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 春天該如何

我們看一下原文:

“春三月,此謂發陳。”第一句話不是說春天的三月哦,尤其不是十陽十歷,是講十陰十歷。這是指春天的三個月。一年分四季,一季三個月。

請註意,我們研究東方的醫學中醫,也必須要瞭解印度的醫學。印度一年隻有三季,一季四個月,可是它的醫理跟我們差下多,各有長處。我們的藏醫用的是印度的醫學原理。國傢統一以後,有的藏醫加上瞭中國醫學的道理,這點需要註意。“春三月”,是春季三個月,根據醫學來講,“發陳”,就是舊的換成新的,陳舊的發散瞭,變成新的;也就是說生氣來瞭。

“天地俱生,萬物以榮。”我們的身十體與天地的氣候配合在一起,以道傢的觀念講,人的身十體是個小天地,整個的天地隻不過一個人身。這是舊的天文科學研究跟人十體配合的觀點。春天是生長的季節,萬物欣欣向榮。下面我們隻要念下去,重點的講。

說到養生,還有一件事告訴大傢,《黃帝內經》有個主要的觀念,與道傢講的相同,生命重要的是養生,保養;不是衛生。西方文化講衛生,是消極的。衛是保衛、防禦。養生是積極的,把現有的生命再加培養,自己來培養。這裡講的是養生學,不是衛生。但是怎麼養生?下面講到春天應該如何,隻不過我們人現在做不到。

“夜臥早起,廣步於庭。”早晨起來多運動,我也常常告訴許多學禪的運動傢,尤其現在人,學武功的、學禪的,白天沒有時間,晚上到公園到樹林,打拳練武功。我說你不要命啦!什麼意思呢?夜裡在公園山林裡,吸的都是碳氣;因為草木到瞭夜裡放出碳氣,早晨起來放的是氧氣。結果非要夜裡去練不可,真的有意思!這個需要懂得啊!

“被發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古人頭發都是綁起來的,最好是散開,給它生長。我們人同動物一樣,春天也脫十毛十,秋天也脫十毛十,動物也春秋二季換十毛十的。我們身上也是一樣,大傢沒有註意。所以這個時候“以使志生”,使你意識十精十神來瞭。

“生而勿殺”,醫學同政治有關系,不要殺生。“予而勿奪,賞而勿罰。”對於生物世界,隻能夠施出去,不要罰,不要殺生。你們都曉得“秋後算帳”,對不對啊?為什麼呢?中國以前的法令,就是犯瞭重罪的,除非很嚴 重的,很少當場處理的。判決以後,一定等到秋天處決,就是根據氣候時令,因為春天不準殺生,所以“秋後算賬”是這樣來的。秋天到,該殺頭的才會殺頭瞭。以前幾千年帝王政策,說春天是不殺的。

所以古人有兩話話:“勸君莫打三春鳥,子在巢中望母歸。”春天的鳥不準打,因為小鳥正在窩裡等著母親回來喂呢!中國文化“天人合一”這個道理,同氣候是有連帶關系的。

“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這是關於春天養生,是這樣一個情形。

《小言黃帝內經與生命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