得做廚師的確很難,雖 然能夠使大傢吃瞭都滿意,可他在廚房裡可夠苦的,累得汗流浹背,一般人吃飽瞭,還不知道廚師是怎樣辛苦做出來的。所以名廚師喜歡吃一點醬瓜,一點稀飯,因為好菜做出來他自己都吃不下瞭。治理天下國傢也一樣。看到政通人和,社會安定,也不曉得上面的人是多辛苦治理好的。所以古人有句詩:“洛十陽十三月花如錦,多少工夫織得成。”宋朝的首都洛十陽十,三個月來整個變成花都瞭,我們隻欣賞它的成果好看,卻不知道創業的艱難。

許由說,堯,你做瞭幾十年廚師,天天做好飯菜給天下人吃吃,自己苦死瞭,熱死瞭,你現在想 不幹,對不起,我不會做飯,光會念經,隻曉得“南無南無¨¨¨”或者禱告上帝,“啊!聖母瑪麗亞¨¨¨”菜我不會做,沒有辦法來管廚房,管不好的,隻有各人幹各行。所以,莊子用廚師來作比喻,這一段包含瞭很深的意義。

要做一個自我超越的人,就必須擺脫世俗的枷鎖,否則很容易為名利所困,名利所困是很難解脫 的,這是事實。所以許多人講: “我什麼都放得下來,生活嘛,有什麼辦法?”一聽好像是真理,不一定。實際上我們做瞭一輩子人都沒有為自己在生活,都是廚師,做瞭半天飯,都是做來給別人吃的,或者做給子女吃的,或是做給別人吃。因此必須要解脫瞭世俗的枷鎖,才可以不為名利所累,做到“聖人無名”。

許由連皇帝都不想當,我們看起來已經覺得很高瞭,但是莊子告訴我們,人超越升華到這個地步,也隻是世俗的解脫而已,還沒有達到出世的解脫。下面他引出出世解脫的來瞭。

肩吾問於連叔曰:“吾聞言於接輿,大而無當,往而不反。吾驚怖其言,猶河漢而無極也。大有逕庭,不近人情焉。”
連叔曰:“其言謂何哉?”
曰:“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淖約若處子;不食五谷,吸風飲露;乘雲氣,禦飛龍,而遊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癘而年谷熟。吾以是狂而不信也。”
連叔曰:“然。瞽者無以與乎文章之觀,聾者無以與乎鐘鼓之十聲。豈唯形骸有聾盲哉?未知亦有之!是其言也,猶時女也。之人也,之德也,將旁礴萬物以為一,世蘄乎,孰弊弊焉以天下為事?之人也,物莫之傷,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熱。是其塵垢秕糠,將猶陶鑄堯舜者也。孰肯以物為事?”
宋人資章甫而適諸越,越人斷發紋身,無所用之。堯治天下之民,平海內之政,往見四子藐姑射之山,汾水之十陽十,宵然喪其天下焉。

《莊子講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