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證 一方四首 附方六首
傷寒十陰十易之為病,身十體重,少氣,少腹裡急,或引十陰十中拘攣,熱上沖胸,頭重不欲舉,眼中生花,痂胞赤,膝脛拘急,燒 散主之。方∶婦人裡 ,近隱處燒灰。
上一味,水和服方寸匕,日三,小十便即利,十陰十頭微腫,此為愈。
大病已後,勞復,枳實梔子湯主之。方∶枳實(三枚,炙) 豉(一升,綿裹) 梔子(十四枚,擘)
上三味,以酢漿七升,先煎取四升,次納二味,煮取二升,納豉煮五六沸,去滓,分十溫十再服,若有宿食,納大黃如博棋子大五六枚,服之愈。
傷寒瘥已後,更發十熱,小柴十胡十湯主之。脈浮者,以汗解之,脈沉實(一作緊)者,以下解之。
大病以後,腰以下有水氣,牡蠣澤瀉散主之。方∶牡蠣(熬) 澤瀉 蜀漆(洗) 商陸 葶藶(熬) 海藻(洗) 栝蔞根(各等分)
上七味,搗為散,飲服方寸匕,日三服,小十便即利。
傷寒解後,虛羸少氣,氣逆欲吐,竹葉石膏湯主之。方∶竹葉(二把) 半夏(半升,洗) 麥門冬(一升,去心) 甘草(炙) 人參(各二兩) 石膏(一斤,碎) 粳米(半升)
上七味,以水一鬥,煮取六升,去滓,納粳米熟湯成,十溫十服一升,日三服。
大病以後,其人喜唾,久久不瞭,胸上有寒,當十溫十之,宜理中丸。病患脈已解,而日暮微煩者,以病新瘥,人強與谷,脾胃氣尚弱,不能消谷,故令微煩,損谷即愈。
雜方附華佗曰∶時病瘥後七日內,酒肉五辛油面生冷醋滑房室皆斷之,永瘥。
書生丁季受殺鬼丸方∶虎頭骨(炙) 丹砂 真珠 雄黃 雌黃 鬼臼 曾青 女青 皂莢(去皮子,炙) 桔梗
上一十八味,搗篩,蜜和如彈丸大,帶之,男左女右。
劉次卿彈鬼丸方∶雄黃 丹砂(各二兩) 石膏(四兩) 烏頭 鼠負(各一兩)
上五味,以正月建除日,執厭日亦得,搗為散,白蠟五兩,銅器中火上消之,下藥攪令凝丸如楝實,以赤谷裹一丸,男左女右,肘後帶之。
度瘴散方∶麻黃(去節) 升麻 附子(炮去皮) 白術(各一兩) 細辛 幹薑 防己 防風 桂心
上一十二味,搗篩為散,密貯之山中所在有瘴氣之處,旦空腹飲服一錢匕,覆取汗,病重稍加之。
老君神明白散方∶白術 附子(炮去皮,各二兩) 桔梗 細辛(各一兩) 烏頭(炮去皮,四兩)
上五味,粗搗篩,絳囊盛帶之,所居閭裡皆無病,若有得疫者,十溫十酒朝一方寸匕,覆取汗得吐即瘥,或經三四日者,以三方寸匕,納五升水中煮令沸,分十溫十三服。
太一流金散方∶雄黃(三兩) 雌黃 羊角(各二兩) 礬石(一兩,燒令汁盡) 鬼箭(削取皮羽一兩半)
上五味,搗篩為散,以細密帛裹之,作三角絳囊盛一兩帶心前,並掛門閣窗牖上,若逢大疫之年,以朔旦平明時以青佈裹一刀圭中庭燒之,有病者亦燒熏之,若遭毒螫者以唾塗之。
務成子熒火丸 主辟疾病,惡氣百鬼,虎野狼蛇虺 蜂蠆諸毒 五兵白刃 盜賊兇害。昔冠軍將軍武威太守劉子南從尹公受得此方。以永平十二年,於北界與虜戰敗績,士卒略盡,子南被圍,矢下如雨,未至子南馬數尺,矢輒墮地,虜以為神人,乃解圍而去,子南以方教子及諸兄弟為將者,皆未嘗被傷,累世秘之,漢末青牛道士得之,以傳安定皇甫隆,隆以傳魏武帝,乃稍有人得之。故一名冠軍丸,一名武威丸,方∶熒火 鬼箭(削取皮羽) 蒺藜(各一兩) 雄黃 雌黃 礬石(各二兩,燒汁盡)羊角
上九味,搗篩為散,以雞子黃並丹雄雞冠一具和之,如杏仁大,作三角絳囊盛五丸,帶左臂,若從軍系腰中勿離身,若傢掛戶上甚辟盜賊絕止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