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節 文化斷層怎麼辦

我們中國文化斷層瞭,這個斷層是從“五四”運動開始的,我的書上都有,你們說看過我的書,我的書上幾十年前已都講過。中國文化到“五四”運動攔腰砍瞭一刀,到“文化大革命”再遇一劫。我們幾千年的文化遭此重創,是我們全體中國人對不起自己的國傢民族,對不起自己的老祖宗。所以我幾十年都在為接上文化斷層而努力。當年我從峨眉山閉關下來的時候,也考慮自己,以後走哪一條路?怎麼辦?什麼路線才能盡我人生的責任?當時隻想到鄭板橋的兩句話,隻希望自己在蓬門陋巷,教幾個小小的蒙童。就是說回到鄉下,找些小學生教教書,瞭此一生。

但是我也經常跟同學們講,我這個人運氣不好,這八九十年一百年之間,像國傢民族的命運一樣“生於憂患,死於憂患”。從十幾歲起想做一個普通人,碰到時代的變化,我說自己過瞭六個朝代。前面經過北洋軍閥的變亂,接著是北伐的階段,天下亂瞭,這個歷史你們都知道。那個時候的青年都對救國傢救民族非常的熱忱,大傢都想出來寧願犧牲十性十命救這個國傢。這個熱忱你們不能想象,因為你們沒有經過這樣的時代,沒有這個社會環境。

所以年輕的時候學軍事,帶兵打天下,就碰到瞭日本人發動侵略戰爭,抗戰八年,我在大後方待瞭十年。緊接著是兩十十黨十十之爭。孔子說“賢者避世”,有學問有道德的人,避開這個世間社會;“其次避地”,差一點的沒有辦法就找地方躲開。但是溜到哪裡去呢?又不願到外國去,最後考慮還是到臺灣,到底還是中國,這一住就住瞭三十六年。兩個階段,壽命已經去瞭五六十年瞭。然後發現臺灣也有變動瞭,又避開瞭。沒有地方避,所以到美國去,在國外漂泊流十浪十,在我感覺是流十浪十。可是一般認為到外國多好!在歐美轉瞭一圈發現還是不行,所以避世也非常難。

而且人的因緣也很奇怪,就是辛稼軒的兩句詞—“此身望世真容易”,一個人丟掉瞭社會世界盡管很容易,“欲世相忘卻大難”,要社會、國傢、朋友們忘記瞭自己,反而做不到。辛稼軒是南宋有名的詞傢,也是軍事傢,也是學問傢。

《左傳》講人生三件事,“立德、立功、立言”。像這些教主式的人物孔子啊、老子啊、釋迦牟尼啊、耶穌啊、穆罕默德啊,他們走立德的路,我們做不到。立功,我們對社會沒有貢獻。寫幾本書叫立言,我那個書不算數。你們許多因為這些書仰慕虛名,好像對我信仰,我非常反對這個事;所以我看到人傢拿書來叫我簽字,我很反感,真的告訴你我很反感。因為我們小的時候,社會沒有簽字這個風氣,後來因為有瞭電十影,大傢喜歡找明星來簽字。在我們的老觀念裡,不管你什麼演員什麼的,都是演戲的,唱戲的,找他簽字是好玩。現在流行在書上簽字,這幾十年中,怎麼變成這個樣子?所以我的心情今天向大傢表明,懺悔一下。這一次講課也等於對不起大傢,沒有講好,不過組織發起的綠谷集十十團十十,辦得也是有點混亂,這個慢慢再檢討。

《小言黃帝內經與生命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