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鄉,德合一君,而徵一國者,其自視也,亦若此矣。
現在青年同學要挑十起中國文化的重擔,就要對中國文字特別留意。近年以來,對同學們的文字教育太差瞭,差得已經沒有辦法再革命,因為沒得命瞭,不需要革瞭。所以現在要把文化的命十根重新培 養起來。這一段很簡單,我們很容易懂,但每一句、每一個字都必須要留意。“故夫”,就是白話文的那麼,是虛字,沒有實在的意義。為什麼一定要用虛字呢?古文是要念讀出聲的,念的時候聲音像唱歌一樣,平抑音韻,鏗鏘朗然,要唱著下去,中間就必須換氣,所以加上虛字,既可以換氣,又可以增加文章的氣勢。如果不加上虛字,就念不下去瞭,那就成瞭吵架一樣,那就不對瞭。文學境界是柔和、很美的音樂。所以莊子拖長音韻,那麼那麼來瞭, 因此加上瞭“故夫”。
“知效一官,”註意這個“效”,有些人的知識范圍有沒有用處呢?有用處,用處就是成效,效果。他的學問知識及天生的才能,可以做一個官。官有大有小,有些人的智慧知識,行為效果,當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還可以,但不能當皇帝。歷史上很多人當宰相時瞭不起,結果給他當皇帝就當不好啦。有些人做小官,味道真好,做大一點就完啦,把他壓死瞭。有些人做個公務員,很有效;有些搞學問寫文章的人,如果叫他去修一個壞水管,他會把事情搞得更糟,他沒有辦法做實際的事情。“行比一鄉,”重點在“比”字。你看莊子絕不 用重復的字,“知效一官”。寫古文,寫白話文一樣,每個字邏輯思考要清楚,下的定義要準確,下不準確不行,尤其是寫書面文章。絕非新聞報道,馬上機器在動瞭,下一分鐘就要出來,管他什麼話,報道出來看清楚瞭就算瞭,反正五分鐘壽命,因為大傢看過瞭報紙就丟嘛。要寫流傳久一點的文章,就不能馬虎瞭。
有些人的行為,可以在鄉鄰裡比較比較。我們到地方上,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中國外國都一樣,你到一個地方打聽一二,哪個人最出名,不管他是一個紳士也好,流十氓也好,他的行為在這個鄉村比起來呱呱叫,真可以做一個領導作用。所以他的行為可以“比”,在一個鄉村裡比起來,他是老大,是頂尖人物。當然在一個鄉裡是頂尖人物,拿到國內比起來就不行啦,因為人材更多瞭。
“德合一君,”古代的“德”字,不光指道德好,而且一切思想行為,做人做事都好。有的人德十性十剛好和皇帝合得很好,他兩個在一起,可以搭檔二十多年,如果換瞭一個人,怎麼都用不好。這是人生歷史的經驗。你看古今中外歷史上的人物,有漠高祖就有蕭何,蕭何不碰到漢高祖,換上其它兩個人就合不來,合不好。等於男十女之間,有的夫婦就配合得那麼好,雖然天天吵架,但是吵得很藝術,沒有他們這樣吵啊,就不會過一輩子。你不相信?有 這種人啊,夫妻之間吵來吵去,要是去瞭一個,另一個也活不長瞭。另外找一個來,吵得都不是對象,吵得都沒有味道,打得也沒有味道,這就是“合”的道理。做生意也一樣,老板有一個忠心的幫手,他當董事長就配合得好,假如換瞭一個,就搞不好瞭。
“而徵一國者,”“徵”,經驗,效果。有的人治理國傢當領袖,或者當第二號人物,他的聰明智慧能夠發揮,如果叫他下來開小店,他絕對受不瞭,他光會大的,小的幹不好。
這是“人化”,所以下面莊子加一句話:
“其自視也,亦若此矣。”每個人的知識境界,“比量”不同,自己看自己都瞭不起。都像那個小鳥一樣,你大鵬鳥飛那麼高那麼遠幹什麼?有什麼瞭不起?我“咚”地一聲,就跳到那個樹上去瞭,我這樣還不是也在飛。所以用中國文學來批評就是:“自視甚高”,自己看自己很高。我們拿鏡子照照自己,都是越看越有味道,越看越漂亮,越看越偉大,沒有一個人討厭自己。由此你可以瞭解人生,人看自己都很可十愛十,看別人都是覺得不行,這是一定的。偶然做錯瞭事,臉紅一下,過三個鐘頭一想,我還是對的,格老子,一定是他錯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