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為及生活方式
(一)吸煙
肺癌發病率與吸煙有關,吸煙者為85.2/10萬,而不吸煙者僅為14.7/10萬。據Hammond等44個月的調查發現,每天吸煙半包到1包,1包到2包及2包以上者鱗癌死亡率比不吸煙者的分別增高8.4、18和21倍。吸煙又接觸石棉、鎳、鉻、鎘等由於協同作用以致肺癌發病率更高。
據150多次流行病學調查報告均證實吸卷煙可致肺癌。從1939~1963年間30多次病例對照,7次大規模的定群調查證實吸煙與肺癌發病有劑量-反應關系。一般認為吸卷煙可以提高肺癌死亡率10倍以上。吸煙年齡越早,數量越多,發生肺癌的機會越大,其間有明顯相關。戒煙後癌危險度漸趨下降,5年後可保持在比一般人略高的水平。吸卷煙除導致肺癌外還可導致口腔、咽、喉、食管、胰腺、膀十胱等多種癌癥。
(二)飲酒
飲酒與口腔癌、咽癌、喉癌、直十腸癌有關。長期飲酒可導致肝硬化繼而可能與肝癌有聯系。飲酒又吸煙者可增加某些惡十性十腫瘤的危險十性十。
(三)飲食
有人估計,發達國傢男十性十癌癥的30%~40%,女十性十癌癥的60%可能與飲食有關。飲食致癌的可能途徑、方式大約有以下幾種:
1.天然食物或食品添加劑中存在致癌物 如亞硝胺有強致癌作用,並不一定要長期慢十性十作用,而隻需一次足夠的“沖擊量”即可誘發惡十性十腫瘤。亞硝胺前身(亞硝酸鹽和二級胺)以穩定形式廣泛存在於自然界中,特別在植物中亞硝酸鹽很易由硝酸鹽形成。過多使用硝酸鹽肥料與土壤中缺鉬都易造成植物中硝酸鹽的積累。儲存的蔬菜、水果中易存在高濃度的亞硝酸。
食用色素中具致癌十性十的有二甲氨基偶氮苯(致肝、膽管、皮膚、膀十胱癌)、鄰氨基偶氮甲苯(致肝、肺、膀十胱癌、肉瘤)、堿基菊?簦ㄖ賂偉?、白血病、網狀細胞肉瘤)等。
香料及調味劑中具致癌作用的有黃樟素(致肝、肺、食管癌)、單寧酸(致肝癌、肉瘤)及甘素(即N-苯乙基脲致肝癌)。
2.食物受致癌物污染 黃曲黴菌污染米、麥、高粱、玉米、花生、大豆,產生黃曲黴毒(aflatoxins,簡稱AF)。毒素有12種,其中AFB1致癌作用最強,在低劑量長時期作用下,幾乎可使全部動物致癌。AF在紫外線及可見光照射下僅能部分分解;加熱100℃,2小時後,隻能減毒30%;180。~185℃3小時可大部被破壞。15磅壓力下120℃4小時方降至對肝臟無害的微量。
其他污染食物的致癌物還有展青黴素、黃米黴素、雜色曲黴素、環氯黴素、厭黃黴素等,它們的致癌力不及AF,如雜色曲黴素僅為AF的1/10,但其分佈較AF廣。由於它們一般都極為穩定,不易為高十溫十破壞,故危險十性十大,不可忽視。
3.食物加工或烹調過程中產生致癌物煙熏、炙烤及高十溫十烹煮食物時由於蛋白質熱解,特別在燒焦的魚、肉中可產生有致突變和致癌十性十的多環有機化合物。據估算,50g熏腸所含致癌物苯並(a)芘的量相當於一包香煙煙霧中所含的量,或等於大工業中心居民在4~5晝夜期間所吸十入污染空氣中的數量。一盒油浸熏制魚的苯並(a)芘量相當於60包香煙或一年內所吸十入空氣中致癌物的數量。油被連續和重復加熱及添加到未加熱的油中都會促進致癌物及輔癌物生成。因此,多次或長時間使用過熱油脂都有引起惡十性十腫瘤的危險。
4.食物成分在胃腸道內形成致癌物當胃腸道中細菌多時,細菌的代謝作用與硝酸鹽的還原能力均加強(細菌的硝酸鹽還原酶適於在中十性十環境中發揮作用),故胃酸減少或缺乏時,胃內亞硝酸鹽濃度高,出現適於亞硝胺形成的胃內環境。
5.營養缺乏時的間接致癌作用食品粗糙,長期缺鐵,營養不足時發生食管癌和胃癌的危險十性十增加。硒的平均攝入量、血硒水平、飲食中硒濃度均與發生惡十性十腫瘤的危險十性十呈負相關。長期缺碘或碘過多與甲狀腺癌的發生有關。
6.過多營養的間接致癌作用食物熱量過高、纖維素過少,特別是脂肪總攝入量過高,可使十乳十腺癌、結腸癌、前十列十腺癌發病率增加。動物實驗表明,高脂肪膳食又缺乏膽堿、葉酸、維生素B1及蛋氨酸時,可增強各種化學致癌物的致癌十性十。
二、環境理化因素
(一)環境化學物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人類惡十性十腫瘤的90%與環境因素有關,其中最主要的是與環境中化學因素有關。據美國《化學文摘》登記的化學品已達50多萬種,進入人類環境的有96000多種,每年新增加的化學物還有近千種,目前已證實可對動物致癌的有100多種,通過流行病學調查證實對人類有致癌作用的達30多種。
大城市空氣污染物苯並(a)芘與肺癌的密切關系。按一般濃度水平30~40mug/m3推算,約有10%肺癌病例可由大氣污染(包括與吸煙有聯合作用)所引起。有的學者提出大氣中苯並(a)芘含量每增加一個單位(0.1ug/m3),肺癌死亡率將增加5%。
(二)電離輻射
電離輻射誘發人類癌癥問題自16世紀以來一直受到人們關註。1945年8月原十子十彈在日本廣島和長崎爆炸後的幸存者中,白血病發病率明顯增高,1950~1954年達到高十峰,而且距爆炸中心越近,接受輻射劑量越大者,白血病發病率越高。又如1925~1943年美國放射科醫生的白血病死亡率較一般醫生高10倍以上。
電離輻射可引起人類多種癌癥,如急十性十和慢十性十細胞白血病、其他類型急十性十白血病、多發十性十骨髓瘤、惡十性十淋巴瘤、骨肉瘤、皮膚癌、肺癌、甲狀腺癌、十乳十腺癌、胃癌、胰腺癌、肝癌、喉癌、腦瘤、神經母細胞瘤、腎臟細胞瘤及鼻竇癌等。
三、社會心理因素
(一)獨特的感情生活史可導致癌癥的發生。美國學者勞倫斯.萊什研究瞭500多名癌癥病人的生活史,發現76%的病人具有同一類型的獨特生活史。我國學者研究也發現傢庭的不幸事件、工作學十習十緊張過度、人際關系不協調等這些獨特的生活史大多影響或決定瞭病人以後的十精十神狀態並可導致癌癥的發生。兒童時期父母早亡、離異、不和睦、長期分離,成年後再遭挫折、喪偶、事業失敗、理想破滅、難以宣匯的悲哀和持續緊張壓力引致絕望都是導致癌癥的重要社會心理因素。生活中的巨大十精十神刺激引起的惡劣情緒往往是癌細胞的“激活劑”。
(二)巨大的十精十神沖擊我發生在癌癥發病前1年左右。據1902~1957年55年間75篇有關腫瘤病因及發病率研究報告發現,影響癌癥發病的重大生活事件一般都先於癌癥起病前6~8個月。另據十乳十腺癌患者的大量觀察也證實瞭生離死別的憂鬱、悲傷和焦慮多出現在發生癌癥前1年左右。
(三)個體的十性十格特征與惡十性十腫瘤有一定關系。據研究,發現具有C型個十性十特征者患惡十性十腫瘤者較多。C型個十性十特征表現為十性十格內向、怪僻、時而小心翼翼,時而情緒沖動,多悉善感,要求的目標忽高忽低。我國學者研究發現具有下列十性十格特點者易患癌癥。①多悉善感,十精十神抑鬱者;②易躁易怒,忍耐十性十差者;③沉默寡言,對事物態度冷淡者;④十性十格孤僻,脾氣古怪者。長期處於孤獨、矛盾、失望、壓抑狀態,是促進惡十性十腫瘤生長的重要因素。
四、藥物因素
國際癌癥研究中心(IARC)宣佈的30種致癌物中已包括有被確認的致癌藥物,目前已證實可誘發惡十性十腫瘤的藥物有多種(表8-3)。
表8-3 已證實對人類有致癌作用的藥物
藥物 | 致癌作用 |
二乙基己烯雌酚(DES) | 第二代十陰十道癌、子十頸癌">宮十頸癌 |
雄激素、十睪十丸酮 | 肝細胞癌 |
偶合雌十激十素 | 子十宮十頸癌 |
砷劑 | 皮膚癌(鱗癌) |
萘氮芥 | 膀十胱癌 |
烷化劑類 | 急十性十非淋巴細胞十性十白血病 |
環磷酰胺 | 膀十胱癌、白血病、十乳十腺癌 |
免疫抑制劑 | 組織細胞型淋巴瘤 |
放射十性十鐳 | 骨肉瘤、鼻竇瘤 |
32磷、131碘 | 急十性十髓細胞十性十白血病 |
二氧化釷造影劑 | 肝血管肉瘤 |
五、職業因素
職業腫瘤在全部惡十性十腫瘤中僅占1%~5%,男十性十較高。1979年及1982年IARC對美國傢癌癥研究所(NIC)提十十交十十的368種可疑致癌物進行兩次研究確定,僅有35種具有充分流行病學證據和可靠動物實驗資料,可被評為對人類致癌化學物質,其中職業十性十的共21種。它們是砷化合物、石棉、雙氯甲醚與工業品氯甲醚、甲醚、鎘的氧化物、鉻(鉻酸鹽生產工業)、赤鐵礦采礦(氡)、芥子氣、鎳(鎳十精十煉)、多環芳烴(煙炱)、瀝青焦油、礦物油、煤焦油煤氣、4-氨基聯苯、金胺制造、聯苯胺、β萘胺、氯乙烯、苯、異丙基油、鎳和鎳化合物、制靴鞋、傢具制造和橡膠工業中某些工種。美國NIC曾列出12種癌癥高發職業(表8-4)。我國衛生部、勞動人事部、財政部及中華全國總工會曾於1987年頒佈發瞭《職業病范圍和職業病患者處理辦法的規定》中規定瞭八種職業十性十腫瘤,它們是
表8-4 NIC規定的12種癌癥多發職業
癌癥多發職業 | 靶器官 |
煤礦工 | 胃 |
化學工作者 | 肝、淋巴結 |
鑄造作業者 | 肺 |
纖維作業者 | 口腔、咽喉 |
報紙印刷工 | 口腔、咽喉 |
金屬礦工 | 肺 |
焦碳副產品十操十作工 | 大腸、胰腺 |
鎘制造作業者 | 肺、前十列十腺 |
橡膠工業生產過程 輪胎生產 輪胎幹燥 | 膀十胱、腦 |
傢具工 | 鼻腔、鼻竇 |
制鞋(皮鞋)工 | 鼻腔、鼻竇、白血病 |
皮革工 | 膀十胱 |
(一)石棉所致肺癌、間皮瘤
(二)聯苯胺所致膀十胱癌
(三)苯所致白血病
(四)氯甲醚所致肺癌
(五)砷所致肺癌、皮膚癌
(六)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
(七)焦爐工肺癌
(八)鉻酸鹽制造工肺癌
六、病毒因素
目前認為與人類腫瘤可能有密切關系的是乙型肝炎病毒(原發十性十肝細胞癌)、EB病毒(Burkitt淋巴瘤、鼻咽癌)和單純十性十皰疹病毒Ⅱ型(宮十頸癌)。應考慮宿主的基因組和一些協同因素(化學致癌物、激素、免疫缺陷等)可能在病毒致癌中的作用。在一定條件下病毒基因組可部分或全部整合到宿主細胞染色體中,從而引致細胞惡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