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腦炎病毒(簡稱森腦病毒)由蜱傳播,在春夏季節流行於俄羅斯及我國東北森林地帶,故稱蘇聯春夏腦炎病毒(Russian spring-summer encephalitisvirus)。本病主要侵犯中樞神經系統,臨十床十上以發十熱,神經癥狀為特征,有時出現癱瘓後遺癥。
森腦病毒形態結構、培養特十性十及抵抗力似乙腦病毒,但嗜神經十性十較強,接種成年小白鼠腹腔、地鼠或豚鼠腦內,易發生腦炎致死。接種猴腦內,可致四肢麻痹。也能凝集鵝和雛雞的紅細胞。
本病毒儲存宿主蝙蝠,及哺十乳十動物(刺蝟、松鼠、野兔等),這些野生動物受染後為輕癥感染或隱十性十感染,但病毒血癥期限有長有短,如刺蝟約23天。蜱是森腦病毒傳播媒介,又是長期宿主,其中森林硬蜱的帶病毒率最高,成為主要的媒介。當蜱叮咬感染的野生動物,吸血後病毒侵入蜱體內增殖,在其生活周期的各階段,包括幼蟲、稚蟲、成蟲及十卵十都能攜帶本病毒,並可經十卵十傳代。牛、馬、狗、羊等傢畜在自然疫源地受蜱叮咬而傳染,並可把蜱帶到居民點,成為人的傳染源。
本病毒的致病十性十與乙腦病毒相同,非疫區易感人被帶有病毒的蜱叮咬後,易感染發病,另外因喝生羊十奶十(羊感染時十奶十中有病毒或被蜱類污染)而被傳染,約經8~14天潛伏期後發生腦炎,出現肌肉麻痹、萎十縮、昏迷致死,少數痊愈者也常遺留肌肉麻痹。居住在森林疫區的發生腦炎,出現肌肉麻痹、萎十縮、昏迷致死,少數痊愈者也常遺留肌肉麻痹。居住在森林疫區的人,因受少量病毒的隱十性十感染,血中有中和抗體,對病毒有免疫力。病愈後皆產生持久的牢固免疫力。
分離病毒及血清學檢驗方法與乙腦相同。在疫區內調查森腦病毒時,可將小白鼠、小雞、地鼠或猴關在籠內,置於森林中地上,引十誘蜱來叮咬而傳染,動物感染後雖可能不發病,但可根據測定血中有無產生特異十性十抗體而加以驗證。
預防此病,可給去森林疫區的人接種滅活疫苗,效果良好。在感染早期註射大量丙種球蛋白或免疫血清可能防止發病或減輕癥狀。此外,應穿著防護衣襪,皮膚塗擦鄰苯二甲酸酯(Orthophenyldimethylphthalate),以防被蜱叮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