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二十二首
葵根湯
主一年渴飲一石以上,小十便利,若飲酒渴、傷寒渴,皆悉主之方。
霜下葵根皮(一握,長四寸)
上一味,以水一鬥,煮取三升,分三服,取瘥止。
又方
栝蔞根 甘草(炙,各二兩) 黃連(一升)
上三味, 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五合,分三服。
茯苓湯
主胃反吐而渴方。
茯苓(八兩) 澤瀉(四兩) 生薑(切) 桂心 白術(各三兩) 甘草(一兩,炙)
上六味, 咀,以水一鬥,煮小麥三升,減三升,去麥納諸藥,煮取二升五合,每服八合,日再。
消渴,師所不能治之方。
生栝蔞(九斤,去皮,細切,搗絞汁令盡) 上好黃連(九兩,搗,絹羅為末)
上二味,以上件汁溲黃連如硬面細擘,日曝令幹,搗之絹篩,更溲如前,日曝搗,一依前法,往反汁盡,曝幹搗篩,煉蜜和飲服如梧子十丸,日三,加至三十丸,病愈止,百日慎生冷、醋滑、酒、五辛、肉、面、油膩,永瘥。無生者,幹者九斤,切,以水二鬥煎取一鬥和之,如生者法。
桑根湯
主日飲一石水方。
桑根白皮(切,五升,入地三尺者良,炙令黃黑)
上一味,以水與根亦不限多少,煮以味濃為度,適寒十溫十飲之,任十性十多少,切,慎鹽。
豬肚丸
治消渴方。
豬肚(一枚,治如食法) 黃連(五兩) 栝蔞(四兩) 麥門冬(四兩,去心) 知母(四兩,無,以茯神代)
上五味為散,納豬肚中線縫,安置甑中蒸之極爛熟,接熱木臼中搗可丸。若硬,加少蜜和丸如梧子,飲服三十丸,日再,漸加至四十、五十丸,渴即服之。
葛根丸
主消渴方。
葛根 栝蔞(各三兩) 鉛丹(二兩) 附子(一兩,炮去皮)
上四味,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梧子。飲服十丸,日三服,治日飲一石水者。春夏,減附子。
大黃丸
主消渴,小十便多,大便秘方。
大黃(一斤) 栝蔞 土瓜根(各八兩) 杏仁(五合,去皮尖、雙仁,熬)
上四味,破大黃如棋子,冷水漬一宿,蒸曝幹,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梧子大。以飲服五丸,日三,以知為度。
酥蜜煎
主消渴方。
酥(一升) 白蜜(三升) 芒硝(二兩)
上三味合煎,欲渴即啜之,日六七,益氣力,神效。
羊髓煎
主消渴,口幹濡咽方。
羊髓(二合無,即以酥代之) 白蜜(二合) 甘草(一兩,炙,切)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甘草取一升,去滓納蜜、髓,煎令如飴,含之盡,復含。
酥蜜煎
主諸渴方。
酥(一升) 蜜(一升)
上二味合煎,令調和,一服二升,當令下利藥出,明日更服一升,後日更服一升,即瘥。慎酒及諸咸等。
茯苓煎
主諸消渴方。
茯苓(二斤) 白蜜(四升)
上二味,於銅器中,重釜煎以兩十莖十薤白為候,黃即煎熟。先食服如雞子大,日三。
防己散
主消渴,肌膚羸瘦,或乃轉筋不能自止,小十便不禁,悉主之方。
木防己(一兩) 栝蔞 鉛丹 黃連(各二兩)
上四味,搗篩為散。先食,以苦酒一升、以水二升合為漿,服方寸匕,日三服訖,當強飲,極令盈溢,一日再服則憎水,當不欲飲也。
大渴,百方療之不瘥方。
鉛丹 十胡十粉(各半兩) 栝蔞 甘草(炙,各二兩半) 澤瀉 石膏 赤石脂 白石脂(各五分)
上八味,搗篩為散。水服方寸匕,日三,壯人一匕半,一年病一日愈,二年病二日愈。
渴甚者,夜兩服;腹痛者減之。丸服亦佳,一服十丸,傷多則腹痛也。
治口幹燥方
酸棗(一升半,去核) 酸石榴子(五合,末) 烏梅(五十枚,去核) 麥門冬(四兩,去心) 茯苓(三兩半) 覆盆子 葛根(各三兩) 石蜜(四兩) 桂心(一兩六銖) 栝蔞(三兩)
上一十味,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酸棗大。含之不限時節,以口有津十液為度。忌如藥治。
三黃丸
主男子五勞七傷,消渴,不生肌肉,婦人帶下,手足寒熱方(巴郡太守奏)。
春三月∶黃芩(四兩) 大黃(三兩) 黃連(四兩)夏三月∶黃芩(六兩) 大黃(一兩) 黃連(七兩)秋三月∶黃芩(六兩) 大黃(二兩) 黃連(三兩)冬三月∶黃芩(三兩) 大黃(五兩) 黃連(二兩)
上三味,隨時合搗為末,煉蜜和如大豆。飲服五丸,日三,不知稍增至七丸,服一月病愈。久服,行及奔馬,嘗試有驗。
鉛丹散
主消渴方。
鉛丹(二兩) 栝蔞(八兩) 茯苓 甘草(炙,各一兩半) 麥門冬(八兩,去心)
上五味,搗篩為散。旦以漿服方寸匕,日二。
膀十胱冷,小十便數多,每至夜偏甚方。
雞腸(五具,治如食法) 羊腎(一具,去脂,並幹為末) 赤石脂(六兩) 龍骨(三兩)蓯蓉(四兩) 黃連(五兩) 桂心(二兩)
上七味,搗篩為散。酒服方寸匕,半日再服,五日中可作羊湯炙一劑,十日外可作羊肉,香味如常,食飽與之。
尿煮牡蠣
主內消,小十便數方。
牡蠣(五兩,熬)
上一味,以患人尿三升,煮取二升,分再服。
治渴利方
豆(一升醋拌蒸,曝幹,三拌、三曝、三蒸,熬) 黃連(一斤,如金色者)
上二味,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梧子。飲服三十丸,日二,稍加至四十丸,神驗。
大病後虛羸不足成渴方
取七歲以上、五歲以下黃牛新生犢者十乳十一升,以水四升,煎取一升,適寒十溫十,稍稍飲之,不得過多,十日服之不住,佳。一雲渴即飲,不限多少。
又方 取自死雞大者一枚,以三升半白湯捉腳倒,細細淋之三七遍,拔十毛十置於湯中,十毛十盡,去十毛十,取汁澄清湯,即任十性十飲之,飲盡即愈。其雞故殺作藥,不過七日其病倍發,以後百藥不可瘥。慎之慎之!
栝蔞散
主消渴,延年益壽方。
栝蔞 枸杞根 赤石脂 茯苓(各一兩半) 天門冬(二兩半,去心) 牛膝 幹地黃(各三兩) 桂心 菊花 麥門冬(去心) 菖蒲 雲母粉 澤瀉 卷柏 山茱萸 遠志(去心)五加皮 杜仲(炙) 瞿麥 續斷 石斛 黃連 柏仁 石葦(去十毛十) 忍冬(各一兩) 菟絲車前子 蛇十床十子 巴戟天 鐘十乳十(研) 薯蕷 甘草(炙,各五分)
上三十二味,搗篩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四。亦可丸,服十丸,日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