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 腸道桿菌

腸道桿菌(Enteric bacilli)是一大群寄居於人和動物腸道中的革蘭氏十陰十性十無芽胞內桿菌,常隨人與動物糞便排十出,廣泛分佈於水、土壤或腐物中。

腸道桿菌屬於腸桿菌科(Enterobacteriaceae),分類尚未完全統一,過去主要依據生化反應和抗原結構進行分類。近十多年來,應用DNA同源十性十研究、抗生素敏十感譜、種和型特異十性十噬菌體,以及電子計算機分析技術等,使其分類日趨合理。目前腸桿菌科至少有25個菌屬,90個以上菌種、生化群和血清群,其中與醫學關系較密切者見表。

表9-1 腸桿菌科中與醫學有關的細菌

代表種致病十性十
埃希氏菌屬(Escherichia)大腸埃希氏菌(E.coli)腸道外感染,急十性十腹瀉
志賀氏菌屬(Shigella)痢疾志賀氏菌(Sh.dysenteriae)細菌十性十痢疾
十愛十德華氏菌屬(Edwardsiella)遲純十愛十德華氏菌(E.tarda)蛇類等血動物的正常腸道寄居菌,偶見於健康人或腹瀉者糞便內
   
沙門氏菌屬(Salmonella)傷寒沙門氏菌(S.typhi)腸熱癥、急十性十腸炎、敗血癥
枸櫞酸桿菌屬(Citrobacter)弗勞地氏枸櫞酸桿菌(C.freundii)條件致病菌,引起繼發十性十感染
克雷伯氏菌屬(Klebsiella)肺炎克雷伯氏菌(K.pneumoniae)肺炎,泌尿系、創傷感染敗血癥等
腸桿菌屬(Enterobacter)產氣桿菌(E.aerogenes)很少引起原發十性十感染
哈夫尼亞菌屬(Hafnia)蜂窩啥夫尼亞菌(H.alvei)對人無致病十性十
沙雷氏菌屬(Serrati)粘質沙雷氏菌(S.marcescens)條件致病菌,引起泌尿系,呼吸道及創傷感染
變形桿菌屬(Proteus)普通變形桿菌(P.vulgaris)食物中毒,泌尿系、呼吸道感染


耶爾森氏菌屬(Yersinia)鼠疫耶爾森氏菌(Y.pestis)鼠疫
歐文氏菌屬(Erwinia)草原居民歐文氏菌(E.herbicola)植物寄生菌,曾從人十體腸道及化膿扁桃體中分離到


耶爾森氏菌具有腸道桿菌科的共十性十,有腸道桿菌的共同抗原,與大腸桿菌、沙門氏菌、變形桿菌呈現血清學十十交十十叉反應。為編排方便起見,放入動物源十性十病原菌中講授。

大多數腸道桿菌是腸道的常居菌,當人十體免疫力低下或細菌侵入腸道以外部位時,也可引起疾病,故為條件致病菌。有些細菌為致病菌,如傷寒桿菌、痢疾桿菌、致病十性十大腸桿菌等,引起人類腸道疾病。

腸道桿菌具有下述共同特十性十:

1.形態與結構:中小等大小兩端鈍圓的革蘭氏十陰十性十桿菌,無芽胞,多數有鞭十毛十,大多有菌十毛十,少數有莢膜或包膜。

2.培養特十性十:需氧或兼十性十厭氧菌,在普通培養基上生長良好,為中等大小的光滑型菌落。有些菌在血瓊平板上出現β型溶血,在液體培養中呈均勻混濁生長。

3.生化反應:生化反應活潑,一般說來,生化反應的強弱與其致病作用成反比。十乳十糖發酵試驗在初步鑒別腸道致病和非致病菌時有重要意義,前者一般不分解十乳十糖,而非致病菌多數能分解十乳十糖。

4.抵抗力:不強,加熱60℃經30分鐘即死亡。膽鹽、煌綠等對大腸桿菌等非致病菌有選擇十性十作用,可制備腸道桿菌選擇十性十培養基以分離腸道致病菌。

5.變異:易出現變異菌株。最常見的是耐藥十性十轉移、毒素產生和生化反應等的改變。這在致病力、細菌學診斷、治療與預防中均有重要意義。

6.致病物質:內毒素是腸道桿菌的主要致病物質。部分腸桿菌產生外毒素致病。

7.傳播方式:污染的飲水及食物、經消化道傳播。

《醫學微生物學》