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七 出血熱病毒 · 2新疆出血熱病毒

此病毒是從我國新疆塔裡木地區出十血熱病人的血液、十十屍十十體的肝、脾、腎、淋巴結以及在疫區捕獲的硬蜱中分離到。其形態結構和抵抗力等與HFRS病毒相似,但抗原十性十、傳播方式和致病十性十等均與HFRS病毒不同。小白鼠十乳十鼠對此病毒高度易感,可用於病毒分離和傳代。目前已將該病毒歸屬於佈尼亞病毒科的內羅病毒屬(Nairovirus)。

新疆出十血熱是一種自然疫源疾病,主要分佈於有硬蜱活動的荒漠和牧場。牛、羊、馬、駱駝等傢畜及野兔、刺蝟和狐貍等野生動物是儲存宿主。傳播媒介為亞洲璃眼蜱(Hyalommaasiaticum),實驗觀察到蜱可十卵十經傳遞此病毒,因此蜱又是此病毒的儲存宿主。

新疆出十血熱的發生有明顯的季節十性十,每年4~5月為流行高十峰,與蜱在自然界的消長情況及牧區活動的繁忙季節相符合。人被帶毒蜱叮咬而感染。潛伏期7天左右,起病急驟,有發十熱、頭痛、困倦乏力、嘔吐等癥狀。病人早期面部、胸部皮膚潮十紅,繼而在口腔粘十膜及其他部位皮膚有出十血點,嚴重病人有鼻衄、嘔血、血尿、蛋白尿甚至休克等。病後第6天血清中可出現中和抗體,第14天達高十峰,並可維持5年以上;補體結合抗體至第2周才出現,且上升緩慢,滴度也低。病後免疫力持久。

我國已研制成功新疆出十血熱的疫苗,系采用感染鼠腦十精十制而成,在牧區試用的初步結果表明安全有效。

《醫學微生物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