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 其他病原性細菌·4 軍團病桿

1976年,美國一退伍軍人組織賓州軍十十團十十在費城召開會時暴發瞭一次肺炎流行,有221人發病,造成34人死亡。當時病因不明,被稱為軍十十團十十病。1977年分離到本病的病原體,次年命名為軍十十團十十病桿菌,簡稱軍十十團十十菌,屬軍十十團十十菌科軍十十團十十菌屬(Legionella)。

一、生物學十性十狀

桿狀。大小為2~20×0.3~0.9um。革蘭氏染色微弱十陰十性十。通常Gimenez染色法或Dieterle鍍銀染色法染色。抗酸染色常十陰十性十。無芽胞、無莢膜,但有菌十毛十和一至數根鞭十毛十,能運動。在不同生長階段形態亦不同,如菌絲狀,短菌絲狀,桿狀等。細胞壁內含有大量支鏈脂肪酸,占總脂肪酸量的68%以上。此特點與分枝桿菌相似,而與其他革蘭氏十陰十性十桿菌顯著不同。

營養要求特殊,常接種於復合培養基中,生長環境中必須含半胱氨酸和鐵。需氧,2.5~5%CO2能促進生長。最適生長十溫十度為35℃,最適pH6.1。生長緩慢,3天後才可見圓形菌落,直徑1~2mm,顏色多變,有光澤、濕潤,半透明,有特殊臭味。

大多數軍十十團十十菌產生明膠酶和β~十乳十酸酶,過氧化氫酶十陽十性十,尿毒酶十陰十性十,不還原硝酸鹽。一般不發酵糖類。嗜肺軍十十團十十菌可分解馬尿酸鹽。

軍十十團十十菌目前已發現有34個種53個血清型。嗜肺軍十十團十十菌是當前流行的主要菌種,至少有15個血清型。

軍十十團十十菌在自然界中抵抗力很強,尤以水中為最,自來水中可生存一年左右。對化學消毒劑尚敏十感,0.05%苯酚一分鐘或碘10ppm-分鐘即致死。對酸有抵抗力,對pH2的鹽酸可耐受30分鐘。

二、致病十性十與免疫十性十

經調查,80~85%的軍十十團十十菌感染由嗜肺軍十十團十十菌引起。它常藏匿於空調冷卻器(塔)、熱水管道、淋浴噴頭等處,並以氣溶膠的形式傳染宿主。嗜肺軍十十團十十菌有微莢膜和菌十毛十等結構,能抵抗宿主吞噬細胞內殺菌物質的作用,並在其中生長繁殖,產生多種酶、外毒素及內毒素樣物質,最後導致細胞死亡,釋放出數百個細菌。

軍十十團十十病多發於夏秋季,既可暴發流行也可散發。臨十床十表現有兩種類型:①軍十十團十十病,也稱肺炎型。潛伏期為2~6天,癥狀為高熱、呼吸系統癥狀及全身中毒十性十表現為特點。常有幹咳或少量粘十液痰,亦可見血絲、咯血。胸痛、腹瀉常見。病人可因休克、呼吸衰竭、腎功能衰竭而死亡。病死率約為16%。胸片出現肺部點狀和結節狀浸十潤,十十屍十十檢常見大葉十性十肺炎或大葉融合十性十肺炎。②龐提亞克熱,又稱流感樣型。病情十溫十和,有自限十性十,以肌痛、發十熱、頭痛為特點。無肺部炎癥表現,胸片檢查無異常,預後良好,無死亡病例。

嗜肺軍十十團十十菌為胞內寄生菌,其致病十性十直接依賴於胞內寄生能力。當細菌侵入體內後,一般先為中十性十細胞和巨噬細胞吞噬,但不能將細菌殺死,反而有利於擴散。經過7~10天後,機體免疫系統產生瞭對病菌的特異十性十細胞免疫,與非特異十性十免疫相互配合,抑制胞內細菌繁殖並增強NK細胞活十性十殺傷感染細胞。此外,特異十性十抗體也有一定作用,能起調理素作用並激活補體,增加巨噬細胞的吞噬作用。

三、微生學診斷與防治

標本為痰、胸水、血液或肺活檢組織。可用Dieterle 鍍銀法著染標本塗片,亦可用特異十性十熒光抗體對標本直接進行檢查。分離培養用緩沖的活十性十炭酵母浸液(BCYE)瓊脂培養基,根據菌落特征、形態染色、生化反應等作瞭鑒定。此外,也用用特異十性十核酸探針和聚和酶鏈式反應(PCR)方法進行診斷的。

治療可選用螺旋黴素、紅黴素和利福平等藥物。

《醫學微生物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